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經濟會如何發展,哪些行業要興起,哪些要消退呢?

談骨論筋555


今年的經濟是一個轉折點。

為什麼這麼說?大家現在還身處疫情當中,還沒有對今年的經濟是有一個很充分的認識。

上週五美股繼續大跌,似乎看不出止跌的跡象。

鑑於目前新冠疫情在歐洲和美國的肆虐,而美聯儲也放出了王炸,好像再無更好的招數。小散們似乎也是恐慌之極,沒有眉目,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操作。

通過這一次歷史性的疫情事件,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中國的A股比世界上其他的市場都要強。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到這一次疫情,對於中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對於A股來說也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那就是中國A股將逐步引領世界成為世界市場的風向標。

中國的疫情在兩個月之內得到了有效控制,展現出政府強大的動員力量和中國人民的團結力量。A股也表現出全球市場中最為抗跌的市場。實際上生物疫苗類的股票,試劑類的股票,在全球股市大跌的時候,反而強勁的上漲。

所以說2020年將是一個世界經濟的轉折點,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目前中國已經推出大力發展新基建的強力舉措,在第2季度以後,中央會採取各種措施力保經濟發展,保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穩定,總體經濟目標,可能比往年很大的困難,但是相信在中央強力的措施下面,下半年會扭轉保持經濟上行。毫無疑問,未來代表著中國新經濟的新基建方向將是經濟發展的重點,這些行業無疑將是最為受益的。諸如與人民健康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代表未來發展的人工智能、5G、新能源,以及下一代城市地鐵、高速鐵路、磁懸浮等相關技術行業將會獲得高速發展。

而此次疫情將更大地催生互聯網線上與線下傳統行業結合,如一些網上學校,網上消費等。而傳統的線下交易將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比如餐飲消費,旅遊酒店等行業在今年疫情背景下將會受到衝擊。

總體來看,今年是中國經濟領導全球的開端。中國以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將在開啟未來經濟的高速列車上快速前進,有眼光的國家能夠搭上這輛快速列車,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仙履奇緣0521


本次疫情,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損失。

我們去年底發了一篇文章,大意是2019年國民經濟一路穩中向好,最終的結果也是尚可(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1%),但是2020年的經濟形勢可能還不如2019年。

當時我們認為,2019年中國經濟的困難不少,為此國家也是用了很多辦法才保住了增速在6%以上,所以2020年可能會更困難一些,畢竟經濟增速的減緩是難以避免——但我們也沒想到是以這樣的方式。

要知道,去年底專家們的討論是,2020年經濟是否“保6”。在沒有考慮疫情影響的時候,“6”就已經是需要“保”的概念了,為此可能還會釋放一些政策空間。而2019年的時候,為了保增長,其實已經有一定的政策空間釋放了。

比如,槓桿率去年控制得就稍微鬆了一點。2019年全年我國實體經濟槓桿率為245.4%,比2018年上升了6.1個百分點。

從2019年的情況看,當時適當提高一點槓桿率還是完全可以容忍的。因為2015年開始的去槓桿,已經讓結構性去槓桿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我國宏觀槓桿率僅上升了2.4個百分點,2018年甚至下降了1.9個百分點。然而隨著國內外的風險挑戰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2018年起,從去槓桿變為穩槓桿已成大勢所趨。

從這個意義上講,多虧了前些年的去槓桿,讓最近兩年保增長有了政策空間。而當今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時候,則有可能稍微放鬆槓桿控制。而且,從目前來看,稍微放鬆槓桿控制也有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從國內看,儘管實體經濟槓桿率有所上升,但金融槓桿率比上年下降了4.6個百分點,已經連降三年。據銀保監會的統計,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已壓降16萬億元。金融部門的風險大為降低,槓桿率已經達到較為合理的水平,槓桿稍微放鬆有了空間。

至於國外,就更熱鬧了。歐美那邊對新冠反應遲鈍,等到病毒開始在歐美傳播,歐美股市才下跌了,而且美國股市是大跌。股市可是特朗普的命根子,各種意義上的,今年又是大選年,要是股市下跌,特朗普怎麼和全民投資股市的美國人民交待?今年這大選還想不想贏了?

股市跌幅很大,今年經濟預期又很差,這就逼得美聯儲在3月3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標準區間下調50個基準點。也就是說,美國先放水了。

既然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都衝著低利率乃至負利率一路狂奔了,那麼如今還有不少加槓桿空間的國內,為了挽救今年的經濟形勢,可能也會跟著加點槓桿——這真是個比爛的世界。

而且企業、個人、政府都等著拉一把呢,要知道今年2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經跌到35.7%了,這可是停工一個月的代價,不加槓桿刺激一下,今年這經濟……

小微企業等救命

疫情和隨之而來的停工停業,對企業的衝擊是很大的。國有企業再不濟也有國家兜底,民營企業可就得自己想辦法應對如今的危機了。

有些困難可能是沒經營企業的人想不到的,比如餐飲業內著名的西貝莜麵村董事長坦言賬面資金撐不過三個月。這在餐飲業,甚至是對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如此。曹德旺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企業的預算就是要控制在三個月以內。

