由於疫情影響,你和孩子在一起,玩得最有意思的親子游戲是什麼?

於爸的育兒經


“”互當老師”的遊戲

孩子擅長的平衡車,跳舞。我略知一二的鋼琴,還有他的文化課。

我會像真正的老師一樣每天給他講解,提問。但從來不批評他,因為我也害怕他當老師時會批評我。所以他覺得我這個老師很溫柔很新鮮。

他會的東西,我會比較笨,學得很慢,他可有成就感了,我實在學不好的地方,讓他頭疼,但也很耐心的引導。

不僅樹立了他的成就感,還讓他學會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生活正能量部落


我覺得和孩子玩,很多都非常有意思,因為他是我最愛的孩子,就像拍拖一樣,無聊的事和喜歡的人一起做,那也會變得更趣。

比如我喜歡給孩子讀繪本,他時不時的來句“這是什麼”“俊俊知道”,“小星星的大月餅吃完了”等等,一點點的挖掘他的好奇心。

比如我喜歡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偶爾我會做Keep上的運動,他也跟著做,姿勢做不到位卻十分的感興趣,做的歪歪扭扭的,哈哈,也特別幸福。

比如我會和孩子打球,每次他都要求我站在哪裡,用什麼樣的姿勢,然後等他開球過來,卻每次都打不中,偶爾一次打中了開心得像中了一百萬彩票一樣,這些都是幸福的生活點滴。


平子的數字育兒術


疫情期間不能出門,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家裡,我家是兩個男孩子,相差一歲都特別的調皮,平常在外面上班也沒有怎麼陪小孩子,這段時間裡,陪小孩子畫畫,陪他們喜歡玩的玩具,說一些心裡話,小孩子平常藏在心裡面的話, 瞭解小孩子內心的想法,其實小孩子裡面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通過跟他們的互動溝通,讓我瞭解到有時間還是要多陪陪小孩子,其實他們都非常的有想法,很可愛的! 讓我感受到了,要經常跟孩子溝通,做互動遊戲,把他們當做朋友一樣,很多東西跟他講道理!跟他們講道理過後就不會那麼調皮😜,很多事情也就聽進去了!









啊牛娛樂


枕頭大戰哈!這個不限人數,不用思考,還可以鍛鍊身體,我感覺最好的放鬆遊戲啦!

我家是男寶,4歲半,他爸爸上班,我在家裡帶小孩,給寶寶啟蒙。每天晚上我們八九點時寶寶就叫著說要枕頭大戰,把枕頭都收集起來了,兩個人對付其中一個,要不寶寶和媽媽組,要不寶寶和爸爸組,通常是寶寶和媽媽組,把被子也用上了,通常是哈哈大笑,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然後差不多就可以放鬆睡覺了[偷笑]


清揚婉兮盼春歸


  • 每個寶寶生來就喜歡聽音樂,多讓他沐浴在音樂之中,有助於激發他的音樂細胞,提高他對音樂的興趣。這不是為了把他培養成音樂家,而是讓他從音樂中找到快樂、幫助他調節情緒。在聽音樂的同時,你還可以和他做一些簡單的音樂遊戲,幫他一起感受變化的節奏,比如下面這些。
  • 小寶寶行動能力有限,得靠你幫忙。你可以抱著他,跟著音樂做各種動作,比如輕輕晃動身體、轉圈、快走慢走,讓他感受音樂。
  • 跟著音樂在寶寶身上輕拍出節奏,可以加強他對節奏的感知。比如讓寶寶靠在你胸前,播放一首舒緩的音樂,跟著音樂慢慢拍他的背,也可以讓寶寶躺在床上,放一首歡快的音樂,拍拍他的腿和胳膊。不過拍的時候要注意力度,寶寶覺得舒適最重要。
  • 讓寶寶仰躺在床上,在他的手上或腳上繫好鈴鐺,一邊播放有節奏感的音樂,一邊握著他的小手和小腳輕輕晃動,讓他通過變化的鈴鐺聲,感受音樂的節奏。
  • 在寶寶吃完奶一個半小時以後或者睡醒半小時之後,一邊放音樂,一邊給寶寶從頭到腳做按摩,按摩的時候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調整動作速度,讓寶寶感受節奏的快慢。
  • 如果你平時有給寶寶做撫觸或被動體操的習慣,也可以在做的時候放音樂,跟著音樂節奏活動他的四肢。想知道更多關於撫觸與被動體操的內容,可以點擊文末相關推薦文章查看。
  • 除了常聽的中文兒歌童謠,世界各國的兒歌、民歌,不同宗教文化的音樂,看似複雜高深的古典音樂都可以給寶寶聽,讓他從小接觸多樣的音樂形式,有助於培養他的音樂素養。

