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你是我不及的夢》是三毛散文集,書中貫穿著她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創作過程,零零散散地記錄了她生活中的細微瑣事,更多的是她對故人的敘述緬懷。從她與友人的人生交集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到三毛轟轟烈烈的人生經歷。

這本書蘊涵著三毛對祖國杜鵑啼血般的赤子之心,對朋友親人真摯的關心,對人情冷暖的體驗與感悟。她一生肆意灑脫,敢愛敢恨,用文字帶我們領略神秘遙遠的異域風情,從未停止過對自由的追尋。

我喜歡這樣一句話:“關於沉溺與墜落的時刻,要記住,更要去相信,相信純粹與正義,風的低語,相信所有行動皆有意義,鐵會融化在雪裡,而我們終會在岸邊相遇。”


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很多時候生命於我們而言是抽象的存在,時間匆匆流逝,像握不住的流沙,雖然我們的確真真切切地活著,卻好像始終,與生命的真諦隔著一層朦朧的紗網,人生處處是沉溺的瞬間,掙扎上岸的時刻似乎遙不可及。

人們迷戀三毛,大概是因為嚮往她恣意灑脫的人生。

她的文字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能夠讓我們受到熱情的感染。她將生死、愛恨、期望和無奈由一篇一篇散文,電影般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鮮明得如同身受。

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對生命的純粹熱愛

世界是一棵長滿可能的樹,正因為選擇如此多樣,才更“亂花漸欲迷人眼”。

生活的艱辛讓人們像受了錘的牛,夢想似乎只是年少輕狂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幻滅,而三毛卻勇敢地選擇自己了熱愛的生活方式。

她在一無所有的荒原裡,在生與死的極限中,在每一天的生活和挑戰下涅槃出全新的靈魂,為自己的存活找到了真正的意義,也讓讀者看到夢想真正的樣子,帶給他們追夢的勇氣。

三毛之所以能擁有這樣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對生命極致純粹的熱愛。

因為熱愛,所以不忍虛度荒廢,更不允許韶華被平庸覆蓋。

因為熱愛,才能在不顧他人的眼光,爭分奪秒地把時間浪費在喜歡的事物上。

她在《一個無名的耕耘者》這篇文章中寫道:“林復南對藝術的熱愛,是冷靜的,持續的,有條理的,日復一日的。”這是對朋友的描述,也是她自己的人生實錄。

她忍受撒哈拉的烈日、酷寒、貧苦與焦渴,沒有熱愛的支撐,很難發現這片沙漠的荒涼之美,更無法在這裡創造一片自己的天地。

她擅於察覺生活中的美。她能從沙漠的枯樹上看到張揚向上的力量,從乾地的裂縫中看到頑強綻放的小紫花,能從孤鳥的哀鳴中聽到生的渴望,在東倒西歪的籬笆外設想到初升的太陽。

因著這份熱愛,她活入忘我的境地,把滿腔熱血奉獻給自己選擇的一生。、


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對理想的堅定追求

這本書中收集了三毛近二十年的札記隨筆,她筆下記敘的有我們熟知的齊豫、蔡志忠等名家,也有我們從未耳聞的三毛的朋友。

這些人有的名利雙收,有的著作等身,更有的一生沉寂潦倒,但他們都旗幟鮮明地活在自己的宇宙中,有著永不屈服的韌性與耐力。

他們無一例外地將理想當做信仰,能看到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之外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如飛蛾撲火似的將自己毫無畏懼地將自己投進去。

這樣的人往往是不合群,因為別人都是用肉體生活,他們卻是用靈魂在生活,有著各自的隱晦和皎潔,因此和這個世界顯得格格不入。

世人不理解三毛筆下的這些“痴人”,她卻很欣賞,只因她自己本身也是“痴人”,為寫作瘋魔,為愛情焚身,為世間難以察覺的細碎美好心動。

有人覺得世間之大,人群熙熙攘攘,卻好像始終沒有自己的棲身之所,熱鬧是他們的,自己什麼都沒有,對未來憂心忡忡。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楊絳也說:“年輕人,你的問題在於想的太多但做的太少。”

生活中往往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面對迷茫的未來手足無措,不想將一身才氣獻給平庸,又沒有足夠的信念為一件事堅守。

其實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憑著心裡的熱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歲月的洗禮,一往無前地朝著理想為之奮鬥,用日復一日的堅持才能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


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對苦難的接納隱忍

“一九七九年的秋天,先生荷西潛水遇難,一去不返——我們死了。”

三毛痛失荷西,她用寥寥幾筆輕描淡寫,讀來卻痛徹心扉。她一直忍受痛失所愛的蝕骨之痛,但文字卻依舊那麼溫柔善良,充滿力量。

三毛這本書中傳達出來的始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偶爾提及到荷西的死亡,隱沒於三言兩語之後的是巨大的悲傷。

“又是百合花的季節了,看見它們,立即想起丈夫彎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沒有淚,而我的胃,開始抽痛起來。”

“這一生,在眾人當前狂叫過兩次。一次,是丈夫棺木上被撒上第一把泥土的那一霎。第二次,在臺北市‘中華體育館’。”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愛而不得生離死別是最痛苦的體驗。荷西的離世讓三毛的生活從此籠罩在一片陰霾中,無論她走到哪裡,心裡總是在悲鳴哭泣。

世事大夢一場,人生幾度新涼,三毛彷彿成為了劫後重生的人,然而早已不復以往的神采,成為了槁木死灰。

從小患自閉症的三毛失去了她的精神支柱,信念崩塌。即便如此,她仍努力地發現生活中的美,用一點一滴的細碎美好支撐自己早已枯槁的生命,鼓勵自己“能活下去是多麼美的事。”

她一直在堅強地與不幸抗爭,告訴自己也告訴我們,生於安樂的年代,沒有經歷過戰亂動盪和流離失所,也沒有患過生死一線的大病,這已經是幸運的人生了。

終其一生,三毛只想追求安穩平淡的幸福生活。這本書的最後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農家女子玉蓮盛情邀請三毛回家做客的故事,就這樣簡單的一件小事,卻在三毛的記憶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她見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景象,享受過人群簇擁中眾星捧月的禮遇,和名人大家探討文學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心中卻一直嚮往那個傍晚長空飄散炊煙的村落。

全書的最後一句話是“玉蓮,你就是我所得不到的夢。”多少人嚮往三毛旖旎絢麗的人生,而她最嚮往的卻是我們所擁有的平淡生活。


愛與自由的交融,從《你是我不及的夢》解析三毛的情感世界

卞之琳在《斷章》中寫道:“你站著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三毛的人生固然令人嚮往,然而我們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也是她不及的夢。

我想,生活在圍城中的我們對圍城外流浪的三毛除了驚羨以外,更應學習她對生命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和對苦難的隱忍對抗,腳踏實地過好她心心念唸的普通生活。

如果你要追問如何過好這一生,那麼我要借用三毛的話回答你:“永遠不向命運低頭,永遠永遠不低頭,做個勇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