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感染了黃化曲葉病毒,發病症狀較輕,防治方法有哪些?

黃曉紅在山城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為你解答:首先糾正提問錯誤字“黃化”而不是“黃花”,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由自然介體傳播為煙粉蝨,以持久方式傳播,其中以B型煙粉蝨傳播效益較高。另外,嫁接也會傳播,因此,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田間和近距離傳播與擴散的主要依靠煙粉蝨,而長距離傳播和擴散主要是通過帶毒番茄苗和帶毒花卉苗木等中間實現。



番茄黃化曲葉病發病症狀:


發病初期,頂上幾片葉從葉片邊緣開始褪綠變黃,病葉較小粗糙變厚、邊緣呈鮮紅色、上面捲起成杯狀,病株嚴重矮化,頂部像菜花狀,落花很嚴重,結果稀少且畸形,果實顏色不均勻,外觀不漂亮。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發病原因


在世界範圍內,可導致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病毒有43種之多,均屬於雙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在我國已知可侵染引起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有13種。這些病毒都有著共同的特點,即病毒粒均為雙聯體結構(或稱之為孿生),無包膜,病毒基因組織結構為單鏈環狀DNA。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止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也是最為較經濟、實惠、有效措施,在生產上示範與推廣的抗病品種有紅羅曼2號、佳麗10號、秋展47、浙雜301等。


(2)合理輪作: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寄主範圍相對較窄,生產上可通過和非寄主作物輪作,尤其是和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輪作,達到防止病害的目的。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藥劑防治方法:


(1)防除煙粉蝨:煙粉蝨是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唯一自然傳播介體,防治煙粉蝨,有效控制種群量,對於防治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流行有較大作用,可通過黃板誘殺煙粉蝨,或者在煙粉蝨發生初期噴藥防治可選用20% 啶蟲脒乳油2000倍數,或25% 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10%烯啶蟲胺可溶性液劑1500倍液,50%丁醚脲懸浮劑1500倍液等,注意輪換使用藥劑,以防煙粉蝨快速產生抗藥性。


(4)發病初期防治:可選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溼性粉劑(病毒A)500倍液,或10%混合脂肪酸水乳劑100倍液等。在發病初期噴藥1次,視病情再施藥2/3次,對於延緩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生有一定作用。


東東在農村


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生和氣候條件關係密切,高溫乾旱易於發生和流行。該病的主要傳毒媒介是昆蟲,(蚜蟲,薊馬,白粉蝨)病菌存留在土壤,病殘體,苗床,設施,種子,空氣中條件適應即可感病傳播。

發病初期用20%嗎啉胍.乙酮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加25%吡蟲啉20克加葉面肥20克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治該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