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病毒疫情全世界肆意流行大爆發,本身疫情防疫防控世界文化不一樣,結果也可能像中國那麼順利,至於世界疫情何時結束,也不由外國政要來順利控制,如順利生產繼續,如不順利今年的世界糧食估計是個問題。

但今年中國經濟經過疫情之後有困難也有機遇,今年要是中央大力抓住糧食生產,養殖生產,提升農民糧食產能補貼,以實際收益成交產量來補貼 提升農民種地積極性,民以食為天,糧食在非常時期也是戰備物質,有豐富的儲備也能調節世界糧食定價話語權。

在世界疫情爆發時期還可以增加養殖,比如西方人愛食的牛肉,羊肉等肉食品。


甘孝志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大部分國家都執行了封城的措施,我們中國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保得到保證?



其實這並不用擔心,新冠肺炎病毒針對的只是人,在目前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只要切斷人與人傳播路徑以及對現有的感染病例進行治療,就能有效的控制疫情。不過目前的形勢已經非常令人擔心,因為除了我國之外,世界其他國家都處於疫情的大規模的爆發期,每天確診病例都達到數萬人。

很多國家不得不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者停運航班、限制人員入境等等措施,這些措施的確會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不便,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肯定會產生影響。

但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還不算是問題,首先是我國的肺炎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已經有多個省份實現昨天確診病例零增長,現在最大的防控壓力就是海外的疫情倒灌情況,從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每天從境外輸出的病例都多達數十例。



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卻不會因此耽誤,畢竟在地廣人稀的農業生產區,疫情的防控壓力非常小。而我國的糧食產量本身就能達到自給自足,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了594萬噸,增長了0.9%,創下了歷史新高。

可以說我國的糧食絕對能夠從足供給全國,絕對夠吃的。只是說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會影響很多對外的貿易往來,我國很多的進口的一些糧食和農副產品會受到嚴重影響。

不過這是屬於疫情狀態下的貿易陣痛期,也是暫時無法改變的事實。不過我國很多進口的糧食大多數都是用於飼料加工,來餵養牲畜的,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各種肉類價格可能會漲。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結束,產生的影響會非常小。


大正看世界


受到疫情的衝擊,糧食生產肯定要受到影響的,因此在今年之內,糧食危機非常有可能發生,不過對我國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

疫情對於所有的產業都有衝擊,其中就包括了農業,而對於農業的衝擊是所有產業中最為嚴重的,服務業方面的影響和工業方面的影響雖然也十分嚴重,但是會在疫情結束之後得到補償性的反彈,但是如果疫情導致誤了農時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糧食補種是不可能得到補償的。

關鍵的問題在於,雖然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明顯的抑制,但是在溫帶地區的其他國家卻剛剛開始遭受疫情的衝擊,這種情況下所有產糧國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小麥產量在全球會受到一個明顯的抑制。

因此在今年下半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很有可能爆發,關鍵就在於疫情對於全球的衝擊到底要蔓延多久了。本身全球的糧食產量就很難滿足全球的需求,而且很多發達國家對於糧食儲備並不是十分積極,這樣糧食只能夠優先滿足發達國家的需求,而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不過對於我國來說影響可能相對好一些,因為我國近些年來糧食儲備做的都不錯,雖然不能保證大家都吃到新鮮的好糧食,但是至少不捱餓還是能保證的,在這種底線性的保障之下,糧食危機對我國的衝擊已經被減緩了。


諮詢師天生


其他不說,保證全國人民吃半年,是絕對沒問題。

目前國家究竟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公開報道,數據不得而知,畢竟,這個是屬於機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幾點可以肯定:

第一、中國是全世界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耗大國,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時,因為我們一年產糧食在6億噸以上,我們一年要吃掉6.8億噸,中間還有0.8億噸缺口,就只能進口了,這就導致我國也是世界上糧食進口大國,進口糧食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們在糧食上,拿了三個第一。

說這個,就是想說,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即便產量只夠我們吃十個月,也足夠我們擋住因疫情導致全世界封鎖,至少可以熬過十個月。我想,疫情再長,也不至於十個月吧,十個月後,全世界早就解封了。

第二、即便不夠,我們可以加大生產量。真遇到疫情持續不好轉,世界長期封鎖,達到一年以上,我們的缺口怎麼辦?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大多數農村人外出打工,不種地了,出現了糧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長期國際封鎖,糧食供不應求,國家也會考慮讓村民回去種地,如種植稻穀、小麥、玉米等,甚至會採取鼓勵和補貼政策,激勵農民回去種植糧食。

第三、國家儲備的糧食,我們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一些重大突發情況,出現市場供應緊張情況,這是國家層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這也是為何一些地區糧食豐收後,國家儲備糧單位就回去收購,儲備起來,很多地方,都設有比較大的糧食儲備庫,你進去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儲備糧,這些糧食,就是為我們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準備的。那麼,究竟總量儲備了多少,不得而知,但公開信息顯示,僅僅玉米,就儲備了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1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



舉例,在2015年,中國的玉米、小麥、大米及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已攀升至極高水平。據估計,僅玉米庫存就高達2.5億噸,幾乎是當年國內玉米產量的1倍還要多。巨大的糧食儲備規模,一旦銷售很可能會淹沒整個市場,或者面臨因長期存儲而損壞的風險。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糧食問題是民生的根本,老話常講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那麼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糧食能得到保障嗎?

