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的收入如果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那麼農民還會把土地荒廢嗎?

用戶56898802144ZSL


農民單靠種糧的收入能滿足吃飯穿衣,就不會輕易的撂荒土地了,土地的收入解決了農民的基本生活,但是這並不能滿足農民的基本需求,農民還得購買生產資料,供兒女上學,修房蓋屋等等,這些都需要錢,靠種糧解決不了,還得靠打工,所以種糧還引不起農民重視。要想真正留住農民一心一意的種地,就得提高糧食價格,加大對農產品補貼力度,使農民富起來,才能促使農民珍惜土地,確保土地不撂荒。


流水山上人


現在農村戶口的人,種上分到一半的土地,就夠一家人吃喝用度三四年了。如果想在自己分得的一畝三分地上,搞傳統的種植一般糧食作物,就想成為人人羨慕的富翁,很難成為現實!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主食少,菜肉多;田間地頭耕種收割,使用的機器多,勞動強度低了;現在走路成為鍛鍊身體的運動,平時不是騎車就是坐車,受累的活減少了。正式因為生活水平和勞動方式的改變,平時吃飯的主副食比例發生了很大改變。

現在討論的主要議題,就是農民種上一畝三分地,不用外出打工上班掙錢,就把吃穿用度全解決,能成為大富豪。你想成為大富豪的首要條件,就是糧食價格高,一畝三分地打下稻穀或小麥1500斤,除去自己吃的400斤,賣掉1100斤,一斤稻穀或小麥價格400元,才能成為小富翁。可是你想想,豬肉就要漲到3800元一斤,雞蛋就要漲到1600元一斤,汽油漲到2400元一升,去痛片漲到3500元一瓶,電價漲到210元一度。由此可見,種一畝三分地成為富翁的必要條件,你要回到原始社會,種地用木棍和石塊,收割用手拽,有病不吃藥打針看醫生,小孩不上學,用樹皮樹葉圍在身上作衣服,住的房子用木棍和草搭建,只吃自己種的糧,你能接受這種生活,你就是富翁了。

只想讓別人免費為你服務的想法,只能在夢裡。


施工616


農民種地的收入如果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那麼農民還會把土地荒廢嗎?如果能滿足這些條件,並且能看的起病,結的起婚,讓小孩上的起大學。我馬上回去種地,絕對不會拖大家的後腿,讓家裡的土地拋荒,己經厭倦了這種東飄西蕩的打工生活。


一、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還得要生的起病,結的起婚,光吃和穿,這個只是最低的保障,估計吸引力不會太大。現在的農村吃和穿基本都不會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如何才能將日子過好。

二、溫飽問題,在我國應該有90%以上地區都解決了,現在最主要的矛盾還是生病致貧、上學費用大、養老難、基礎設施差等主要問題,讓農民還有不少的後顧之憂。


三、夠吃夠穿,這個只要在農村裡勤快點,只要不是那種太懶的人,在如今的社會中,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溫飽能解決,日子可能會過得會比較緊。要想發大財,大富大貴那些只能是做夢。

總之,題主所說的這些,在絕大多數農村,只要不是太懶的人,基本都能做到。只是遇到重大疾病、子女上學、結婚等實際問題時,光解決吃和穿的問題還是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依然對廣大在外的農民,沒有多大吸引力。


壞男人說小龍蝦


農民種地的收入如果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那麼農民還會把土地荒廢嗎?

其實在現在靠種地的收入也能夠滿足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只不過首先看你是種植的什麼農作物,像我家種植的是茶樹,不說大富大貴但解決衣食住行還是略有餘足。其次看咱們農村家庭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是想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那麼自然是無法靠種地來滿足一家人;但如果只是想過的中等八樣,努努力還是可以做到的。

如今農村荒蕪的土地確實越來越多,但如果簡單歸結於因為土地無法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我個人還是不認可。因為我們這邊有一戶人家種植天麻,一年收入十多萬,他的兒子仍然是在外面打工。所以其中的原因需要我們結合農村和城市的實際。仔細分析。

