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英雄“回家”後都長胖啦 吃小龍蝦、泡溫泉,健身、理髮、網購 統統安排上

本報訊 3月19日上午11時許,安徽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100名隊員從武漢天河機場搭乘飛機返回安徽合肥。下午2點半左右,其中80名隊員抵達安徽省半湯溫泉療養院,開始隔離休整14天。

吃的什麼?住的怎麼樣?3月21日,記者採訪了相關親歷者。其間,“家的感覺”頻頻被醫療隊員提及。

吃得香:“吃著家鄉的美食,都長胖啦!”

為保護好隊員們的健康和安全,吃飯實行分餐制。後勤人員將餐飯送到每個樓層固定位置後,隊員們各自取回自己的房間用餐。

“吃著家鄉的美食,都長胖啦!”三天來,許多醫療隊員直呼。21日晚間,一道蒜香龍蝦征服了幾乎所有人的味蕾,讓隊員們大飽口福。朋友圈裡“秀”食譜,已然成為許多隊員的愛好。

早餐有紫薯包、小米粥、特色醬菜等;午餐有土豆牛肉、荷香排骨、魚香茄子、上湯娃娃菜等;晚餐有法式牛排、五穀豐登、西湖牛肉羹等,在這份隔離休整菜單中,中餐西餐、風味小吃,頓頓不重樣,營養搭配均衡。中餐講究南北風味混合搭配,不僅有南方特色的“清蒸系列”,還有北方風味的“紅燒菜品”。這份誠意滿滿的食譜中,每天還有新鮮的牛奶、各式水果和休閒零食。

此外,考慮到之前有隊員是“三班制”工作模式,後勤專門準備了宵夜,晚上11點前都可以為他們點單配送。一碗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水餃、湯圓的背後,既是驚喜,也是真情。

還有細心的隊員發現,房間裡分別配有辣醬和甜醬。“他們做得無微不至,盡力滿足我們飲食上的需求。”醫療隊員楊豔感嘆。

就在21日早上,楊豔反映因胃酸高,吃不了稀飯,後勤人員得知後,立刻送來全麥麵包。菜單之外的個性化定製服務,暖胃又暖心。

住得好:“一人一個房間,裡面都是新的。”

迎接抗疫英雄的,不止是一份菜單。

據安徽省半湯溫泉療養院姚登攀院長介紹,頤養樓、溫泉樓兩棟樓體和院內外環境、綠化進行了整修和提升,房間內增設了一些家電和生活用品。

此外,療養院嚴格按照衛生學要求進行功能分區,包括清潔區,是指工作人員的一般活動區域。半清潔區(走廊)位於清潔區和汙染區之間,是為醫務人員進行醫療服務的工作輔助區域。療養區是指療養人員起居及活動的區域,還包括衛生間、汙物間、洗漱間等。

根據規範要求,療養區內兩棟樓都分別配備了院內專業醫務工作者,24小時為隔離休養的隊員服務。

早在醫療隊從武漢出發前,姚登攀院長跟兩位領隊取得聯繫後,便與80位隊員建立了微信群。

那邊,醫療隊員還在武漢;這邊,療養院就已經把房間佈置妥當,並把對應房間號發給每個人。因此,隊員們抵達之後“拎包入住”,整個過程十分順利。

“考慮到他們3月19日清晨就動身了,旅途非常辛苦,早點入住可以減少舟車勞頓。”姚登攀介紹,“房間都是新的,除了必要的床鋪、電視、網絡,還配備有洗漱、消毒用品等物資,裡面設施一應俱全。”

“一人一個房間,裡面佈置都是新的。”談及住宿的話題時,醫療隊組長韋波顯得“美滋滋”。

“昨天有隊員反映睡覺的時候有點冷,細心的工作人員趁著陽光好,便將準備添加的被褥拿到太陽下曬了半天,晚上睡覺感覺暖和極了!”韋波說,事情雖小,卻讓她感到特別暖。

心情美:“經過休整,希望回去更好地服務患者。”

3月21日上午十點,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安徽省半湯溫泉療養院內鳥語花香,灑滿了生命昂揚的氣息。

療養區內,綠油油的草地上,一塊寫著“一線抗疫醫護人員正在休養,請勿打擾!”的警示牌分外醒目。

院內春色滿園,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一邊,療養區內的運動場上,幾位醫療隊員在做體操、踢毽子、打羽毛球,一邊休閒運動緩解壓力,一邊放鬆心情鍛鍊身體。

另一邊,頤養樓大廳裡,療養院職工家屬開始為醫療隊員們理髮。“一早上已經給十幾個隊員剪了頭髮。”說這話的理髮師是一位護士的家屬。不一會兒,座椅下堆積了一層層剪下的碎髮。

“現在整個人感覺是比較放鬆的,像在家一樣。”安徽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錢躍龍感嘆。

除了為醫療隊員做好場所服務、就餐服務,還為他們辦理了集中休養人員健康卡,每天早上7點和下午4點左右,進行兩次生命體徵記錄……記者瞭解到,為了讓醫療隊員們充分地休整,療養院制定了詳細的工作預案。

代收、代購、代送……療養院裡的工作人員化身“快遞小哥”,讓隊員們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應有的生活服務保障。

“休息的時候,大家也在做著武漢工作的總結。這次吸收了各個地方和兄弟姐妹兵團的經驗,我們想把這些寶貴財富帶回臨床上去。”錢躍龍說,隊員們都在利用隔離休整的機會“充電”,14天后重返原來的工作崗位,會為患者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 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