那麼假如停工停產,企業現金流壓力就會很大。如果復工程度不高,現金流仍然很難緩解。曹德旺還算了一筆賬,說製造業的基本規律是,產能如能發揮到60%,是不賺不虧,超過60%才能賺錢,低於60%別想賺。

以上還是業內著名的大企業,眾多小微企業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且小微企業在申請貸款上天然具有劣勢。

我們以前的文章寫過,比起眾多土老闆,銀行更信任每個月老老實實交按揭的社畜,因為銀行能研究清楚房子的價值,搞明白其他行業卻是有門檻的。尤其是小微企業,本身就小,搞盡調費事費力,鬧到最後銀行可能營收還不能覆蓋成本。因此小微企業貸款難、成本高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

不過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可能小微企業貸款就沒那麼難了。銀保監會將根據《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的要求,指導銀行,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減免手續費、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提供更優惠高效的金融服務。比如交通銀行對疫情防控相關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

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另一面就是槓桿率其實不算高,比起國企來說負債率要低。小微企業加槓桿的空間較大,而受疫情衝擊,他們也需要資金流,如果能對小微企業有貸款優惠,也是扶了它們一把。

不過曹德旺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銀行給企業貸款,需要做盡調、風控等成本,但給小微企業貸款的利潤並不能覆蓋貸款成本,無錢可賺。所以尊重市場規律的話,就不能讓銀行白做犧牲。

如果要幫助小微企業,他建議,比起解決融資的問題,幫助小微企業減稅免稅更重要。因為小微企業利潤較薄,本就沒有什麼稅可交,一般的小微企業去掉房租、工資、借貸的高利息等成本,已經所剩並不多了。取消小微企業的交稅資格,放水養魚,這個辦法才是真正幫助小微企業。

曹德旺的設想很好,今年也可能對小微企業減稅,但大規模減稅可能比較難以實現,因為政府目前財政也比較緊張。

政府槓桿率什麼樣?

其實在去槓桿過程中,政府的槓桿率控制得不錯。2019年政府部門槓桿率38.3%,比2018年上升了2.1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政府全年上升了0.6個百分點,地方政府槓桿率全年上升了1.5個百分點。

不過地方上債務還有一個難點,就是隱性債務,即地方政府借融資平臺擔保的債務。比如去年就爆出貴州某國家級貧困縣債務高達400多億元,絕大多數融資成本超過10%,這其中不少債務就是通過融資平臺欠下的隱性債務。

根據分別用寬口徑和窄口徑兩種尺度的測算,2018年末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分別為50萬億和15萬億左右,分別佔到當年GDP的55%和20%。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或處在這兩個比例之間。

這就讓地方政府加槓桿的餘地小了很多。

但為了提振經濟嘛……最近有新聞稱,7省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這個標題可能誇張了點,畢竟2008年也就4萬億的刺激計劃,儘管這些年來錢沒那麼值錢了,但一張口就25萬億……

仔細讀新聞,才知道這25萬億也只是計劃,今年落實的不會有那麼多。具體來說,像雲南省2020年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看上去很多,實際上2020年計劃完成的投資也就4400多億元。這樣算下來,這7個省提出的近25萬億項目,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就3.5萬億元。

說起來3.5萬億元也不少了,而且放水邊際效應是遞減的。如果還把錢投向以前的基建項目,很容易就造成重複建設。所以像任澤平就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比如要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

分析師可以這麼說,畢竟股市都在等好消息呢。基建股漲了是意料之中,像前段時間漲得比較快的科技股,也等著“新基建”的名頭搭上這輪東風呢,雖然估計到了頸部也不見得會有人支撐,現在入場大概率等於賭博。

但不管怎麼說,今年地方政府的支出肯定少不了,而收入怕是因為疫情要減少,財政上可能會較為吃力。曹德旺希望的減稅,可能不會大規模鋪開。

地方政府就可能會急著開源,比如河南駐馬店,2月21日發佈房地產新政,公積金貸款首付比由三成降至兩成,公積金貸款額度由45萬提高至50萬元。這是想通過放鬆房地產的管控,刺激買房來提高財政收入。

這新政出來還沒到一週,駐馬店市政府就被約談了,要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保持房地產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

駐馬店被省政府約談還算好的,大老闆還沒出來說話,其他地方還有在邊緣遊走的空間。但大概率房地產這個夜壺還是不能拿出來用,對於大多數地區的地方財政來說這一定是捉襟見肘的一年。

地方政府難以施展,而中央政府槓桿率較低,較為合理的上槓杆刺激經濟的辦法就是中央政府加槓桿——買國債當然就是愛國啦,真金白銀愛國比喊喊口號還是偉大的。

居民槓桿加不起

不過掏真金白銀愛國還是得看有能力的人,大多數普通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損失,就不要勉強自己了。