  • 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嚮往

如今有句話叫做“七零後不想種地,八零後不願種地,九零後不會種地”,這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和農村差距越來越大,而農民進入城市的門檻卻越來越低。城市裡有著農村無法比擬的服務,諸如醫療、教育、文化等等,城市比農村不知道好多少倍,而且差距還在不斷地增加。

不少年輕一代的農村人並非在農村土地上掙不到錢,他們可以利用如今的網絡營銷和科學種植技術,獲得比上一代更多的收入。然而他們要的不久久是收益,更需要的是能夠消費和享受的地方。很顯然在農村無法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於是再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農村人選擇遠離家鄉、荒廢土地,來城市裡討生活。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到了如今這個社會,已經沒有誰滿足於簡單的能夠活著,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好生活。

  • 劣性產品的入侵

純正的農村種植不像大規模生產一樣,至少絕大多數農民不會擁有幾十畝能夠機械操作的平坦土地。更為重要的是大規模種植區不可避免的施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用來控制住生產成本,所以他們出售價格往往很低。但是農戶小面積種植的農作物,往往耗費著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他們出售的產品價格往往更高。

再這樣的情況下,農民種地可能也能夠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可是卻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把自家農產品賣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農民都覺得與其在家裡耗費時間,不如直接去城市裡謀取生活,還能夠取得更多的收入。故我認為光讓農民滿足基本需求還不夠,至少要讓他們能夠賺取到一部分的輕鬆錢,而不是全年都要在土地上幹著苦力活。

劣質產品以其較低的價格,佔據著良性產品應該有的市場,提升了咱們農民自己種植的農產品銷售成本。

以上就是我對如果種地能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還會有土地荒廢的看法。如果在二十幾年前,可能農民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但時至今日絕對不是簡單的溫飽就能滿足的,農民家庭特別是對孩子,希望他們過的日子不比城市裡差。


誰說農村沒有華爾茲


如果這個問題擱在以前,我想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肯定不會荒廢。如果是擱在現在,我想,荒廢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現在的農村已經和過去的農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城市也不再是曾經那個只要有份工作就好滿足的時代!農村上的很多人,以前的手藝師傅,比如:泥水匠、木工、電工等,估計稍微在城裡打過工的,有點技術的現在不是包工地就是帶徒弟,承包小工程了吧!以前的農村上栽種技術好,果樹管理強的估計現在早都成了好多土地的承包商,開始大面積栽種果樹或則大棚蔬菜!現在的農民工不僅僅是說僅夠家裡幾口人吃穿用就不會捨棄土地的時代了。大家都需要致富,憑藉手上的技術和聰明的頭腦,想方設法的尋找致富之路!

當下荒廢的土地,正是需要資源整合的時候。給更多有資源、有能力的人去栽種,集中發展,不浪費土地資源;集中銷售,充分利用現在的電商線上線下平臺!

現在的農村發展需要這樣的智能化時代,相信以後的農民會越過越好!


功夫小強


其實農民在中國是個很穩定的職業。現在國家全力扶持不但免稅還給補貼這是個全天下難尋的穩掙不賠的行當。但是,因為我們國家各地情況不一樣,有的省份人多土地少又貧脊打糧不多靠天吃飯確實種地難以致富。土地多的農民種糧大戶早已邁入小康水平。所以國家搞城鎮化建設,就是讓地少的農民逐漸脫離土地進城生活讓種田能手或資本進入農業搞大農業提高土地生產率加快農業機械化,讓更多人從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中解放出來共同向更幸福的生活出發。


用戶5415793496146


可以肯定地說,農業種植受天氣自然災害等影響很大,風調雨順的年景收入會高一點,如果突發惡劣天氣,哪怕是糧食成熟已能收穫,如果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強颱風等而影響收割,也會造成農作物大減產而虧本。

而農業是高投入的產業,面對多種不利的因素,效益的低微,每家每戶想靠自己的承包地一年的農業純收入不過幾千元吧,有的甚至更少,更多的可能是隻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吃飯問題。

我們先分析一下,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提高,各種物價等生活水平也水漲船高,而農村的年輕人愛面子、愛打扮,也不會穿布鞋和價格低廉的衣服,而一雙皮鞋幾百元、一身衣服也有數百上千吧。

再談住、行,別說農村的男孩成家結婚必須在城裡買房,哪怕是在農村建房也要一、二十萬,結婚要彩禮、置辦酒席等也要許多,此外,現在的農村的孩子扶養、入學、贍養老人、人情往來等支出也逐年上漲。

而這一切,你能說農村人靠種自己的承包地能夠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嗎?

