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或者拿來做素材本?

苟且人生的詩和遠方


這幾年,隨著自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加入寫作大軍的人也越來越多。如何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成為一名受歡迎的寫作者,也成了許多初入寫作殿堂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關於提高寫作水平的書也是看了不少,今天,就選出我認為最有價值的5本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夠在寫作路上不斷精進。


1 《寫出我心》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信心。

作者娜莉塔愛好寫作,但後來因為要生存,她放棄喜愛的文字和幾個朋友在地下室開了一家鬆餅店,專門烤制各種美味的鬆餅給客人吃。

那時,她以為,這一生都要和寫作絕緣了,或許後半生都會在烤鬆餅中度過了。

一天晚上下班途中,娜莉塔在一家書店流連。她無意中看到一本薄薄的詩,是艾瑞卡瓊的《水果和蔬菜》。娜莉塔翻開書頁看到的第一首詩,發現書裡講的竟是煮茄子的事!她好驚訝:“你的意思是說,這種事也可以拿來作文章?這麼司空見慣的事物?我們日常做的事?”娜莉塔茅塞頓開。

回家以後,她決心開始寫自己知道的事,開始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顧盼自己身外的事物。

從那時候開始,她開始寫最熟悉的家人,寫自己每天都在烤的鬆餅,寫她在店裡見到的形形色色的客人.....一直寫到,出了好幾本書。

在這本關於寫作的書裡,娜莉塔講述了她自己的寫作心法,寫作技巧,以及寫作這件事包含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其中,這三個觀點,幾乎完全改變了我對寫作的認知:

第一、寫你最熟悉的事和你自己的真實感受。

因為每個人經歷,境遇都不同,對你而言司空見慣的事物,對別人可能就是奇聞或趣聞。所以,寫你最熟悉,最司空見慣的事物,可能就是你寫文章的最好開始。

第二、 具體地寫下那些細節,而不是籠統地概述。

真正打動人心的文章,並不是一堆抽象的形容詞的堆砌,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每個細節,才會令人覺得生動真實,印象深刻。

第三、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建立一個題材庫。

這樣,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寫作彈藥庫,也很少會出現不知道寫什麼的境況。


2 《文心》

這本書是民國時期葉聖陶和夏丐尊合作寫給中學生的,但於現代人,甚至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學寫作的系統書籍。裡面從詞,句,語法,文章結構等,都有詳盡講述,讀來令人收穫良多。

全書由淺入深,活潑生動,用一群中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展開敘述,閱讀起來就像一部語言清新洗練的小說,將所有有關語文的知識穿插其中。

書中涉及作文主題的選擇,寫日記的重要性,文章一般會出現哪些毛病,該如何著手修改和注意,讀書應該如何讀才更有益,文章風格的確立等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初學寫文章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難怪這本書被評價是講授“關於國文的全部知識”的書籍。

這部書,雖然寫於民國時期,但裡面涉及到的所有寫作的問題,幾乎與今人遇到的問題無異,自從出版以來,這本書不僅廣受廣大青年人的追捧,更是許多中學語文教師的案頭必備。

朱自清先生評價這本書“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

書中發人深省的觀點俯拾皆是:

如“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

“文章要寫的好,就要儘量具體,形象,而不只是抽象語言或形容詞的堆砌”,

“小說的本質是,不像敘事文那樣記敘了實事便了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裡頭,那東西就是作者從現實中體會出來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關係的意義,這意義不能直白的說出來,而要像鹽巴含在湯裡那樣,含在小說中;

寫作中用詞不當,就好像在生活中,把一件黑布單袍一年四季,不論時間,不分場合,無論去送殯,還是去道喜,都一樣穿著那樣不合時宜。

......

像這樣發人深省的觀點隨處可見,而讀這本書就像在挖寶,非讀完整本書,不能窮盡其中寶藏。


3 《大師的作文課》

這本也是民國時期的作品,不同的是,這本是當時比較知名的文化名人的合集,每人幾篇文章,文章主題都是談寫作,包括葉聖陶,梁啟超,夏丐尊,朱光潛,沐紹良等12位前輩大家的談寫作方法的文章,都收錄其中。

全書分為四大部分:總論篇,運思篇,文體篇,練習篇。

總論篇討論寫文章的意義和功用;運思篇從文章題目擇取,材料的積累以及取捨,結構的安排,以及修辭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文體篇分別對記述文,議論文,抒情文,小品文等的寫作做了詳細講述;練習篇有十三個篇章之多,從各個角度談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收錄在其中的12位大家的文章,各有側重,對文章的文體,結構,構思,如何提高寫作水平等方面,都有精彩的闡述。

如朱光潛在寫作練習這一章提出,初寫文章應從兩種材料入手:(一)知道清楚的;(二)易於著筆的;

