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小亦樂樂

人們常說,艱苦的環境容易創造能人,舒適的環境更容易催生無為。我想高中應該屬於前者,但是大學更像是後者。

高中的生活或許是單調乏味,艱苦,枯燥的,但是在這些艱苦的環境中我們能找到極大的充實,同時能在這艱苦的環境中鍛煉出種種能力。相較於高中,大學本身不會給你提供多麼嚴苛的環境和制度,甚至不會給你制定一個像高考那樣的目標,就連考試也是突擊複習就能順利的通過的。所以大學的環境是自由寬鬆的



我覺得以下幾點是大學更容易催生無為的原因

1.自由寬鬆的環境

我們每一個人本身就是有惰性的,加之剛從高三的煉獄中走出來,面對大學如此寬鬆的環境,如此自由充裕的時間,自然會做一些順應惰性的行為,比如徹夜不休的打遊戲,看視頻,一天睡覺時間超過15個小時等等。我們知道一個習慣的形成只需要21天,形成上面所講的習慣簡直是太簡單了,因為這些都是一些很容易做到的,都是順應自己天性的。久而久之隨著時間對這些習慣的鞏固,慢慢的你丟棄了高三的養成的一些優秀習慣。養成了墮落,成為平凡的大多數。


2.沒有制定一個能讓自己堅持的目標

大學不會給你提供一個像高考那樣的目標,我想以後的也很少能給你提供像高考那樣的目標。在大學沒有給自己樹立一個堅定的目標,是很難來應對身邊環境的干擾和誘惑的。因為沒有一個目標,所以在面對如此的充裕的時間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考試很容易就能通過,上課也不必多麼的認真反正老師也不會管你。那麼面對這麼時間,自己自然會想辦法去打發這些時間,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玩啦。


3.認為大學的時間用來玩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說到這個我不得不說在高中階段我們的老師會經常給我們灌輸一些大學如何如何的美好,如何的自由。比如說“上了大學你一天睡死在床上都沒人管你”“上了大學你們就輕鬆了"等等類似這些話有很多,我知道老師這樣做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抱著對大學美好的憧憬轉化為動力去學習,本意是好的。但是學生會更加堅定的認為在大學盡情的玩是一件很應該的事,沒有什麼的不妥。所以在大學盡情的揮霍時間,happy,因為這樣才符合大多人口中的大學啊。

最後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學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本身是沒有錯的,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錯用了這個環境。沒有把這些環境,時間用到真正的用途上。所以也就形成大多數人在大學時的碌碌無為,在大學最關鍵的還是學會剋制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路過的小夥伴可以留下一個贊嗎,告訴我你來過!


骨子裡的謙卑

的確是這樣,因為工作關係,我也接觸了很多高三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他們與進入大學之後的他們的確會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有的學生會在大學階段有更好的成長,也有一些學生開始“墮落”。

曾接觸的一個特別鮮明的案例,便是一位來自於天津的高考生,憑藉優異成績被位於武漢的某985高校錄取,原以為這位同學在大學期間會遊刃有餘,不曾想,卻接連在其大一階段、大二階段,接到來自於其父母的求助電話,孩子在大學期間掛科特別嚴重,甚至有被退學的危險。而這位同學在大學期間,最喜歡的做的事情不是社交、學習等,而是打遊戲。

曾有很多人將大學戲稱為“由你玩四年”,大學期間,很多學生的日常便是:男生打遊戲,女生看韓劇。當然,可能現在也會追美劇、英劇、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綜藝節目。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或者問題出現,本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1、大學與高中的學習或者管理方式不同

從我們一出生,我們就知道高考的存在,知道高考的重要性,也會常常聽說有人因為高考改變命運,人生所有的起步都會因為高考而不同。所以,在我們的意識中,我們明白,無論如何,高考都是我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道坎。寒窗苦讀12載,最主要的動力便來自於高考。所以,從小到大,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們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服務於高考。所以,在高中階段的我們,單純,認真,勤奮,努力。

同樣,父母們也是一切服務於孩子的高考,高考之前的父母,絲毫不敢懈怠,監督孩子學習,做好孩子的後勤保障工作等。所以說,在大學之前的我們,無論是自己,還是學校,還是父母,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去完成一件事情,就是高考,當我們懈怠時,身邊的同學,老師,父母都是及時提點督促我們去認真學習。