(國家儲備糧)

有一個數據大家應該瞭解一下,我們國家的儲備糧一般都保持在2.5億噸左右,也就是說光國家的儲備糧就可以讓全國14億人口吃上5個月。而正常情況下,我國每年糧食的總產量都保持在5.5億噸左右,明顯8億噸的糧食是完全可以供我們吃16個月的。

當然,我說的這些是指我們吃的主糧,比如稻穀,小麥和玉米等等。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像大豆這樣的副糧確實是缺口越來越大了,2019年我們進口的1.1億噸糧食其中大豆就佔了絕大多數的份額。大家也知道大豆主要是提煉食用油的,其廢料豆粕是用來做飼料的,所以說哪怕我們不進口一粒糧食,最多我們就是吃不好但絕對不會餓肚皮。

雖然我們大豆的主要進口國美國現在正在遭受新冠疫情的侵入,但從我國防治新冠疫情所用的時間來分析,二三個月後美國應該也能控制疫情。再說美國是一個糧食富裕國,它如果不賣掉餘糧,難道它會把糧食爛在倉庫裡嗎?

退一萬步講,這幾年我國糧食進口渠道已經實現多元化了,美國不行,我們可以從巴西進口,巴西再不行,我們可以從俄羅斯或中亞五國進口。

雖然新冠疫情像只黑天鵝一樣出現在全世界,但這隻黑天鵝無論怎麼作妖,也不可能在中華民族面前掀起翻天覆地的風浪。


馮明凱


這個關鍵要看封多久,如果單純封了三個月兩個月的,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但若長達一年之久,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因為糧食是季節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產口罩,加加班使使勁多上幾臺設備就出來了,時間上可以爭取,糧食需要生長的週期,只要我們安全度過了這個週期,那麼就會進行良性循環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產糧達到6億噸,但是進口數據也連年上漲,尤其從2016年開始正式邁入“億噸級”規模,而且呈現連年上漲的趨勢。我們的糧食是個什麼狀態,我記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達過一種擔憂,那就是我們的進口規模佔比太高,而且相對應的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現在我們的儲備是個什麼狀態,到底能夠應付14億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們才明白。

不過我們可以現實的種糧情況,其它地區不太瞭解,但從我們老家的情況來看,農村土地種糧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經濟作物種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雖然種了,但是應用於小麥水稻這種主糧的並不太多,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吃糧主要來源還是靠購買,單純靠當地農民的種糧,連農民自己都無法滿足。


元芳有看法


目前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區也是出現了零增長的情況。有了地區已經開始解除了封鎖,也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從年前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大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些工廠和企業。所以說今年也是值得大家銘記的一年,雖說國內的疫情得到了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還是不容忽視,目前很多國家的疫情也是非常的嚴重,那麼對於此時,很多的國家出現了疫情後開始封城,那麼我國的進口糧食會受到影響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大家都不必擔心,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以農業為根本的一個國家,對於產糧地區,我國也是有很多像東北地區新疆地區的,都是比較產糧的大省,這些地方的糧食,可以說每年的產量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我國缺糧食的情況,但是有人會問了,那麼為什麼我國的糧食那麼多,還是要去進口外國的糧食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回答,畢竟我國的儲備糧食有一定基礎下,進口一些國家的糧食還是屬於在後期有計劃的儲備,當然了,不進口糧食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國際貿易的範疇。

對於我國來說,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非常大的,用這麼一句話說,如果我國的農民三五年不種地的話都不會缺糧,畢竟我國的糧食儲備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況且在國外發生疫情的情況下,當地也會組織農業生產,畢竟每個地國家的農業生產都是第一的第1位的,一個國家如果在防控疫情當中沒錢了,那肯定要是想掙錢呢,所以說外國的農業也不會暫停,只是說緩慢的進行。但是不會出現不種地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就不必擔心了。


三農堂廣訊


目前來看,新冠疫情對世界糧食市場的衝擊還是很小的,也不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相較於2018年增產了594萬噸,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東北糧食基地)

如果按照14億人口計算,中國人均糧食產量約為475公斤,遠超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說吃飯是絕對沒問題,而如今中國人對糧食的需求早已不止於果腹那麼簡單,我們不僅要吃的飽還要吃得好。