還有提高寫作水平的絕佳方法——寫日記:字數不拘,所記事情也不用多,只須選每天最值得記的一件事,妥妥帖帖把它記下來,堅持下來,如此文筆必會日日精進。

全書看完,你會發現,這本書幾乎把民國時期這幾位大家談論寫作的文章囊括殆盡,並且幾乎每一篇都是精品,每一篇都會給你新的角度,幫助你從不同的層面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4《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這本書的前身是《華爾街日報》的內部講座,專門培訓那些為《華爾街日報》頭版撰寫特稿的記者。

書的作者威廉,本身就是《華爾街日報》頭版的資深撰稿人,曾獲得多項美國新聞大獎。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告訴新聞記者,如何用高質量的報道去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並讓這種注意力一直保持下去。

書的前半部分用三個章節講述怎樣讓故事更吸引人這個問題,包括怎麼找到好故事,好故事應該如何構思,讓故事更吸引人的元素這三部分內容。

對於究竟應該怎樣才能讓故事更吸引人,書中告訴我們三個關鍵點:

(一)給故事起一個高度戲劇性的標題

比如像《我在FBI工作時如何與狗熊發生關係並找到了上帝》這種題目,就是作者認為的好標題典範。

(二)優秀作家一般都會使用三個論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在作者看來,數字“三”總是有一種神秘的、正好合適的力量。四個元素看起來太多,會讓讀者覺得過猶不及,而兩個則顯得過於單薄,所以“三個正好”的規律非常值得寫作者們牢記於心。

(三)太多記者都沒有把自己看作是講故事的人,而當成了其他人,比如律師或學者,前者會令文章充滿說教意味並且口氣強硬,後者會令文章乏味,缺乏重點和高潮。

書的後半部分,涉及範圍較廣,比如如何組織材料,如何安排文章結構;讓字和句更形象,更具體,而不是更抽象;如何寫好萬字以上的長篇故事 ,如何更有效地修改文章,總共有七個章節之多,可以說寫作能遇到的問題基本都涵蓋在內。

書的最後,還附有華爾街日報上特別受歡迎的文章樣本。


5 《完全寫作指南》

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勞拉博士所寫。

勞拉博士本人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擁有三十年寫作輔導實踐經驗。

在這本書中,勞拉將寫作流程設定為“確定寫作目標、深度瞭解讀者、展開頭腦風暴,組織結構,打初稿,修改”這六個步驟,寫作者按照這六個步驟,無論多棘手的寫作難題,都能夠順利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這本書幾乎給出了你能想到的所有文體的寫法,模板以及範例,無論你想寫什麼,都可以翻開目錄隨時參閱,真的可以說是一本“各種文體寫作大全”。

就像我剛開始寫書評的時候,實在不知道怎麼寫,就翻開這本書,參照目錄找到書評這一章節,在這一章,作者給出了書評的寫作要點,寫作模板,具體範例,真是一目瞭然,非常有針對性,我很快就照著作者給的要點和結構寫出了一篇像模像樣的書評來。


白玉蟬


《全民通用口語文》。儘管它難以出版成書,但在網絡上閱讀已經不是問題,它是迄今多如牛毛的寫作書裡把寫作講得最透、最通俗、最全面的書,不僅涉及到寫作能力的根本問題,也有大量素材可用。

就寫作而言,《全民共同口語文》重新定義了寫作,也重新介紹了寫作從先秦到當代的所有樣式,還有高考作文、公文、詩文創作等具體的分解和技巧。

口說無憑,點擊本條號文章和《全民通用口語文》書稿,自己去辨別真假。


通用漢語研推


提高寫作能力總的來說需要三點。長期堅持寫作、大量優質閱讀、人情世故的歷練。

第三點要求看個人造化,前兩點確是有法可依有前人的路可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自然是還沒找到自己的門進入文學大樓。因此推薦更適合入門級的書籍

葉聖陶先生與夏丏尊先生合著的語文指導課。宏觀、系統、深入。兩位本就是教育家,且這套書本就是為語文教學而編撰。教育作用明顯。

共四本。《七十二堂寫作課》《文心》《落花水面皆文章》《好讀書而求甚解》

這四本書的目的是讓讀者養成閱讀的習慣,培養欣賞文學的能力,磨練寫文章的技能。

初學者吃透這四本書,並且按照書中要求去做。基本功就算紮實了。


藏在文學裡的人性


關於寫作能力,我個人感覺這是個很虛無縹緲的東西。因為有的人以文字取勝,語言生動,辭藻華麗。有的人以故事取勝,情節曲折,結構宏達。縱觀所有寫的好的書,文字和故事都非常精彩。

