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蔡倫,(?~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中國古代民間有逝者下葬後,四十九天內,每隔七天,親人們要到墳前“燒紙送錢”的習俗,這樣才能保證死者有足夠的“錢”花,平安地到達地府。雖然這是封建迷信的表現,但幾千年來,至今民間還在流行。給死者燒紙錢,亡者能收到嗎?這個習俗又是源於何時呢?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相傳,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不僅自已名聲鵲起,家境也富裕起來。他把造紙的技藝教給了哥嫂,希望他們也能發家致富。然而,蔡倫的哥哥蔡莫剛學到皮毛,心性急躁,不聽蔡倫的相勸,便迫不及待地開店做生意了。當時,人們對紙的作用和認知還處在迷朦狀態,重視不夠,加上蔡莫的紙張粗製濫造,所以,店裡生意無生無旺十分冷清。望著積壓的紙張,蔡莫夫妻倆終日茶飯不思,哀聲嘆氣。

一天夜裡,在寂靜中熟睡的左鄰右舍被蔡莫家裡傳出的哭聲驚醒,紛紛跑來一探究竟。只見蔡莫家大堂之上放著一口棺材,蔡莫跪在棺材前,一邊哭一邊往火盆裡放紙,鄰居上前詢問才知,蔡莫的妻子突發急病,剛剛過世。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眾人聽後,都感嘆不已,勸蔡莫節哀。就在這時,木棺裡發出咚咚的聲響,還在迷糊中的街鄰們頓時大驚,只聽見棺內傳出蔡妻的聲音,“相公,給我開門,我回來了。”蔡莫和眾人嚇得早已魂驚魄離,哪裡敢近前半步。這時棺材裡又傳出話;“相公,真的是我,你開門我再與你細說。”蔡莫半信半疑在鄰人的幫忙下,顫顫巍巍打開棺木,蔡莫妻子竟容光煥發地走了出來。

人們驚恐萬分,蔡妻說道;“我本來已經到了地府,閻王爺要我受苦贖罪。我被押往刑場路上,小鬼接到閻王傳令放我回人間。我問後才知道,原來是相公送了閻王爺很多金銀財寶。”蔡莫驚詫道;“我未曾見過閻王,如何送給他財寶了?”,蔡妻說;“你所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財,閻王看你送了那麼多,才如此開恩的。”

眾人一聽,紛紛搶著買蔡莫家的紙,準備在鬼節焚燒,以求死去的親人起死回生。街頭巷尾傳播很快,一時之間,蔡莫家的紙供不應求。原來,這是蔡莫和妻子編造的一齣戲,並非真的轉世還陽。後來,民間便流行起燒紙錢的習俗。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有古籍記載,為死者燒紙送錢,送盤纏是源於佛家、道家的生死輪迴之說,讓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還存在,為了讓死去的親人能在陰間少遭苦難,燒紙錢給他們,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過上好日子。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這種封建愚昧的習俗,在科學發展,崇尚文明的今天,人們自然不會相信燒紙錢送亡者的說法。但是,人們寧願通過這種方式緩解對親人的相思之苦,聊以自慰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

東漢蔡倫改良造紙術後與民間“燒七”風俗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