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驚蟄。

庚子年,農曆二月十二。

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陸游《春晴泛舟》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仲春時節,天氣漸暖,

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昆蟲展翅,黃鶯啼鳴。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春意漸濃,

池塘裡還有去歲的殘荷,

枝頭卻早已有了嫩芽,

鳶尾如約開放,漫坡都是燦爛的梨花。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道:

驚蟄,二月節。

《夏小正》曰正月啟。

蟄,言發蟄也。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

所謂“春雷驚百蟲”,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古人將驚蟄分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二候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一候桃始華。

這時候,桃花將浩浩蕩蕩開起來。

緋紅油脂潑紅了青的山、綠的谷,

漫山遍野,層層疊疊。

驚雷不僅僅是驚醒了蟄蟲,也驚醒了花。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二候黃鸝鳴。

倉庚鳴而繁花見。

春花濃,翠葉薄。

枝頭的雀撲騰在樹梢間,

無人聽得黃鈴敲青瓷的清脆聲。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三候鷹化為鳩。

深冬的鷹,早春時節深藏不見。

舊時老人家說是化作了山中的一隻只布穀鳥。

布穀布穀,聽得幾分哀傷,

如同今春遙寄的信箋,怎麼也等不到回覆。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時節正是“九九”豔陽天,

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

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祭白虎。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

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風作浪,

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

因此民間有在驚蟄那天祭白虎的習俗。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

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

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

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

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

長了翅膀的大神,

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

發出隆隆的雷聲。

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

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

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

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此時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氣,

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蘇北及山西一帶,

更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打小人”。

古時驚蟄當日,

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

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後又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

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

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

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

“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吃“炒蟲”。

廣西金秀縣的瑤族,

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玉米)。

“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

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

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

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

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


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驚蟄時,需明志,一年之計,在於春。

最華美的時光就要開始了。


今日驚蟄 |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喜歡的小夥伴,歡迎轉發、點贊、評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