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中國的風景攝影比紀實攝影起步要早,這可能是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強調“天人合一”。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篇》)荀子說:“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莫知其所以成,夫是之謂天。”(《天論》)也就是說,“天”是創造了人和萬物的自然界,是四時運行、萬物生長的自然界。因此中國畫強調意境也正是這個道理。所以進入近代,老一輩藝術家們拿起相機拍攝的時候,也會選擇傳統意義上的美學思考,作為拍攝的題材。

19世紀末20世紀初,活躍在中國風景攝影的幾位大家,他們的創作手法在當時看來可謂是獨樹一幟,各領風騷。但是我們已經進入21世紀,這些作品還在各大沙龍比賽中反覆出現,很多朋友還在樂此不疲的,通過所謂大師的講座,機械模仿前人玩膩的技法,深深的感覺到有些悲哀。

有朋友可能說我聳人聽聞了,好吧,讓我們來欣賞一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三位風景攝影的大咖作品。

郎靜山

他創造了集錦攝影(Composite Picture)所謂的“集錦攝影” 就是“集合各種物景,配合成章,舍畫面之所忌,而取畫面之所宜者”。這畫面的取與舍,在今天Photoshop時代是已經司空見慣的事情,已經全面像素化的影像,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畫面與畫面之間進行“閃轉騰挪”。如今,稍事培訓的人就可以掌握“集錦攝影”的技術技法,但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膠片攝影給畫面挪用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郎靜山通過對底片的剪裁、拼貼以及在暗房中利用不同的遮擋手段控制相紙的曝光才能實現畫面元素之間的完美融合。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郎靜山的攝影實驗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前一後的兩位西方攝影家——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和傑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 1856年奧斯卡·雷蘭德代表作攝影作品《兩種人生》採取現場情景式和人物心理強烈的矛盾,造成戲劇性故事懸念,以及利用畫意情景的攝影創作手法,創作了這幅轟動世界的作品。這幅作品引起了人們對人生的品質道德的關注,是人們正義、勤勞、刻苦、砥礪前行的教科書,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可以說在世界攝影史上開了觀念之先河。

後者傑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於尤斯曼製作的這些圖片並非依靠現今習以為常的電腦技術合成,而是出自傳統的暗房製作技法,通過多架放大機將不同底片上的影響疊合在一張畫面上,製作形成了“純手工蒙太奇”的藝術圖像。尤斯曼的攝影主要由岩石、樹木、河流、船隻、人像和靜物等元素組合而成,創造出了一個個夢幻般的神奇世界,它們是視覺美的享受,卻又是哲學思維所不能解釋、現實中所無法存在的。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在使用電腦即時合成圖像成為主流和時尚的今天,尤斯曼依舊不改初衷地採用傳統的暗房技巧,我們可以在這裡找到夢幻世界的初始源頭。這些超現實主義的神秘作品,打破了我們慣常的思維邏輯,觸動了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尤斯曼引導我們走進了視覺思維的迷宮,又巧妙地藏起了地圖。正如大師自己所說:“我的攝影是新奇的、創造性的時空並移,它們拓展了原始題材的可能性……最終我的希望是使得自己也感到驚奇”。

陳復禮

攝影興趣廣泛,尤其擅長風光攝影。20世紀60年代提出“寫實與畫意結合”的攝影主張,是陳復禮先生第一個驚駭世俗的藝術突破,逐步形成了富於詩情畫意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個人風格。

“影畫合璧”則是陳復禮先生又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開拓,讓畫家在已經完成的攝影作品上作畫,使攝影與繪畫融為一體成為新的藝術品,從此世間又多了一種藝術創作!

比如,這幅名為《影子》的作品,就是陳復禮先生先拍攝了兩隻鴨子,隱去原有的背景,再請國畫大家吳冠中用畫筆添上新的背景,——枯枝、影子與水紋栩栩如生,別有一番情趣。陳復禮的“影畫合璧”問世,轟動一時,褒貶不一。先後與陳復禮的攝影合作過的著名畫家包括吳冠中、吳作人、黃永玉、李可染、劉海粟、李苦禪、程十發、關山月、黃胄、韓美林等人,都是當代國畫大家。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陳復禮“影畫合璧”曾遭遇過不少非議,有人嘲笑“不倫不類”、有人譏諷“攀附名家”,但無論如何,畢竟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創新。漫畫家華君武深知“創新”之艱難,在陳復禮的一幅鱷魚嘴特寫的攝影中,十分幽默地添上了正在鱷魚的大嘴中冒險攝影的攝影師,並題字曰:“復禮攝影大膽創新,細心刻畫,可謂大膽小心,非咒攝影家入鱷口也。復禮兄一笑。”這幅《鱷魚嘴中的攝影》寓意著什麼,不言自明吧?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簡慶福

1951年拍攝的《黃山雲》使他一舉成名,1952年的《水波的旋律》更使他在攝影界確立了地位。簡慶福的大膽創新,還表現在他對電腦製作的觀念上。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已經年過古稀的簡慶福通過電腦的後期加工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簡慶福清醒地說:“其實,電腦是部機器,最後靠的還是人腦!”簡慶福對自己的評價也十分謙和:“我發燒攝影已有60個年頭了,但好的片子大概也就10張左右。即便是大師,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不會很多。”能在聲色犬馬的商業氣氛中保持如此清醒的頭腦,以平常心處之,大概就是簡慶福心中的那道風景仍能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攝影作品想獲獎?這些千萬不能再拍了,因為早就有人玩過了


通過分析這三位攝影大咖不難發現,新思想和新技術在攝影創意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人知識體系的逐漸完善,攝影人創作思路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新”攝影形式,正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新時代的攝影人,不能僅僅在重複昨天的輝煌,需要大膽創新,開創明日的可能。相信一個全新的中國攝影世界正在“新”攝影人的努力中蓬勃發展起來。

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