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雪地裡的微光

庚子春節,疫情兇猛;大江南北,勇者逆行。

一夜之間,老呂醫療系統的同學不是被擴充到一線定點醫院倒班待命進入戰位,就是正在為民請命打著揹包準備奔赴武漢圍城增援,熱心的老呂眼巴巴刷著朋友圈,雖然是望眼欲穿,火急火燎,但感覺絲毫使不上勁。

總覺得應該乾點啥,但老呂是幹信訪工作的,雖然還是一個開發區信訪局的局長,但這節骨眼上,接待大廳都關門了,信訪群眾也早沒了蹤影,偶爾幾個上訪老戶給他打電話,不是閒扯淡,就是拜晚年。老呂嘆著氣說這都什麼事兒啊!

老呂的轄區小,是非事就少,所以手下也沒有幾桿槍,在這歷史關頭,年過半百知天命的老呂雖然有“但求一戰”的雄心,但奈何實在沒有平臺,心裡酸楚一下,很快就突變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壯,一籌莫展。年紀大了還容易心軟,看著手機裡滾動著的那些武漢“戰疫”的暖心事,老呂常常覺得很難把控好自己的情緒,看著看著就會有種突然老淚縱橫的衝動。

正月初十,“平臺”來了。高新區黨工委緊急開會研究決定,任命有過公安和信訪雙重工作經歷,深諳群眾工作之道的老呂兼任高新街道第一書記,老呂握著電話顫抖著雙手接受了任命,激動地一下子就來了精神。

這回給老呂的平臺的確夠大,8萬戶25萬居民,若放在從前,老呂肯定會從信訪維穩角度認為是“燙手的山芋”,但這次事關群眾的生死安危,老呂覺得這是組織給他的“一塊寶”,他發誓要守好,絕不出任何一點差池,絕不讓肺炎病毒沾染自己的“領地”,還要給自己的家鄉一個實在交代,給偉大的時代一張完美答卷。

身高一米八五的老呂說幹就幹,開視頻會議、作細節部署、明組織規矩,地毯式排查、網格化防控對他來說都是輕車熟路,就用了短短兩天時間就封閉了街道所有的小區,同時高新區也成為吉林市最早實現了全面封閉式管理的城區。

但不論籬笆扎的多緊,風險還是始終存在。趕上那幾天吉林市連續確診了三個病例,整個社區防控一線的情緒也有些許變化。遇到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人員和從重點疫區來吉、返吉人員,只要老呂在場,他就讓年輕後生們往後撤,他挺在最前面,輕描淡寫地說活過五十也夠本了,當過警察也沒啥可怕的,讓我來!

只見他熟練地測量體溫,詢問細節,登記情況,落實規定,流水線教科書般的操作。年輕後生們肅然起敬,從此勇敢也開始在他們心底紮下根來。老呂知道那條根是會慢慢長大的,下回他們就敢往前站了。

還有幾個物業棄管小區,老呂第一時間發動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黨員、樓長、單元長、社區志願者加入到卡點封閉管理中。志願者隊伍中還有兩個熟面孔,是到老呂辦公室多次反映過過高訴求的,其中一個有次還賴在辦公室死活不走,把老呂氣的夠嗆。老呂不計前嫌上前打著招呼,向他們在抗擊疫情期間主動做出的貢獻表示了感謝,走之前特別叮嚀了一句:你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護啊,我還等著春暖花開後,你們再來我這裡上訪喝茶呢!兩位老兄尷尬地笑著。

〖人物誌〗雪地裡的微光

正月裡的雪也大,一場接著一場。晚間氣溫降下來會很冷,北風很硬刮在臉上生疼,負責執勤卡點的工作人員跺著腳哈著氣,也會咒罵幾句這鬼天氣。老呂心裡想的卻是復工,盤算著將來的事,發展的大計,說白瞎了這麼好的大雪啊,多好的旅遊資源,咱大東北還指著這個為振興添油助力呢。希望來年的冬天也有這麼大這麼美的雪,全國各地和海內外的滑雪愛好者都能來咱們的北大湖!

雪越下越大,老呂走出街道站在松花江拐彎的那個地方換了口氣,還輕輕唸了一句詩:斬毒虯,待春歸,黃鶴樓不會嗚咽,松花江也會安瀾,我叫呂國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