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我們迎來了抗疫戰的階段性勝利,回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刑法》等法律被深刻解讀並廣泛應用,法治思想貫穿抗疫戰全程,普法宣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人心,可以說,抗疫戰是一堂全民法治課。很多中學生抱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枯燥無味、晦澀難懂,其實,現實生活是最生動的教材,課本里的原理在抗疫戰中都有著鮮活的體現,今天,未檢檢察官就教家長朋友們如何將法治基本原理講給孩子聽。


講述內容

01

權利和義務不可分割,不做只要權利不要義務的“社會巨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面對疫情,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有人認為疫情期間的交通管控等措施侵犯了個人自由權利,這種觀點當然是錯誤的,因為,不存在無義務的權利。管控措施是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的,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目的就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健康,個人在享受這種保護權利的同時當然要履行相應義務,那就是要服從配合管控措施,否則就有可能影響疫情的控制,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造成侵害,就構成違法甚至犯罪行為。任何人都不是孤島,而是社會這個廣袤大陸的一部分,所以,不能因為自己覺得不方便就不配合,我們要做對自己、對社會負責的人,不能做不負責任的“社會巨嬰”。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02

道德和法治相互作用,提升道德修養是永遠的必修課。中華民族自古重視道德修養,將“修身”置於比“治國、平天下”還要重要的位置,並提出要達到“止於至善”的高標準,而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是提出了符合當代理念的道德標準。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法,但肯定破壞了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只有每個人都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法治推行才會更順暢,社會才能更和諧。在全國團結力量共克時艱的時候,仍有不道德的音符出現,有些不法分子哄抬物價、利用疫情詐騙,有人對防控人員無理取鬧、提出各種特權要求,這些行為都體現了個人道德修養的嚴重缺失,成為抗疫的阻礙。而那些逆行的白衣天使、履職盡責的防控人員、無私捐助的各界人士,他們的善行是打贏抗疫戰的堅定力量。康德說,高尚的道德是值得終生仰望的東西,所以,道德是我們永遠的必修課,在抗疫的艱難時期,約束自身言行,提升道德修養,就是在為抗疫提供正能量。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03

愛國是情懷更是法定義務,愛國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憲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憲法》序言回顧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鬥歷史,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鑄就瞭如此可愛的中國。有國才有家,祖國是每名中華兒女的根,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疫情當前,網絡輿論錯綜複雜,有散佈“中國陰謀論”的,有編造謠言、斷章取義抹黑防疫工作的,更有甚者借疫情攻擊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對於這些,我們要擦亮眼睛,堅定自信,不信謠不傳謠。事實證明,我們在這麼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住了疫情是因為有強大的祖國,十四億人的宅家隔離,三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十天建成的火神山醫院,這一切讓全世界驚歎,我們應當為祖國而自豪!我們應當為了祖國更努力地奮鬥!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講述要領

01 注重啟發 切忌灌輸

中學生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個體意識,他們討厭說教,所以家長儘量避免坐而論道,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看新聞,提出開放性問題如:這樣做對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以此來啟發孩子思考,加深對法治的理解。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02 注重傾聽,切忌壓制

鼓勵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觀點有失偏頗,也不要急於反對壓制,耐心聽孩子說完,然後中肯地分析觀點、提出意見,讓孩子去體會自身觀點的不足之處。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03 注重總結,切忌散亂

對問題的討論涉及內容越多,越會出現漫無目的的情況,所以家長要及時把控話題,對一個階段的談話內容予以總結,明確觀點、昇華主題,如“我們剛才主要談的是…,這告訴我們的道理是…”,這樣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入腦入心。

【家長課堂】抗疫戰中的法治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