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熊蜂是授粉小能手丨Deep Look春天來了,又到授粉的時節了。熊蜂們飛舞在花間,為植物的繁衍帶去助攻。但它們可能不知道,有群人類科學家不在意那些花草,卻關心這群社畜飛得累不累。人類驚奇地發現,搬運……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熊蜂是授粉小能手丨Deep Look

春天來了,又到授粉的時節了。熊蜂們飛舞在花間,為植物的繁衍帶去助攻。

但它們可能不知道,有群人類科學家不在意那些花草,卻關心這群社畜飛得累不累。

人類驚奇地發現,搬運工不只靠蠻力吃飯:當馱著沉重的貨物飛行,它們就可以開啟“節能模式”,讓自己不那麼辛苦。

憑著神秘的“摸魚”技能,這個名叫美洲東部熊蜂(Bombus impatiens)的物種登上了《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負重飛行,能效提升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昆蟲行為學家斯黛茜·庫姆斯(Stacey Combes)團隊,把30只正在工作的熊蜂帶進了實驗室。當時,它們的蜜囊裡還盛著花蜜,那是飛行必備的養分。

科學家給每隻熊蜂測量(包含花蜜的)體重,再把焊錫絲切成體重的40%大小,這是要貼在腹部的配重。然後,就該觀察飛行時的重量與能耗之間的關係了。

30只熊蜂被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先不加配重飛行五分鐘,再負重飛五分鐘;第二組順序相反。因為飛行會消耗花蜜,所以不論負不負重,飛行前後都要測重量,取平均值。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虛線下的白色部分,代表飛行消耗的花蜜丨參考文獻1

知道了重量,那能耗該怎麼測量?要看熊蜂飛行中放出的二氧化碳。飛行地點,是一隻密閉的玻璃球。每次飛行之前,科學家都用不含二氧化碳的乾燥空氣沖刷玻璃球。飛完之後,用玻璃球裡二氧化碳的含量除以時間,就是熊蜂的代謝率,也是能耗最直接的體現。

結果發現,雖然在負重和不負重的情況下,熊蜂的代謝率都會隨著重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負重飛行和輕裝上陣相比,上升趨勢明顯平緩了許多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橫軸=總重,縱軸=代謝率,白=輕裝飛,黑=負重飛丨參考文獻1

這就是說,負重的時候,單位重量消耗的二氧化碳變少了,也意味著能效提高了。

與此同時,高速鏡頭拍下了熊蜂飛行的全過程。科學家用翅膀拍打的頻率和幅度,估算出拍打翅膀帶來的力。而力的變化規律,和上面的代謝率有些不同: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估算方法是,力=2*頻率*速度*翅膀長度丨參考文獻1

負重和輕裝時,力都會隨著總重的增加而增加,而黑線並沒有比白線明顯平緩。就是說,在能效提升的同時,翅膀提供的力卻沒有太大損失

科學家說,負重讓熊蜂開啟了“經濟模式(Economy Mode)”。至於是怎樣開啟的,他們想從飛行姿勢上找找玄機。

翅膀頻率居然會下降

團隊依然是從熊蜂拍打翅膀的幅度和頻率開始觀察。想要研究這兩者跟重量之間的關係,就不能只測總重了。

科學家把完成飛行的熊蜂隔離起來,不讓它們覓食。直到每隻蜂走不動路,也嗡不出聲(但還活著),表示體內的花蜜耗盡,再重新測體重。這是為區分花蜜和熊蜂的自重,把花蜜跟配重算在一起,得出負重的百分比。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灰色代表花蜜,灰色不見代表花蜜耗盡丨參考文獻1

結果,熊蜂扇動翅膀的幅度,的確隨著負重百分比的增長而均勻地增長了。

但翅膀拍打的頻率,並沒有隨之均勻增長,而是增長得越來越慢。甚至在負重超過自重的50%以後,出現了頻率下降的情況(橫軸以下的數據點):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負重時的數據-輕裝時的數據丨參考文獻1

所以,節能的實現很可能與翅膀拍打頻率有關。這不只是猜測,科學家在頻率和代謝率之間,找到了非常緊密的聯繫: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負重時的數據-輕裝時的數據丨參考文獻1

有理由相信,頻率是節能的關鍵。

能耗是在頻率上節省的,力量終究要在別處補回來。翅膀扇動的幅度增加,可以一己之力承擔起龐大的負重麼?科學家認為不夠,應該還有另外的操作,代替了增大頻率的做法。

那麼,還有什麼動作可以為飛行增加力量?

看,它的翅膀在旋轉

科學家又繼續觀察高速鏡頭下熊蜂飛舞的姿勢: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注意,翅膀在一來一回的中間,是會旋轉朝向的。雖然這不是負重飛行時特有的動作,但科學家懷疑,熊蜂是利用不同的旋轉速度和時機,調整了飛行模式

早在20世紀90年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學家邁克爾·迪金森(Michael Dickinson)和他的同事們,就通過機械昆蟲模擬飛行實驗觀察得出:

如果翅膀在拍打到最遠處之前,或者說開始掉頭之前旋轉,就會得到一個向上的力;如果在掉頭之後旋轉,會得到一個向下的力;如果旋轉的過程覆蓋了掉頭前後的時間,便會得到先向上再向下的力。

所以說,只要昆蟲把握好旋轉的時機,就能為自己提供另一重升力。科學家們推測,熊蜂就是靈活利用了這種機制,幫自己打開了不同的飛行模式。

我不是懶,我只是打開了節能模式


“我不是懶,我只是進入了節能模式”丨Chargrilled

講到這裡,我忍不住替熊蜂問一句:既然有“經濟模式”,為什麼還要切來切去?

論文是這樣推測的:有些時候,增加拍打的頻率,是為了對抗一些干擾因素,比如氣流、天敵,或者障礙物,讓飛行更穩定也更可控。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就不是重點了。

而即便不遭遇嚴苛的環境,當熊蜂休息足了,或者負載不重的時候,節能的優先級可能也不會很高;它們會等到有些累了,或者要大量負載的時候,再調到節能模式。

但不論如何,科學家始終堅信的一點是,切換模式是熊蜂的自主選擇。

一個AI

你也是自主選擇了節能模式吧,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