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疫情期間,車企不得不更加重視互聯網營銷,前一段長鏡頭寫了好幾篇文章,介紹了車企搞直播、線上發佈會的意義。也有人質疑,車企搞“急就章”式的線上營銷沒有價值,因為效果不生動,轉化率比不上李佳琦賣口紅。我覺得不然,非但不是不應該搞,而是搞得遠遠不夠!


先說發佈會吧。其實傳統發佈會的弊端也很明顯,費用高昂,一場發佈會辦下來上千萬,確實能夠傳遞品牌形象和產品定位,領導們也有話要講。但是傳播效果如何呢?幾百家媒體發稿,很多是複製公關稿,特別是在很多“高效率”媒體的帶動下,活動還沒舉行,稿子已經發出來,沒有任何對發佈會現場的描述;視頻直播的效果,大家心裡都明鏡。這使得發佈會完全成了車企領導的個人秀場,媒體們出差也是勞民傷財。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一場線下發佈會的性價比大大降低了。


因為疫情,發佈會不得不轉移到線上。目前車企已經“安貧樂道”,開始基本遵循著正常的節奏舉行新車發佈。線上的發佈會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有的是為了保證效果流暢,基本是放錄像+互動,針對媒體為主,短小精悍一些,比如北京現代菲斯塔純電動。有的是同時覆蓋媒體和用戶,在不同平臺舉行,有一定的差異化,比如奇瑞瑞虎7。有的居然搞起了30小時直播,就像是承包了電視臺一天的節目,如路虎發現運動版。時間長得有點熬人,但是覆蓋了足夠多的用戶,特別是夜間,年輕人看直播最活躍的時段。


客觀的講,線上發佈會的優勢已經得以體現,就是效率和成本。互聯網已經如此便捷和深入人心,為什麼非要搞那麼大陣仗做線下活動,省下錢回饋用戶豈不是更好?從目前的實踐看看,下一階段大家都有點感覺了,搞搞“民主集中制”的發佈會最好,選擇幾個差異性較大的典型平臺,如汽車之家和抖音、B站,以及車企官網,分別針對媒體和用戶,有共性的環節,如繞車講解,價格發佈,又有不同平臺的區別。比如B站找網紅聊一聊,官網做媒體答問環節等。實現傳播價值和互動效果的並存。有些小型活動,或是採訪,轉到線上更佳。


再說說車展,今年日內瓦車展取消,北京車展推遲,北美車展移至夏季,法蘭克福車展停辦,有客觀的原因,也可以說是傳統車展的沒落。像北京、上海車展,已經是世界最大規模車展,觀展人數也超不過百萬,平均一天不到10萬,這和互聯網流量沒法比。雖然車展具有行業信息發佈、真實體驗產品,集中銷售等價值,但是部分價值轉移到線上完全沒有問題,除了發佈會之外,就線上產品體驗而言,通過AR、3D等技術呈現的線上展廳,體驗已經大大提升,達到30%的真實體驗效果,應該不為過。至於賣車的職能,一旦疫情過去,“大篷車”形式的巡展,仍然有其價值。為車企建立常設的線上車展平臺,具備實用價值。


爭議最大的可能是直播。確實,汽車是大宗消費品,即便是李佳琦、薇婭級別的帶貨網紅,也沒法直接把車賣出去。何況今天網針發佈報告說,2019年全年互聯網廣告異常流量佔比31.9%,較2018年增長1.7%,可見直播裡的水分也不小。


正向角度來看,艾媒諮詢發佈的報告稱,今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將達到5.24億,顯然從規模來看,和汽車消費者比如有重合。而且電商用戶中,40.2%的人是90後,這和車企面臨的年輕化需求一致。更何況直播電商和傳統電商相比,互動效果更好,更加直觀。理論上,關注直播的用戶,很大可能有購車需求。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汽車企業連傳統電商都沒玩好,就更別提直播電商。目前直播電商的貨品主要以鞋服、化妝品、IT產品為主,汽車門類幾乎可以忽略。人人都知道,買車離不開線下體驗,通過一次直播,就能下單購車,那就相當於人跑得再快,也不能直接飛上天。所以值得關注的是,你對用戶的需求和習慣瞭解多少,或者說你到底有沒有用戶,你想通過直播實現什麼目的,你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方法。從這個角度看,車企做的還遠遠不夠。


