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讀書,你習慣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為什麼?

設計界的岳雲鵬


在當下,紙質書已經褪去了昔日的光環,但依舊無法掩蓋其光芒。而電子書雖然大行其道,但不可避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我堅信,紙質書最終還是會佇立潮頭,而電子書必將式微,甚至消失。在日常,我看紙質書為多,原因不外乎如下幾點。

第一,便於存放,檢索方便

一般普通人家或多或少有些藏書,完全沒有書的人家幾乎找不到。也不需要專門的書房或書架。桌子上,床頭前,放幾本紙質書。隨手可以翻閱,靜心即可誦讀。若沉浸於書中,心遊八極,實在是一樁美事。如果有些疑問,信手拈來,照本宣科,獲益匪淺。我床邊就放有一本菜譜書,不時翻看,倒也能做出幾個來,便引得家人嘖嘖稱讚,真乃幸甚。

其次利於健康,陶冶性情

好的書籍如同朋友,可得到支持,鞭策和鼓勵。反觀如今網絡上的紙質書,盡是些鄉村神醫,霸道總裁,玄幻穿越等等,實在是汙人耳目,無益身心。紙質書沒有電子書的幅射,也不必頻繁翻弄。若想重溫,折回便是;若然沉思,掩卷即可。新書墨香芬芳,手感潤滑,捧之如脂,甘之如飴,非那沒有溫度和靈魂的電子書可比。

第三彰顯品味,傳承知識

現如今,能存下紙質書,購買紙質書,保管好紙質書,無疑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人性見證,這點無可爭議。那些有學識,文化,身份,地位者,即便有些裝腔作勢,但一定還是有些品味的,起碼有些道德的約束和文化的潛移默化。更為重要的是,紙質書以真實可見的文字符號,記錄一個時期的歷史,僅從這點厚重的筆墨上看,它無疑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淡雅香的情思



在日常閱讀書籍時,我比較習慣看紙質書。


電子書雖然便於攜帶,不佔用物理空間,可隨時隨地閱讀,但電子書上統一化的視覺文字,在我眼中顯得有些冰冷無溫度,沒有真實感和立體度,無法給我一個感性的認識。


而一本紙質書籍,當我拿在手中,那份沉澱之感,猶如感受到作者思想精華的分量。

從封面紙張,內裡扉頁,到排版裝訂,每一本紙質書都是獨一無二,都帶著作者自己的獨特氣質和氣息。看著印刷在書頁上的文字,就如同作者在把自己的想法和我娓娓道來,和我做著面對面的思想交流。


看紙質書時,我習慣在書的空白處做些筆記和想法,這也便於後期寫作書評。


此外,紙質書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交叉閱讀。


交叉閱讀就是關於一個問題,同一時間打開幾本同類主題的書籍,從中尋找相關答案和解決方法,而後把這些答案和方法進行比對,經過自己的思考,就能得出屬於自己的問題答案。


無論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只要根據自身閱讀習慣選擇相應的方式即可。


閱讀的載體只是一種介質形態,我們獲得書中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


小築文心


Kindle 和紙質書我都會看。

不用出差旅行的人無法體會Kindle帶來的樂趣。如果,你有曾一個人深夜在移動的硬座車廂裡,既無法睡覺,又無法活動。這時候kindle真的是你的救星。套用星爺的一句話:“少年,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我們來看會書吧。一趟旅程,你可能就啃掉了好幾本書。

家中沒有小朋友的人無法體會一個裝滿書的書房帶給家人的樂趣。如果,在一個陽光明媚而又百無聊賴的時候,帶著寶寶走進書房和他隨機選擇一本書,坐在桌前閱讀半日。這樣的陪伴,應該是薰染。

所以kindle和書,我都比較愛。


十次方數學


我是個老年人,讀紙質版的書是一輩子的事了。年少時開始讀書,家中我父親愛讀書,存有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讀起來愛不釋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年輕時自己有收入就開始買書,樂此不疲,沒想到這倒成了一種負擔。花錢多多不說,佔有空間也是多多,尤其每到般家時就成為孩子們最大的麻煩,真是苦不堪言。現在老了,存活的時間畢竟有限了,看著幾千冊的圖書真的不忍離去,孩子們都在用電子書,只有我一個人坐擁書城,空羨晚霞。我勸愛書的朋友對購買紙質書適時收手吧!


滄海一粟172978748


紙板書,因為護眼


佳佳5076989235567


我還是習慣讀紙質書。第一,這幾十年來的習貫,拿起紙質書感到親切實在,讀起來方便,不想看了拿書籤一夾,再看不重複;第二,自己存有一定數量的各個歷史時代和各類體裁的書藉,隨時都可翻看,第三,隨著年令增加,看紙質書不費眼晴。


大海陽光5


電子書吧,方便啊,只要有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看


風吹來yun


喜歡紙質書。


YD52526706663


房價太貴了。

電子書才是王道。


數學老師曹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