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導語

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高別人一等”,瘋狂地對孩子“灌輸”知識,從小就被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佔據大半休息時間,這樣的父母,無疑是在走著中國曆來的“填鴨式”教育的老路。

大多數家長只認分數,只要學習好,那麼孩子什麼都好,“唯分數論英雄”是“填鴨式”教育的直接原因。可是,家長有想過“填鴨式”教育,真的就能讓孩子在這個競爭社會中脫穎而出嗎?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案例分析

大家都看過《媽媽是超人》吧,霍思燕對嗯哼的教育是值得中國大多數家長學習的。霍思燕很多事情都鼓勵嗯哼自己動手做,讓他在體驗中獲得知識,鍛鍊他動手的能力,讓他們學會變通。

光靠別人一味地灌輸知識、手把手教孩子,只會阻礙孩子的發展,父母不妨嘗試“體驗式”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更加出色。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一、何為“體驗式”教育?

“體驗”就是需要行為主體自已通過實踐而獲得知識。“體驗式”教育就是要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體會動手的快樂,體會生活的樂趣,在實踐中獲得為人處世的道理。

倘若只是一味地“填鴨”,告訴孩子各種大道理,可能孩子在這件事情面前知道該怎麼做,一旦換了一件事情,就變得不知所措,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

著名教育學杜威提出“做中學,學中做”教育理論,這可以理解為主張讓孩子在體驗中學到東西,並且學會用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讓孩子被動地接受,被動接受的孩子和“機器”有何差別?只會機械、死板而不知變通。“體驗式”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受益良多。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二、“體驗式教育”的益處

1.孩子會更加大膽,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很多時候,父母都習慣了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嚴格把控孩子的行為,讓孩子成為了“沒有感情的知識搬運工”。

相反地,“體驗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善於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問題,因為他們學會了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培養了發現問題的意識,會更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男主角蘭徹是一個具有辯證思維而且特立獨行的學生,形成對比的是擅長死記硬背的好學生查爾圖。多年後蘭徹成為了成就斐然的科學家,而查爾圖則是過著平淡的生活。

這部電影也是對“填鴨式”教育的抨擊,父母都希望孩子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現實是變成了死記硬背、按部就班的孩子。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2.可以讓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培養孩子的興趣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特長,可是,興趣是天生就會有的嗎?不,是在體驗和實踐中,慢慢形成的。

前不久,和朋友在一塊聊天,朋友在一直誇她家的小寶貝,畫畫特別好,還拿了繪畫比賽一等獎,可把家裡人高興壞了。其實,孩子是不喜歡畫畫的,畫畫的興趣是不經意間培養出來的,這都要源於他們兩人讓孩子自己動手的結果。

“體驗”可以讓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讓孩子體驗到樂趣,從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可以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的發展空間不受限。

那麼,已經習慣了“填鴨式”教育方式的父母,該怎麼學會“體驗式”教育方式呢?一起來看看以下幾點建議。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三、家長應該怎樣變“填鴨式”為“體驗式”?

1.帶孩子走出家門,參加親子活動

現在的父母,在休息時間大多喜歡宅在家裡玩手機、躺被窩,很少帶孩子出去走走,更別說參加親子活動了。父母要多帶孩子走出家門,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生活的美好,在體驗中獲得不一樣的知識。

2.給孩子自主權,把理論運用於實踐

常言道:“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真把式,連說帶練全把式。”父母要學會放手,把體驗的機會和動手的自主權歸還給孩子,讓孩子掌握把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並且敢於挑戰理論的真實性,這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教育孩子不能“填鴨式教育”,善用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真正成長

3.讓孩子體會挫敗感,在“苦樂”中變強

現在很多父母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打不得罵不得,從來沒有體會過生活的不易,這樣的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極端,一旦長大後,受到一點挫敗,很有可能走上極端的道理。因此,家長要讓孩子體會到挫敗感,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在體驗中變得強大。

總結

“填鴨式”教育弊端多多,小編認為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體驗式教育”,以“體驗”為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