綜上所述,農村人要想過上真正的好日子,靠種地收入已不能滿足家庭的各種開支,已不依賴於靠種植收入養活全家,當然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土地承包權,思路決定出路,會學技能、各顯身手找門路,去選擇收入多並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有出路和希望吧!


老農話三農


大家好,我是農民小席,感謝提問!

農民種地的收入如果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那麼農民還會把土地荒廢嗎?關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農民依然會荒廢土地選擇外出打工,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都知道,農民主要以種地為生,但是逐漸上漲的日常消費,僅憑種地已經完全滿足不了生活所需了,所以他們被迫無奈只能選擇外出打工。在農村主要的花銷就在供孩子上學,看病吃藥,房屋改造等方面,所以種地僅滿足吃穿的需求是絕對不行的。現在的農村跟以前不同,以前的話只要吃好穿暖了就再無他求,但是現在吃好穿暖的前提下還要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人嘛,不能安逸於現狀,而要追求夢想。農民也一樣,為了孩子上大學可以拋家舍業去陪讀,為了蓋新房子買小車可以連續幾年不回家的去打工。

再一個,農民荒廢土地外出打工已然成為現代農民的一種生活常態,他們已經習慣了外出打工的生活,而卻完全不習慣農村種地的生活。並且如果農村種地只能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而不能滿足他們對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夢想的追求,那他們肯定也不願意。

所以說,像這種情況農民依然會選擇荒棄土地外出打工的。


農民小席


實話實說,對於絕大多數農民而言,如果不出去打工,就指望自家的幾畝地的話,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勉強在貧困線以上而已!也就是勉強吃飽飯而已,至於說其他高質量的高水平消費,肯定是沒有可能。

  目前,人均年收入2855元是我國最低扶貧標準,如果年收入低於這個標準的話,那就是絕對的貧困戶了。如果按照一個4口之家的話,年總收入在11420元以下的話,就是貧困家庭了。

  農民依靠純粹務農,收入水平有限。

  可是,實話實說,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如果單純的通過種植幾畝地,每年的收入也就是剛剛在貧困縣附近徘徊罷了。

  對於大多數農村居民而言,僅僅依靠在家傳統的農業種植活動,估計只能滿足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如果想要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以及住得好,肯定沒有可能。

  當然,如果自家名下能夠有幾十畝甚至數百畝耕地的話,情況或許會好很多,但是我國農村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不到3畝,甚至還有很多年輕人或者嫁過來的媳婦常年沒地,真正名下擁有大量耕地的農村居民數量可謂是非常稀少!








標峰理論評


農民種地的收入如果夠一家幾口人吃穿用的,那麼農民還會把土地荒廢嗎?
農民種地本身就不怎麼賺錢,畝產收益本來就不高,很多農民指望著擴大種植規模,或者提高畝產收益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質量,讓土地大規模荒廢?這不是在瞎扯淡麼?
首先,單純種地收益越來越低,難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農業生產重要性不言而喻,糧食種植不容半點馬虎。

畝產收益不高,農民難以自給自足
並不是筆者貶低糧食的重要性,也不是筆者對農民群體有什麼偏見,只是實事求是的講,在如今的農業生產種植情況下,指望幾畝薄田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自給自足,甚至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談何來讓農民集體罷耕。
以玉米種植為例,即便是畝產效益最高的地區,每畝地的收益不過是500塊錢,哪怕是有10畝地,一年的淨收益不過是5000塊錢,在如今物價水平下,這幾千塊錢夠一家人花多長時間?

糧食地位重要,農業生產不容馬虎
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怎麼還有如此不冷靜的說法,
你以為21世紀的今天人類社會還停留在原始時代的以物易物狀態?
你還以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需要除了飲食以外就沒有其他要求了?
你以為糧食就是這個社會唯一的價值參照物,有了糧食就等於擁有一切?

農民為了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還是要繼續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