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行情分析 丨 作者 / 老管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現在起,基本面為王



全球疫情突然加重,A股難以獨善其身,今天收盤創近期新低。如果用純技術分析,2685已跌破,空間看到2440。但是現在消息滿天飛,說不好明天會不會暴漲、後天會不會暴跌。


但從疫情講,中國猜中了開頭,全球都沒猜到結尾。誰都沒想到小小病毒拉低了經濟,拉出了一個“經濟危機”。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全球抗“疫”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得到初步確認。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下降13.5%、24.5%和20.5%。


同時,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刺激經濟的力度,許多地區加快企業復工復產步伐,力圖挽回疫情造成的損失。


國外方面就慘多了,意大利22日新增556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6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截至目前,意大利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59138例,死亡病例累計達到5476例。(不到7千萬人口的國家,

死亡人數已經世界第一。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當地時間22日,意大利總理孔特簽署法令:宣佈全國停止非必要生產活動,停產規定將於23日週一開始生效。法令有效期至4月3日。


德國方面:因兩天前為其注射疫苗的一名醫生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德國總理默克爾當地時間22日晚間表示,其已進入居家隔離。


約一小時後,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賽貝特通過聲明表示:默克爾在居家隔離期間仍將履行其作為聯邦總理的職責。


到目前為止,德國昨日新增2300人、死亡94人、治癒266人、累計確診人數為24873人。(除中國外,確診人數世界第四。好像他們經濟也是世界第四!)


其他國家就不贅述了,看看新聞都清楚了。以至於部分外媒用“歐洲終結”、“歐洲衰落”來形容這次疫情+經濟衰退。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大衰退,誰猜中了?


答案揭曉!!Nobody!!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華爾街沒人猜中,要不然也不會天天熔斷。橋水不也虧了。巴菲特更慘。


過去54年間,“股神”他們家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市值增長率為20.5%,過去十年中每股市值增長率超過20%的年份達到5次。


3月16日,道指狂洩超過3000點,上演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可怕的單日行情。緊接著史無前例的十天之內接連四次熔斷,美股因此已步入熊市。


當暴跌大潮襲來,即便在世投資傳奇巴菲特也難以獨善其身。根據價值投資網站“GuruFocus”的估算:


從2月19日到3月23日,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已經損失了大約802億美元,跌幅32%。跌幅還要超過標普500指數自身的26%。在虧損程度上算是“跑贏大盤”了。


巴老先生這是用802億看虧損驗證了何為:活久見。老先生1930年生人,那時正是大蕭條最熱鬧的時間。他本人沒趕上,他師傅趕上了。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虧慘了的大師們


巴菲特的師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1926年1月1日,32歲的格雷厄姆成立了一個新的小投資公司“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Joint Account)繼續進行投資管理。


3年以後,到了1929年年初,公司資金規模已從最初的40萬美元上升到250萬美元,上漲了6倍多,大部分資金規模增長都是投資收益,而不是客戶額外投入的資金。


凱恩斯學派創始人: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1929年依然大手筆加倉美國股票。


1929年10月22日,最負盛名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大師、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文·費雪在 《紐約時報》 頭條保證:“我認為股票價格還很低。”兩天後……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爆發了。凱恩斯打理的基金被腰斬歐文·費雪直接爆倉(後期靠大學的救濟才有地方住)、本傑明·格雷厄姆幾近破產(經常步行幾公里,為了省下一個美分的公交費)。


相信大家注意到了,本節標題中“大師”一詞沒有用雙引號。因為他們的確是大師,他們都是曾經為人類撥開認知迷障的“舉燈人”。


覆巢之下沒有哪個卵能用。牛市時人人都是股神,危機時虧得比別人少,才是股神。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恐慌情緒無法用“形態”來分析


本次還好,至少還知道是因為疫情。2008年是因為“次貸危機”。1929年那次是因為“凡爾賽和約的戰爭賠款”。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


2000年在4月14日,星期五,納斯達克指數猛瀉361.58點(跌幅為10%)、道·瓊斯工業指數狂跌616.23點(跌幅為5.64%)和標準普爾指數重挫82.93點(跌幅為7%)


一起創下這三大股市歷史上單日點跌幅最高紀錄、瘋狂的賣壓使股市的上千億美元市價一天內化為烏有時。慌亂無比的人們不由得連聲驚呼:“美國股市崩盤了!”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然而事後覆盤證明:那一天、包括前一天“啥事都沒有”?就是說沒有任何“利空因素”?估計是:上帝想要股市跌,於是股市就跌了。


這說明什麼?恐慌會疊加恐慌會傳染

恐慌不一定有理由。也就是說:恐慌情緒下的金融市場無法用“形態”來分析。


恐慌情緒結束之前,真要是看見一根日線大陽線,還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主力要出貨,釣接盤俠呢。K線形態一類的技術面分析現在最多“有效半天”


誰要是告訴你下週A股必漲到3050,不是騙子就是瘋子。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別再抱怨美國人了


別再抱怨美國人了,都說他們“不管盟友”、“救市不力”……

好像除了向市場裡丟了幾萬億,然後就不管了。哪有,他們忙著嘞。


據美國新聞網站《每日野獸》(Daily Beast)等多家媒體報道:多名美國參議院成員的財務記錄顯示,在美股於今年2月下旬因新冠疫情惡化而震盪下挫之前,有三名共和黨籍的參議員和一名民主黨籍參議員拋售了大量股票。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外界質疑,這些議員可能比公眾提前得知了新冠疫情的預警信息和評估,並從這些非公開的信息中獲利。