然後,進入大學呢?突然之前,父母不再耳邊“叨叨”我們學習了,老師也不再天天圍在你身邊了,你周圍的同學呢?幹啥的都有,而自己的生活呢,還是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是在這一階段,你突然發現,自己好多的時間,好多自由,而自己又不知道怎樣去合理安排,所以你開始迷茫,開始無聊,還是無底線接受來自於日常的各種誘惑。最終結果便是,越無聊越不想學習,越不想學習越迷茫這樣的惡性循環。

2、父母開始對孩子持“放飛”心態

作為中國的父母,其實挺辛苦的,孩子從小到大幾乎都在自己身邊,要關照他們學習和健康成長。一旦他們完成成人禮,進入大學,父母們終於長舒一口氣,難得的時間和自由啊,於是有的父母開始籌備要二胎,有的父母開啟旅遊生活,有的父母開始專心投入工作,唯獨對位於大學的孩子沒有那麼多的關心,最起碼不會像高中階段那樣對於孩子的狀態完全“瞭然於胸”。也不會想著主動為孩子提供一些升學方面的小建議等,所以說,在大學階段,父母們的心態很大一部分是“放任”,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吧,有需要再找我。殊不知,很多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下,突然之間,被還以自由,他們真的很不適應,也不會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3、沒有明確的升學或者職業發展規劃


高考專家梁挺福

我們很小的時候,大約從懂事起,就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好好學習,將來要考上一所好大學。是的,就是這個聲音,自那天起就會反覆的無數遍的在你耳邊響起,再響起。

然後幾乎從幼兒園開始,小學、初中、高中,父母以及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會為這句話努力的奮鬥著,打點好各種關係讓你進一所好的小學、進一所好的中學,然後是進一所升學率高的高中。然後是各種培訓班、各種好吃好喝好伺候。而我們,在十幾年這樣的環境中,也自然而然的給自己一個使命般的目標,好好學習,天天努力。直到,直到——直到我們拼過了高考,考上了大學。

好了,一切都停止了,我們終於不再聽到那無數遍在耳邊響起的:好好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終於離開了那個24小時被父母監控,365天被親戚關注的環境,來到了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這裡天氣晴朗,這裡湖面澄清、這裡雪白明月照著大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更關鍵是這裡的課程不是之前的5+2,白加黑,居然一週只上十幾節課,其他的時間完全自由支配,沒有任何人去強行干擾。那種一下子空出來的感覺,應該就像是剛出籠的鳥兒,剛出水的蛟龍,剛出獄的禽獸……我想,大約的確應該是這樣的。

一下子沒有了目標,而且大學的一切讓你那麼新奇,來自全國各地的花花綠綠的同學,五花八門的各種社團、隨風飄逸的一條條大長腿,或是大帥鍋,居然來的那麼突然而且真實,你突然感覺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大學前那是幾年的努力奮鬥不就是為了今天這漫天的青春荷爾蒙氣息嗎?

在無目標,打電話給父母,也只是問生活的習不習慣,交了幾個朋友,和舍友關係如何,缺不缺錢,再不提什麼要求了;老師更是旁若無人,上課只管講課,哪怕下面睡倒了一大片也裝作看不見,講完課夾課本立刻走人,彷彿這課堂上的一群人全是病菌;周邊的同學一個個開始躁動起來,談戀愛的談戀愛,加入社團的加入社團,總之,挺忙,但忙的絕對不是學習。也只有臨到考試時候,才會臨陣磨槍的趕製各種小炒,反正監考也不會多嚴格。當然這種情況並非絕對,大學裡也有很多學霸的啊。

十幾年的牢籠突然打開,無限自由讓你不知所措卻樂在其中。於是,許多天以後你發現,以前那個你不見了,那個天天努力奮進的你,變成了一個天天無所事事懶洋洋的傢伙。你死了,死在了大學裡。你又活了,在大學裡重生。