包子Ge


大家好,我是賀賀,特別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疫情期間和孩子之間的親子活動就是和我的侄兒侄女一起學騎自行車,他們一個8歲一個7歲,現在他們兩個都會騎自行車了,對於他們來說是掌握了一項新技能呢?[大笑][大笑],對我來說就是收穫


平民女孩的日常生活


我家女寶,三歲半,未入園。疫情期間,我們玩兒的最有意思的親子游戲就是一起做飯。這個遊戲好玩兒也好吃,廚房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充滿吸引力的陣地,從兩歲起,我就會丟給她一些菜葉子,洗米時允許她玩米水,所以小朋友對於廚房的工作一直保持著高漲的興趣。疫情期間,我有大把的時間和熱情來研究美食,那麼與其自己閉門研究還要防範著小朋友時不時來搗亂,不如讓她一起加入進來,這能讓精力旺盛的小怪獸消耗掉小半天的時光。

通常西餐烘焙類更適合小朋友參與,我們從準備材料開始,讓她認識面粉、黃油、奶油、牛奶、砂糖等,我在稱重時會讓她幫我看數字,這樣也強化了她對數字的認知。當然這個階段她經常會偷吃一口砂糖,要一塊黃油,剩下的牛奶就歸她享用了,我一般都會小小地縱容她,想想我們小的時候,最幸福的事情是不是能時不時地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媽媽會時不時賞給我們一些邊角料吃?

然後一些攪拌、揉麵團的活動,我都會讓她參與,雖然有時難免發生雪崩式失控。最為嚴重的一次,她突發奇想,撒了麵粉在地上,說她是艾爾莎公主,在演冰雪奇緣。但是這種情況就發生了一次,玩夠之後,我告訴她,麵粉是用來吃的,我們不可以這樣浪費,而且媽媽打掃起來很辛苦,她便知道了,再也沒有這樣撒麵粉了,但她已經獲得了玩耍的經驗和樂趣。做蘋果派時她來放上面的一條條的派皮,做披薩時她負責給餅皮扎眼並在餅皮上刷番茄醬等等,她都非常地樂在其中。最後我們一起放入烤箱,等待香噴噴的食物的感覺,是不是很棒呢?

製作中餐類的食物,通常她會幫忙擇菜、洗菜、淘米,但還沒有到使用刀具的年齡,沒有讓她切菜,因為還不能很好地控制對於手部力量。中餐的製作過程通常是煎炒烹炸,還不適合太小的小朋友。不過,這次我在抖音上學著做網紅涼皮,她幫忙洗面,用小手不停地抓洗黏黏的麵糰,看著盆中的水逐漸變白變渾濁,對小朋友來說是非常好的感官遊戲呢。