看見沒,確診人數都世界第三了(算上中國);經濟都“十日四熔斷了”,人家還有閒心“窩裡反”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他們有前科


出了事不先解決事,先內鬥的毛病可不是才有的。講一個故事說明一下。


講這個故事之前,咱們先說一下主人公:亨利·保爾森。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亨利·保爾森


1974加入高盛芝加哥分部,在芝加哥分部擔任銀行業務助理。


1982 年升為合夥人。


1988年他獲委任成為高盛芝加哥分部的主管合夥人。


1993年升任為公司在美國中西部投資銀行地區主管合夥人。


1996年被任命為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1999年5月,他正式出任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06年7月就任美國第74任財政部長。


根據這個履歷可以看出:這傢伙不是菜鳥,不是那種一路坐辦公室升上來的外行官員。人設結束,下面講故事:


2008年經濟危機已然爆發,身為“現管”的亨利·保爾森,必須做點什麼,不然財政部長都不出手,還能指望“灶王爺”嗎?因此他提請國會批准救市。


接到議案,國會反應迅速的進入了“驢象大戰”


美國最大的兩個政黨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和黨是支持自由市場的,認為市場的事,政府應該少管甚至不管;民主黨對政府幹預市場的態度則積極些。


次貸危機發生時,執政黨是共和黨,保爾森本人也是共和黨。現在,共和黨政府要出手救市,那不是自打耳光嗎?


更要命的是,2008年正是大選年,民主黨已經在炮轟共和黨把美國經濟搞得一地雞毛,這會兒出手,不等於承認自己之前無能失職?


保爾森管不了那麼多了,下定決心救援市場。他不僅立刻向AIG提供了850億美元的援助,幫助AIG逃出生天(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的母公司)。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而且緊急向國會提出了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援計劃”,此時距離雷曼破產才剛剛過去5天。


救援計劃第一次拿到國會,很快就被兩黨同時否掉了。7000億美元是個天文數字,議員們都被嚇到了——這可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救援。開歷史先河的事情,誰也不敢輕易點頭。


保爾森並沒有放棄,帶領他的團隊加班加點完善計劃,三天後再次提交國會審議。此時,總統大選已經迫在眉睫,政黨利益成了主要矛盾,救援計劃要想通過,比登天還難。


病急亂投醫的保爾森,竟然不顧體面,當眾向眾議院議長、民主黨領袖佩洛西單膝下跪,懇求她支持救援計劃。儘管保爾森豁出了老臉,

救援計劃仍然再次被否決。


(文中的佩洛西就是去年“誓死彈劾特朗普”的人,可見在她心裡沒有市場,只有政治。)


國家利益還是敗給了政黨利益。


保爾森孤注一擲,一邊繼續修改救援計劃,一邊通過白宮向國會施壓。兩天後,救援計劃再次提上國會。


此時的市場已經瀕臨崩潰,五大投行全軍覆沒(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雷曼兄弟、貝爾斯登),華爾街哀鴻遍野,再不下猛藥,國將不國。


保爾森和他的團隊又是恐嚇,又是哀求,最終讓議員們算明白了政治賬,通過了救援計劃。小布什總統隨即簽署法案,美國曆史上最大的救援計劃落地。保爾森拿到錢後,

迅速向最大的9家銀行注資1250億美元。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這一舉動提振了市場的信心,道瓊斯指數應聲大漲900點。最重要的,岌岌可危的銀行業絕地重生、恢復經營,銀行一開門,市場上就重新有錢可以貸了,流動性危機得到了緩解。


從這一刻起,危機得到了扭轉,美國經濟逃過了滅頂之災。這就是政府救援行動的過程。從畏首畏尾到大手筆救援,看似前後矛盾,實際政府的邏輯始終沒有變過,那就是:搞經濟首先要講政治。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這次有啥不一樣


先指責對方徇私舞弊,再說某某內外勾結。怪不得上次經濟危機折騰了4年才算過去,能量不夠內耗的。


放眼歐洲的內耗,德國先黑了瑞士的一批口罩,緊接著又黑了意大利的口罩。這節奏是歐盟也不打算接著玩了,看來英國脫歐還是有點先見之明的。(這是玩笑)


看上去現在全球經濟一起“被點穴”,只有中國在復工。趕緊為世界生產物資啊!


之前老管寫過幾篇文章說:中國現在是出口外向型經濟,單靠國內市場是無法消耗巨大產能的。現在外國啥啥都缺,至少出口衛生紙,洗手液啊!


迷霧與絞索,疫情下的經濟危機


壞消息是:運費暴漲,無法包郵。


受春節和停工停產影響,2月10日之前,雖然已經有航線停飛,不過實際貨運需求並不足,貨運價格基本穩定。


但2月10日之後到2月24日左右,隨著復工等因素,國內對防護物資的需求激增。進口物資依靠空運,然而航線停飛,進口運力已經緊張。


週一一個價,週三一個價,週五一個價,前不久一位做出口的朋友就經歷了同一個航班,同一批貨物,一週有三個運費報價的情況。


航空運輸如果以每公斤10元價格計算,現在已經漲到接近40元,飛往歐美地區甚至可以到50元”。從歐洲進口原來每公斤1歐元,這時候也漲到3歐元或者5歐元。


每公斤運費漲了5倍,衛生紙出口的話,商品還沒運費多。


因此,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反映到A股)一時還不會太好。各位投資者,先別想賺多少了:不虧就是股神,少虧就是高手。


關注微信公眾號:老管侃匯,快上車不迷路!

信息諮詢微信:15716199653,添加時備註暗號“老管侃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