老麥說說

1、高中事所有人的目標都是是考一個好的大學,所以所有的人都做著同一件事,沉浸在題海中,每天都是宿舍食堂教室走,而在大學每個人的規劃都不一樣,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樣,如果失去了方向不知道做什麼就會整天無所事事,對個人沒什麼提升。

2、高中時有老師的督促,有老師佈置作業,而在大學你是相對自由的,大學的老師不會逼你去學習,只能靠自己自覺,老師上完課佈置完就走,你若想學點東西上課就認真聽,別玩手機。

3、大學時寢室裡可能會有混日子的,整天躺屍玩遊戲,看劇在他們眼裡只要期末認真的預習多看老師劃的重點考個六十分就可以了,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中你沒有保持自己不忘初心,想著去合群,那麼你就會像她們一樣的浪費時間,所以要想學點東西還是得靠自己平時的努力。大學的老師感覺體現不出水平的。

4在大學如果盲目的從眾,看人家在社團在學生會混得風聲水起的,你也跟著人家去做,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想要學到什麼,丟失了自我,盲目的跟風也是無用功的。

5、大學談了戀愛,而兩個人在一起時並不是為了共同進步,整天在自習室閒聊,想著去哪哪玩啊,要怎麼哄ta啊這會使注意力不集中,浪費了很多的時間,賺到了感情經驗而失去了學習的時間。兩個人在一起相互鼓勵共同學習進步的除外。

在大學要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就花點時間考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級吧,想當老師的還可以考個教師資格證,相信這些證書會對以後的就業有幫助的,在學點技能ppt、exel、ps等都有用的,如果家庭條件不怎麼好,平時認真點,爭取拿個獎學金也不錯的。有時間有條件還可以去外面旅遊,拓寬視野,報幾個培訓班,提升自己。


小露子有話說

我現在是一名即將大二的大學生,對於這種現象我有親身體驗。

剛到大學的時候我的班助學姐就和我們說在大一的時候要積極去參加社團活動和校內活動,讓自己忙起來,因為後面基本上沒有時間給你去揮霍,畢竟大一課少。我的科任老師也說過:大學可以使一個人成功,也可以讓一個人失敗。但是為什麼會有人贏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原因很簡單,高中相對大學是計較嚴格的,不管是作息時間還是上課時間都很有規律,學生們也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就是這種緊迫感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學習,所以大部分能贏了高考。



孟子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比高中,
大學就不一樣了,剛入大學的學生得到了久違的放鬆,還有大學不是管得太嚴,到上課時間才去上課,沒有課就在宿舍睡覺,很多大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市區自我的。意志力和行為習慣不是很堅定的同學可能會頹廢在大學,包括我身邊的同學也是這樣。我的一個舍友,沒有課的時候一直躺在床上玩王者榮耀,有時候過了飯點都沒有起床。很多同學上課都是在低頭玩手機,老師是不會管了的,考試當然也是求過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第二大原因是身邊的環境,很多同學其實一開始還能保持高中的習慣,然後到大學後容易從眾,早上起來看見舍友沒有起,心裡想著多睡會,然後就形成了不良習慣了,在教室玩手機也是同樣,所以中國青年報痛大學生也無可厚非了。

其實在大學可以多參加社團活動,學校舉報的活動,能力強的可以去外面參加一些商業活動增長見識。最好呢是去學習一些興趣愛好,比如攝影、溜冰、健身等等。反正就是不要做個遊戲宅就行了,大學真的可以成就一個人,但是要有勇氣,有時候去參加創業大賽也不錯。


電競小黑

高考的痛苦,我想大多數大學生都從高考期間的痛苦生活中熬過的吧!

我們上高中的時候經常聽到老師說:“只要你們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那你們就可以每天玩了,不用這麼累了……”等等一些話,


高中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黑板報,我們好多人的夢想,我們學校的夢想,我們家長的夢想,我們親朋好友的夢想,我們自己的夢想。


我們每天的生活環境,我們桌前的那些厚厚的書本。


我們距離高考剩下的時間,我們在與時間賽跑的路上。

高中我們的生活軌跡是教室,宿舍,吃飯,三點一線的生活。全封閉的校園,只是為了學習,天天有作業,天天有任務。我們的時間都得用在學習上,玩對於高中的我們來說就是倆字——奢侈!