用戶對直播電商的認同,無非這麼幾個因素:產品力本身以及價格,主播的顏值、魅力和專業度。產品本身即不說了,主要看主播。現在車企為了表示誠意,很多領導親自上陣帶貨。要說營銷老總們,大概可以分為威猛帥氣型,老成持重型,可愛賣萌型,儒雅風度型,當然也有些不好的型就不講了。大家可以自行腦補形象,為了避免拍馬屁之嫌,也不再對號入座。但是直播這種形式,對他們來說是合適的嗎?90%以上的發佈會,老總講話時已經離不開提詞器,這不但給人以形式主義的感覺,而且其真正的口才也無法發揮(也可能就沒有口才)。如果作為整個企業的一把手,未必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只需要高瞻遠矚,行事有殺伐之風就行。但如果是負責營銷的,那即使不能舌戰群儒,總也得口齒伶俐,思路清晰。如果這點做不到,那真的未必適合這個崗位。所以說,主播未必是老總本人。參照一下電視購物的思路,一個插科打諢的主持人,一個能言善辯的廠代,還得有個話不多但句句管用的專家(可能是個演員專家),就是很好的搭配。老總只做品牌背書,關鍵時刻講個價格即可。


看現在車企的發佈會,經常把設計師請出來做主講。為什麼?搞藝術的人,大多形象不太差,而且注重儀表。對於自己的作品,當然會如數家珍。如果口才再好點,就是把專業和形象充分結合。設計師成為明星,就是彌補營銷老總的不足。因此,直播中的專業性與形象結合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突兀的做一場直播,就期望解決帶貨的問題,那簡直是個笑話。直播不能畢其功於一役,如果不能正確看待直播的價值,就是浪費時間。用戶買車的決策過程不短,車企運營直播平臺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對公域流量有合理的轉化,需要對主播進行培養和訓練,需要不斷嘗試新技術和新玩法,需要把粉絲培養和銷售轉化逐步結合。拿出在公眾號發推文的成本和精力,打造一個長期的直播平臺,甚至是私域電臺,都是有價值的。專業媒體、維修達人、設計師、網友代表。。。都可以成為主播,當粉絲產生信任,用戶認可直播作為重要傳播渠道,到關鍵時刻結合一定的優惠政策和營銷玩法,取得效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對於車企老總來說,不要把直播間當成線上的發佈會講話場所。直播好看才有人看。一家主機廠或是營銷公司,能人無數,專門引入或培養一名或幾名年輕貌美且懂行的主播,成為品牌專家和品牌達人,一定可以成為銷售線索收割機。所以一個不錯的直播組合應該是,傻白甜美女做主持,長的不錯且口才好的專業主講,領導只管發紅包。


“多生孩子會打架”形式的直播,也是值得提倡的,主機廠、經銷商,設置不同主題,共享一些資源,形成矩陣,定期、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有一些收效。


無論是線上發佈會還是網絡直播,不要把這些當成是疫情期間的無奈之舉。而是亡羊補牢,作為深入數字營銷的機會。你的用戶早都已經變了,車企不能再用傳統眼光看待問題,或者是看到問題,卻坐而論道。一家企業口口聲聲說要年輕化,如果企業家自己把年輕當成口號,不去理解和實踐,就如同作為家長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怎麼可能理解消費者。前幾天看一條抖音上,某新勢力公司集體學習抖音玩法,這倒也是個不錯的想法。未必所有企業家都要自己開抖音賬號,但是至少這些平臺好在哪裡,還是要有實際的認知。


直播等線上活動,只是表象,根源是企業對於數字化的深度推行。不能把企業度過疫情危機的希望寄託在幾場直播上,也不能認為這些玩法都是形式大於內容的表面功夫。3月20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央媒發表署名文章,呼籲企業把數字化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他認為,“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顯然,在“新四化”給汽車行業帶來革新的時代,如果把數字化僅僅看成是營銷手段,卻和生產、服務、渠道等等環節不產生深入的聯繫,不是認知有侷限,就是自己騙自己。


如何把疫情之“危”轉化為“機”,很多文章都有所涉及。但就營銷創新而言,並非難事,和思考戰略,調整產品節奏等工作不是矛盾。之前有所積累的企業,在如今的困難時期,雖談不上嚐到甜頭,至少也不是很被動,能夠和用戶保持適度的互動。而還未上道的企業,現在轉變思路,猶未為晚。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路虎“30小時雲遊上市”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奇瑞瑞虎7在網上發佈價格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北京現代菲斯塔純電動直播過程中發紅包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長安汽車UNI-T發佈會上,車企領導與媒體對話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吉利ICON發佈會採用AR技術演示新車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哪吒U上市發佈會,請了幾位知名人士壓陣


疫情下的車企互聯網營銷 是形式主義還是無奈之舉

大眾全球業績發佈會,採用較為傳統的直播形式,但是不影響傳播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