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專櫃是為扶貧“站臺”

唐偉

北京市扶貧支援辦等部門日前印發《北京市2020年消費扶貧行動方案》,同時出臺關於開展消費扶貧專櫃及消費扶貧生活館創新試點的實施方案,計劃按照“新增示範+存量盤活”方式,在部分地鐵、火車站、飛機場、醫院、購物廣場、寫字樓等地佈設約1萬臺消費扶貧專櫃,集中銷售扶貧產品。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脫貧攻堅總攻的動員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挑戰增多。時下,疫情防控已出現好轉,必須把耽擱的時間給搶回來,實現“既戰‘疫’,又戰‘貧’”,同時打贏兩場戰役。

目標任務已明確,當務之急就是加快推進落實。在許多貧困地區,不乏諸多享譽內外的優質農產品,但由於農產品種養受季節的影響很大,貧困地區的物流成本高,加上與市場信息難以對接,往往會造成“價賤傷農”的週期性失衡,嚴重傷害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產業脫貧是貧困地區長效發展的根本出路。援助地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幫助受援地發展好農牧業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還需為特色農產品找到出路。當產供銷形成了有效的對接和鏈式的傳導,產業脫貧才真正“落地”。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建設扶貧專櫃,自然成了消費扶貧的“實錘”。

扶貧專櫃是最細微的銷售終端,也是市場反應最靈敏的“溫度計”。貧困地區的特色產品能否受到歡迎,能否從田間直接到餐桌,除了要“廣佈網”增加銷售的終端渠道,還要以立體化的場景讓消費者有更親密的接觸、更真切的體驗、更方便的選擇、更舒適的消費。故而,把消費扶貧專櫃設在地鐵、火車站、飛機場、醫院、購物廣場、寫字樓等人員密集的地方,就可以構建本地生活化的服務平臺,實現供需之間的有效對接。

全方位設置消費扶貧專櫃也好,創新試點消費扶貧生活館也罷,其意都在於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發揮消費拉動增長的“馬車效應”。更重要的是,銷售渠道的貫通可以促進消費習慣的不斷調整,進而構築起龐大而穩定的市場需求,並由此“倒逼”供應環節的平穩有序和健康發展,使脫貧攻堅“授人以漁”的願景真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