高考完後,幾家歡喜幾家憂!

我們高高興興的去上了大學。

大學沒有那麼課上,下轄時間多了,玩的時間太多了,我們當時想想就是美。

好多人發現,高中老師沒有騙我們哈哈哈哈,我們每天組隊開黑玩遊戲,組隊去唱卡拉OK,組隊出去旅遊,一起逃課,一起浪跡天涯。什麼是學習已經拋之腦後了。


在老師點名時候,替別人答到。

等等。

這些導致我們好多人在自己的專業課上沒有達標合格,留級的留級,退學的退學。

美好的青春時刻,我們浪費了,虛度了,沒有把這個時間充分利用在學習上,充分利用在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素質上。我們太多人把大學當成了一個消費玩樂的一個小社會。

當我們畢業的時候,發現好多人都已經考上了研究生,好多人都已經找到了特別好的工作,還有好多人已經把該拿下的證件拿到手中,而我們卻一無所有,甚至還留級,還在為補考發愁。

這些造成好多人都死在了大學的原因有太多太多了,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大學。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太多太多的人在修行上出現了偏差!


西瓜香瓜花生米

作為一個在二本學校的大三狗🐶,很知道一個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大學。因為一般的大學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模式,高中時有老師同學一起監督你去學習,甚至你實在是困到不行時也是不可以睡覺💤的同桌會叫醒你,要不就會有班主任老師的批評。但是大學絕對不會有人去管你,但除了我們大學的一個老師真的。這人簡直就是一個魔女。沒有一個人敢在她的課堂放肆,沒有一個人敢不學她的科目。每次我們在凌晨含淚趕實驗報告時,大家往往都是一樣的。記得去年要期末考試了卻還在改實驗報告。但是這樣逼著學習的老師可真的是不多了在大學。

如果進入大學沒有目標很容易會走偏,當然這裡的走偏不是做壞事,而是碌碌無為的過完大學幾年。

前一段時間才知道有個身邊的人被保研送到了很好的地方,突然發現自己的三年貌似也是什麼都沒做也是沒有什麼長進,除去年齡的增長。才開始回顧自己的三年,第一年忙於各種社團學校組織。那是因為是新人所以需要去做很多事。記得第一次的翹課是因為學校組織需要我去做一些東西。結果去了才知道根本就不要那麼多的人,是我自己的上級學姐沒弄明白,還有佔有我的週六週日去值班。然後那裡面主要和老師同學打交道,但我不太喜歡於是就早早的退出。大二就剩下一個社團然後開始跟著老師,師兄師姐做實驗。暑假不回家,平時去實驗室。有時忙到吃不上飯。但我真的享受這種忙碌的生活。實驗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確時常能給人帶來驚喜。我知道這是我想要的。於是大三我開始覺得我應該考研,我希望可以在我專業的方向發展一下,我希望可以學習更多新技術。於是開始選學校選專業,買資料。但是我們平時的課程比較忙就連週六週日都是充滿了實驗。於是在這個暑假才開始學習。

有人說我報的太大,因為近幾年我校沒人考上過這個。那我我想為什麼創造這個先河的人為什麼不是我。我永遠都記得我去參加省賽的過程的訓練11.11的時候所有人都去過節只有一個沒有吃過飯的我和兩個指導教師還在實驗室訓練,記得那是的我就連手都餓的發抖。可是我堅持下去了。要求20分鐘完成的任務。我最後練到6.7分鐘就可以很好完成。但是最後比賽時卻出現了點問題最後得了第二。但我覺得人只要是真的想去完成一件事時真的會很努力的。

有句話說,別讓現在的你對不起當時高中拼命的自己。我向一個北京大學的同學請教怎樣才可以把書讀好,有沒有什麼秘籍可以傳授給我,他告訴我六個字“學習要靠自己”。真的有事很多事都要靠自己,無論你身處何階段,什麼環境,都必須要靠自己。我喜歡看電視劇,電影但一般都是快進。主要是吸取其中的精華。其實我很喜歡最近的熱劇《楚喬傳》覺得楚喬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永遠不會被打敗,永遠都要懷有希望即使在逆境。希望這種精神會永遠激勵自己。希望今年考研的自己可以如願。一起加油↖(^ω^)↗加油↖(^ω^)↗加油↖(^ω^)↗