例如,2019年我國白酒產量累計值達785.9萬千升,這麼多白酒,耗費的糧食何止千萬噸。

另外還有大量的糧食被投入養殖業,畢竟大多數人更愛吃肉,而養殖業也是耗糧大戶。還有我們現在的乙醇汽油,裡面的乙醇同樣是拿糧食製造的。

正是由於對糧食需求日漸多元化,精細化,國內市場對糧食的消耗量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國也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

2019年我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785.1萬噸,進口大豆8851.1萬噸,合計10609.2萬噸。

從我國進口糧食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大豆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主力品種,這是因為國內大豆的產量跟不上食用油的需求。

目前我國主要是從美國、巴西、加拿大等國進口大豆,現在這些國家的大豆產量仍然非常穩定,疫情對上述三國農業的衝擊並不大。(進口大豆)

除了大豆以外,小麥、玉米、大米也是我國進口糧食的主要品類,其中玉米主要是用於養殖業,例如喂牛、餵豬,作飼料。而小米和大米則主要是進口一些高端的產品,以滿足國內高消費人群的需求。

目前我國的小麥和玉米主要進口自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米主要進口自泰國和越南。而這些國家當前的農業形勢也非常穩定,進出口一切正常。

總的來說,我國的糧食產量是絕對能夠自給自足的,所進口的糧食只是用於高端消費人群,只有對大豆的進口比較剛需。

不過現在疫情對於世界農業的衝擊極為有限,各大豆產區受到的波及很小很小,國際糧食市場也沒有什麼大的起伏。而就算是糧食進口中斷,我國的儲備糧也絕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所以對於國內糧食安全咱們大可不必擔心。

(我國專業的糧食儲備基地)


千佛山車神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球爆發!歐美國家每天幾千人的確診數讓人感到恐懼,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封國策略應對!比如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還有捷克西班牙等國;


就有網友擔心,我國的糧食能保證供應嗎?會不會餓肚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放心,即使這次新冠疫情讓全球都封了,我國的糧食也能得到保證!


我國是人口大國,自然也是糧食消費大國,說到糧食消費,老一代人對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災有深刻的回憶,少了糧食,人口都難以發展,國家發展更談不上!

對國際關係有犀利眼光的基辛格更是指出: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所以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改善農業,提高糧食產量著手,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偉人說過: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遵循這個原則,我國幾十年來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改良作物品種,實現高產穩產;一方面精根細作,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一直處在高位,當前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達到6.5億噸,人均糧食擁有量470公斤,由吃不飽變成吃得飽,進而邁向吃得好。早已經讓我們脫離了糧票供應,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肉的困難局面!


如此巨大的糧食產量,當年吃不完怎麼辦?當然是要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我國建立了三級糧食儲備制(中央,省,縣三級),同時建立應急糧食儲備機制,在大中型城市,儲備10-15天應急糧食儲備,並且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

所以,大家儘管放心,新冠肺炎疫情再嚴重,全球即使都封了,我國的糧食還是有保證的!


你對我國的疫情期間糧食供應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老金看世界


這個擔心應當是多餘的!因為疫情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比較大,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定衝擊,但是對農業的衝擊應當比較小。


這次的新冠疫情,確實來的很突然,衝擊力也很大,目前已經蔓延至全球177個國家,經海外累計確診病例就達到19萬多例。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目前全世界都把手頭的工作放下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抗擊疫情。

說句實話,這次新冠疫情,確實對各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影響了經濟增長。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各國的GDP增長預期恐怕都要調整,全球經濟危機也不可避免。

那麼作為我們國家來講,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之我們又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讓許多人擔心的是,我們國家的糧食能夠得到保證嗎?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飯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算算賬。趣談專業戶看了一下我國的糧食生產狀況和進口狀況。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均是三農工作的。從這幾年的糧食生產狀況來看,每年的糧食生產均在5.5億噸左右,而且是連年大豐收,糧食產量逐年再創新高。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儲備糧建設,按照目前的儲備糧數量來看,一般均保持在2.5億噸上下之間。按照14億人口計算,就儲備糧這一塊兒,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五個月的時間。

按照我們國家自產的糧食來講,有5.5億噸左右,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一年半的時間。

那麼有人說了,我們國家有如此多的糧食,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呢?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小麥和大米為主,目的是彌補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

還有一點就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國家的釀酒業非常發達,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如果疫情加重,國家必然會適時做出相應調整。這樣的話,釀酒業的糧食損耗就會降下來,把節約出來的糧食用作吃飯,這樣能夠延緩一段時間。

話又說回來,新冠病毒雖然來勢兇猛,非常頑固,但是我們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在不久的時間內,人類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到那的時候,糧食生產必然加速,糧食保障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一定要相信國家的治理能力,一定要相信人類的智慧。

綜上所述,中國的糧食是能夠得到保證的,14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