簡單說幾本我看過的。夕陽西下,漫天晚霞映得海面一片金黃,微波搖盪,浩浩數千裡盡是金光。晚風煦暖,吹過這萬仞絕壁上的楊樹林,捲起漫天白絮,洋洋灑灑四處飄蕩,落在他的鼻上,臉上。摘自樹下野狐《搜神記》第一章第一段。

暖風酥軟,又是晚春。江畔的桃花已經透出衰意,懷著一川漢江水,徐徐流向南方。摘自鳳歌《崑崙》第一章第一段。

四個人走到這裡,前邊一片密林,又沒有路了。“悟空,我餓了,找些吃的來。”唐僧往石頭上大模大樣一坐,說道。

今何在《悟空傳》第一回第一段。

這三本書都非好,都已經上了熒幕或即將翻拍。也許對每個作者而言,手稿變成印刷版,是第一階段的目標,鉛字變成畫面是終極目標。

題主問什麼書可以提高寫作,我個人覺得,只要你想寫作,什麼書都有可取之道。前提就是多看,看各種書。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如果你讀三千首呢?肯定就會寫了。

你對哪個題材感興趣,就看那個題材的書。看看別人怎麼遣詞造句,怎麼設計結構場面,怎麼挖坑填坑。持之以恆,一定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唐詩宋詞元曲都可以看,有時候回用得上,就像寫作文一樣。金庸就是一個詩詞大家,或是引用,或是仿寫,或是自創。一不留神,就成了經典語錄。

我大概看了上百本書了吧,電腦上存的詩和詞有上百首,目前有手稿30萬字,主要是沒那麼多時間寫,武俠也不太受歡迎。

我推薦幾本,你可以看看,餘華《活著》。陳忠實《白鹿原》。看這看著眼眶就溼了。

國外的話,就《百年孤獨》吧,開篇第一段,影響了中國大半個文壇。

《夜航船》,一部歷史百科全書,裡面還有咒術法門秘訣。

《聲律啟蒙》對對子的,對於平仄押韻很有幫助。

喜歡武俠的話,金庸古龍的都可以看,古龍的《流星蝴蝶劍》為最佳。

魔幻題材我推薦《傭兵天下》。

玄幻我推薦《雪中悍刀行》。

言情的沒看過,應該是張愛玲。不過金庸筆下的愛情也很生動。

以上純手打,不喜勿噴哈。


真忘言


提高寫作能力是慢活,不是哪“一本書”就能立竿見影的。

首先,寫作具有綜合性,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儲備,特寫是人文科學的知識,都需要慢慢地積累,不是那一本書能做到的。

其次,寫作具有實踐性,要多些多練,這樣思路才能開闊,遣詞造句才能不斷熟練。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也可以“仿寫”,像寫字臨帖一樣,慢慢形成自己的東西。

最後還是要學點立意、結構、文采方面的寫作指導書籍。知道議論文、散文、應用文的文體差異。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半支蓮6


你需要考慮寫作需要考慮的是什麼?1、詞彙量。2、講故事的能力。3、邏輯能力。4、文章的結構性。

多看好書,少看語言不通順、口語化嚴重的網絡小說。或許可以考慮看看短篇的時論、散文。


禿筆寫春秋


古代學作文,講“杜詩韓文”,——杜甫的詩和韓愈的文章。不在乎能背默多少,在乎的是能揣摩明白多少,又有怎樣的心得和體會。

為什麼非得揣摩明白他倆?因為:

(假裝此處有洋洋灑灑、氣勢恢宏的長篇大論)

古代作文有杜甫和韓愈,那麼現代呢?請大家注意一下現代漢語的定義,它除了基本方言(北方話)和標準語音(北京音)的規範限定之外,還有第三大部分的內容,那就是對現代漢語的語法或說使用參考(標準答案)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經典的白話文作品!

如果真的需要,我們在這裡借用修真或者玄幻小說的概念,請大家到現代漢語的起點位置去尋找——

本源和大道。

那就是——魯迅!


屯不寧


寫作要好,需要三步:一是輸入,二是反思,三是輸出。

輸入,也即讀各種各樣的內容,讓自己在遇到相關話題是有話可說,有例可舉。而讀的東西需要面廣、優質,因此不是任意一本書就能實現的,沒有任意一本書一讀完,馬上寫作水平就提高的。

讀書儘量多即可,但這一點明顯很多人都做不到。

輸入之後就是反思,把看到的東西在腦子裡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理解,這樣才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忘記,也才能真正實現用書裡的東西指導生活,促進寫作,這樣的寫作也才擁有靈魂,才算得上好內容。

最後一步,當你對一件事由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之後,自然就由自己的觀點想表,那麼把他們寫下來,說明你為何有這樣的觀點,有理有據,有源可溯,讀者自然也就被你說服。

總結一下,提高寫作能力重在積累,重在思考。



Joonii


四書五經


水仙山人


茅盾文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