TT追劇君

很多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這其實是我國現在的一個常見的場景。我國的大學都是進去難,出去容易。許多人在高中的時候,拼命的想考上大學,考上大學之後,卻漸漸的墮落了。他們整天逃課,窩在寢室打遊戲刷劇,每天點外賣,不運動,日子得過且過,不思上進。以下是我總結的幾個原因。



1.管理問題。

高中的時候,學校每天有嚴格的作息時間,早上多少點鐘起床,晚上多少點鐘下晚自習,這些都是安排好的,不能有人違反。再不自律的人,遇上這樣的強制規定也必須遵守。高中的時候是有老師嚴格管理的,不管是任課老師還是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都很嚴格,關心他們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成績。老師們把時間抓得很緊,營造出這樣一個氛圍,同學自然也會把時間抓得很緊。上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做什麼事情全靠自覺,不會再有人管著你的衣食住行,也不會再有人管你的上課成績,所有的一切都靠你自己,這時候很多人便懈怠了。

2.誘惑太多。

大學的風氣非常開放,只要你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幾乎都沒有人管你,而且上大學大多都是離開父母,父母一定會給你充裕的生活費用,有了錢,當然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談戀愛,玩遊戲,唱歌,遊樂園,看電影,吃飯……大學裡面的誘惑實在太多,只要你有錢,你的日子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瀟灑快活。當然,最影響學習的誘惑是談戀愛和玩遊戲,以及追劇,這些真的會讓你廢寢忘食,魂不守舍,從而使你本末倒置,忘記學習。

3.個人品質問題。

即使處在同樣懶散懈怠的環境,有的人仍然可以保持高中的好習慣,積極上進,而有的人卻跟著墮入深淵,這是個人品質,性格等原因決定的。

4.環境問題。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高考成績好,考入了985、211院校,那真的是比較幸運的。因為這些院校一般學習氛圍都比較濃,在這樣積極上進的大環境裡面,即使你很懈怠,但是仍然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墮入深淵的。你在一個985、211院校裡面墮落,比起非985、211院校裡面的同學,說不定你已經算是上進的了。高中就不同了,整個都是緊張上進的氛圍,算你再不願意學習,也會被這股洪流裹狹著前進。

5.目標的喪失。

上高中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考大學,那時候老師不斷的強調,同學不斷的強調自己的目標,你每天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該怎樣為之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你必須每天都上進奮鬥。上了大學就不一樣了,你喪失了自己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你很迷茫,變得懶散,每天無所事事,碌碌無為,日子得過且過,於是你開始墮落。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補充。

謝謝!(⁎⁍̴̛ᴗ⁍̴̛⁎)


今夜有詩也有酒

高中三年學習枯燥無味,生活又苦又累。沒有苦哪有甜,但是步入大學並不是說你就可以享受生活,每天無憂無慮。確實每年都有一大批同學經歷了高考,來到了大學就失去了以前的鬥志。究其原因我認為有這種情況。



1.上了大學就可以盡情的玩了

曾幾何時,高中老師總會說熬過高中三年,上了大學就自由了。不知道大家都聽過這句話沒有?很多高中生在高中時期努力刻苦的同學,我相信這句話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但是上過大學事實真的是如此麼,答案是NO。過度疲乏的高中生活和巨大的壓力讓高中生們喘不過來氣,大學裡充滿了自由,愛玩是每個年輕人的天性,久而久之變得不愛學習,失去拼搏精神。更有甚者上課逃課,上課玩手機,下課網吧,遊戲,聯盟,每天不思進取,慢慢的就變得越來越不愛學習,大學四年什麼都沒學到。

2.大學的特殊性,家長對孩子的放鬆

大學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上了大學都是成年人了大學生活自由,一切靠自覺,沒有了老師家長的束縛,大學生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以前身上的枷鎖都沒有了,以前不學習老師會管,家長會管,但是大學不會,沒有人會去督促學習,沒人督促上課,大學生們一下變得自由,高考前緊張的複習,努力的拼搏似乎在這一刻都忘記了,來到了新的環境,什麼都是新的,盡情的玩耍。一些沒有自控力的大學生們就開始逐漸走向墮落。