同時,做飯的過程也是一項充滿了邏輯思維的過程。每一個流程要做什麼,如果安排的好,就會如行雲流水班流暢,如果沒有計劃好,就會手忙腳亂一團糟。記得有一次聽一個教育講座,有家長問老師,學齡前的兒童有必要專門學習邏輯思維嗎,需要買一些輔助課程和玩具嗎?老師的回答是,不需要。邏輯思維的基礎來源於成人做事情的方式和榜樣,如果一個成人做事情有邏輯和計劃,那麼孩子通過模仿就學會這樣做事情,這會成為她後來思維的基礎,而且孩子也會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內化。就像我們家長做事情如果不思考沒有條理,就好像要炒菜時打開冰箱發現家裡沒有菜了要去買菜,要下油鍋了發現鹽沒有了又要去買鹽,如果我們是這樣混亂的做事情,那麼孩子即使學習了邏輯思維的過程,她也無法實際地消化和吸收。

以上是我的感受和想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話不多說,上幾張我們做的美食圖跟大家分享。








秦美芽


幾個空的礦泉水瓶子,隨便一個什麼球,就可以玩啦!

把倒了的瓶子扶起來的活兒,一定要交給孩子,不然就不是他消耗體力而是你消耗體力了。

如果是大一點識數的孩子,還可以和他約好,這次打掉的瓶子少的人,下次就去扶瓶子,有點比賽競爭的感覺,會更好玩一些。

如果有紙杯的話,還可以做成這種變體,也是很有成就感!


樹袋寶寶孕嬰坊


我家女寶兩歲三個月,因為疫情兩個月沒出過門兒,回老家也沒有帶什麼玩具,大大激發為孃的創造力,紙箱,木棍,土,沙子,雞蛋殼……無所不用。最有意思的親子游戲我覺得是麵糰,廉價,安全,健康,激發寶寶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家裡經常用麵條機壓麵條,蹭到機器上的一點面渣渣就成了我們倆的遊戲道具,做各種造型,包餃子餛飩,做棒棒糖,在麵餅上畫畫,認識顏色,還可以給寶寶講麵粉是怎麼來的,麵包是怎麼來的,實惠又充滿智慧的親子游戲,建議大家也試試,不要嫌寶寶搞得哪裡都是,即使是號稱超級安全的彩泥也沒有面團健康。

另外一個就是繪畫了,我畫寶寶塗顏色,鍛鍊孩子專注力,手指的靈活。希望對您有幫助。






小北Mama


疫情期間一整天都呆在家裡,看似有很多時間,其實時間根本不夠用。上午是孩子們上課寫作業的時間,下午就是我陪他們玩的時間。

這段時間,我們玩了很多遊戲,很多都是幼兒園老師每天在微信群裡發的,比如畫畫,做手工,做小實驗,還有玩遊戲。其中孩子們最喜歡玩的有兩個遊戲:你拋我接、橫掃千軍。

“你拋我接"需要準備的是:一個盆和十個紙球(也可以換成別的其他東西)。具體的玩法是:一個人拿盆接,一個人拿紙球扔,中間隔著一段適合的距離,一個人把紙球扔完了,再換另一個人。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

"橫掃千軍"需要準備的是:一根60釐米左右的小棍和一塊廢布,把廢布繫到小棍的一端。具體的玩法是:一個人四肢著地支撐著,另一個人慢慢的揮動小棍,小棍揮動到左手,左手抬起來,繼續揮到右手,右手抬起來,然後再從右手揮過來,再把右手抬起,然後又揮到左手,左手抬起來,這個動作一直重複,直到支撐的人支撐不住為止。也可以一個人站著,另一個人揮動小棍從他的左右腳進出。玩這個遊戲一定要注意安全,儘量要系在小棍上的廢布從人的手腳通過,以免絆倒,可以先從慢到快慢慢練習。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腳協和能力和反應能力。

這段時間孩子們只要看見我閒著,就要我陪他們玩,有時候我會讓他們姐弟幾個自己玩,但他們總是說我不參加沒意思,所以我只能跟他們一起玩。

我發現只要我願意陪他們玩,不管我談什麼條件,比如叫他們看書或者是做家務之類的,他們都很樂意的接受。我覺得只要我們陪孩子玩的開心了,孩子們是很願意聽我們的話的。高質量的陪伴是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