企業困難的時候,個人的收入也會受到影響。

有些企業平時現金流可能就有問題。比如某業內知名的新能源企業,過去就有著很多騷操作,這次又被財新報道,在2月17日正式復工後,員工人數下降約1/4。老油條的一位前女友就是這家公司的人事,最近還是比較苦惱的,既不能不完成“優化”任務,也不想自己隨後被“優化”出去,儘管當年她在負責擴招的時候就已經覺得整個場面不太對勁了。

還有一些平時沒有危機的企業,這次疫情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員工工資也受了影響。比如我在某二手車網站的朋友就說,該網站員工一部分降薪,一部分在家待崗,發基本工資和社保,所幸並未裁員。

而且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到底欠了多少債。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為55.8%,相比於2018年末的52.1%上漲了3.7個百分點,仍然是總體槓桿率攀升的主要驅動力。

比起2018年底,居民槓桿率在過去的一年還上升了。

居民上的槓桿裡,一多半是房地產相關的。2019年末我國居民貸款總規模為55.3萬億,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約為30.0萬億,佔居民全部債務的54%。

高額的住房貸款對消費的擠出,在去年也體現得比較明顯了。2019年末我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9.9萬億,佔居民全部債務的18%。居民短期貸款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都出現了下降,短期貸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從2018年的29%下降到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同比增速從2018年的9%下降到8%。

所以有些商戶期望民眾在疫情過去後有報復性消費,我們只能說,可能有,但力度未必有那麼大——去年消費數據就不那麼樂觀。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體會出堅持“房住不炒”的良苦用心。給房地產市場適當降溫,對金融穩定和民眾消費都有好處。這也難怪駐馬店市政府遭約談。

為了國民經濟良好發展,居民這槓桿能加的也有限,就更不用說大家的收入還受到影響,怕是不敢再加上多少貸款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某些實惠的電商網站和保險機構了,經過這一場疫情,估計會有不少人意識到需要省錢,以及自己需要提高抗風險能力。所以預防針打在前面,我們會在自己試用過的情況下向大家推薦一些這種產品。信得過我們的朋友可以用起來,不需要的朋友也不必罵街,無視就好了。

而作為小微企業主卻不那麼困難。畢竟在疫情期間運行良好,也不需要給政府添麻煩,現金流維持得不錯,員工在家辦公公司也能運轉,防疫創收兩不誤,都有工夫去找前女友聊天了。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如果時間拖得太長,當大家的經濟狀況都不大好,我們這種輕資產的服務業也肯定不能獨善其身。而如果國外疫情蔓延開來,對我國的出口等經濟部門也不是好消息——全球經濟是廣泛聯繫的,經合組織上週就宣佈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2.9%下調至2.4%。

2020年註定是坎坷的一年了,希望讀者朋友們能打起精神,在剩下的日子裡更加努力,起碼為自己多賺點錢吧。


家住隔壁的劉大爺


跟黨的指導方針走準沒錯,今年疫情過後,通過股市彌補了一點GDP,第一季度報表肯定不好看,所以一定要有強有力的政策輸出保持GDP增長,而“新基建”的24萬億會讓中國科技邁上一個新臺階,新基建是今年經濟的主方針。另外受TWS耳機和5g手機需求刺激,芯片、半導體類行業將大幅增長。

1.新基建主線:

5G、工業4.0、工業互聯、特高壓、智能電網、輸配電氣、大數據、新能源車、充電樁、高鐵、城際軌道,將通過這些行業拉動經濟,同時新基建將帶動其他附屬行業經濟,不再跟以前老基建修路和房地產,新基建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長久,更持續。

2.科技主線:

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AI,去年下半年受TWS耳機和5g手機刺激,芯片半導體行業業績大增,機構預測未來3年需求逐步擴大。

5g建設將持續10年,今年的24萬億超過08年的3萬億,政策投資力度可見一斑。

3.疫情主線:

醫藥、醫療、口罩、防護服,主要適用於短期疫情需求,向全球供應,中國的口罩產能全球第一,現全球疫情爆發,會帶動這部分行業發展,尤其有出口認證的醫護產品。


有趣的AR科技


2020年因一場忽如其來的疫情讓人猝不及防,讓我國經濟受到重創,

但是在疫情中,也有逆勢上漲的行業如線上辦公,線上教育、線上購物、口罩生產企業如泰達股份、恩泰股份等企業等企業也在疫期滂渤發展起來,現階段在國家的領導下我國抗疫成果顯著,全國逐漸復工復產2020年是5G元年,新基建、特高壓、衝電樁、新基站、新能源、醫藥十科技等產業興起。

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迫使得一些人員高密度聚集的影院,kTv歌廳、畫展中心、高鐵、公共交通、航空等企業遇來挑戰,北京著名的K丅Ⅴ北京娛樂會所熱門榜第一名的KTV,王思聰曾一晚豪擲250萬的K歌之王,也於2月9日,也就是正式上班的前一天同200餘名員工解約倒閉。2月6日,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辦人李超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表了《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正式宣佈品牌‘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