3.上了大學沒有目標,缺乏自控力。

人活著就要有目標,有了方向才有努力的動力。可以為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四級考試。那些有目標大學生,每天都知道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最怕那些拿著父母的錢來到大學過上了沒有目標,每天混吃等死的生活。我舉個例子:有一個同學都去上課,每天學習,社團每天過的都很充實,帶給人自信陽光積極的一面。另一個同學每天不去上課,除了學習在他的眼中都是重要的事。別人上課,他在舍睡覺,別人去玩,他還是在舍睡覺,除了睡覺,網吧什麼都不幹,帶給人一種萎靡,看到他就讓人不舒服。他們的人生能一樣麼?

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人生註定是失敗的。就連自己的一些小小的慾望都不能控制談什麼成功,有舍就有得,我們都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培養自己的自控力,千萬不要讓慾望所控制。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的學生大學之所以會墮落,與自己也與自己所交際的人都有很大的關係,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大學生活中一定要結交品質高尚,能和你談的來的積極陽光向上的真正朋友。有一個好朋友,讓你受益終生。



蓮花出於汙泥,一個人要懂得潔身自愛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要能堅持本心,雖然這個社會有時確實有些事不盡如人意,但是什麼都要向前看,一些不好的習慣,嗜好一定不要去學,就算一個寢室每個人都不學習,你也要堅持,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能代表你。堅持本心,繼續前行。



大學畢業後即將來到社會,每天的好吃懶做,在大學裡什麼都沒有學到,一無所有,該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醒醒吧沉睡的大學生們!大學只是剛剛開始,未來的艱辛還在等待著我們,振作起來,努力前行。


小雨gogo

為什麼很多人拼過了高考,卻死在了大學?

高考是座獨木橋,千軍萬馬要渡河,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次最具挑戰性的選拔性考試,在備考期間,學生夜以繼日,馬不停蹄,拼盡了全力,只為擠上理想大學的獨木橋。

我是一個江蘇學生,前兩年剛剛經歷過高考,江蘇的高考被稱為地獄難度,當時又面臨減招政策,可以說,競爭是異常的激烈了,整個高二高三,乃至高一,都籠罩在一片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恐怖氛圍之中,每天一兩點睡,早上五點多就要起床去學校,課間十分鐘,不是看書學習,就是趴在桌子上打個瞌睡,實在是艱苦卓絕,痛不欲生,尤其是上課的時候,困,卻不能睡的那種感受。

終於,熬過了高考,在上大學之前,是一個沒有作業,沒有壓力的暑假,這種從地獄瞬間升到天堂,雖然身體爽了,可是精神上卻是空虛的,突然失去了奮鬥十幾年的目標,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度過了暑假,到了大學。

首先,我學醫,所以大一的課程也是和高中不分伯仲,早上六點起床跑操,然後上一天課,晚上八點半結束晚自習,一天下來,只有下了晚自習才有自己的時間,這種不給你多少空餘時間的課程安排,雖然累一點吧,但至少人不會墮落,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但是和我一屆畢業的其他同學,有的學會計,有的學軟件等等,他們的大學課程一週只有三四節課,所以他們有大把的課餘時間,這些時間幹什麼呢?除了少數人去看書學習,大部分人為了排解寂寞,開始打遊戲。一打遊戲就上癮,然後熬夜,甚至逃課,就是為了打遊戲,最後學期末,不僅學習掛科,而且身體也被熬得虛弱無力。

荒廢了四年的大學生活,最後考研失利,只能硬著頭皮去應聘,可是這四年什麼都沒學到,沒有真才實學,應聘結果可想而想,有些人發奮圖強,開始彌補自己大學的過錯,而另一些人,選擇認命,在家啃老,混吃等死。

我認為,大學之所以能害死人,最主要的原因是課程的鬆散與學生自主學習素質的缺乏,高中與大學生活的強烈對比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我提倡大學首先要增加課程,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逐步改善中國大學普遍嚴進寬出的現象,這樣才能避免更多的人“死”在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