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夾雜英語,中西結合後的不倫不類


漢語夾雜英語,中西結合後的不倫不類


馬雲外演講,有一個女聽眾站起身要提問:

“你好,馬雲先生,我是一個海歸的人,我想問一下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的challenge是什麼,你怎樣overcome你的的challenge。

馬雲的回答很妙。

“海龜要淡水養殖……我是百分百的中國製造。”

漢語夾雜英語,中西結合後的不倫不類

這裡只僅舉一個例子,如果願意,可以搜一下,網上鋪天蓋地多得很。

從他們身上,總能看出他們旺盛而又虛偽的表現欲。畢竟留洋歸來,回國後不顯山不露水,就好像衣錦夜行。哪怕在國外端盤子,擦桌子,做著低賤的活,受著外國人無理由的歧視,當著卑微的二三等公民,回國後也要表現的與我們凡夫俗子不同,要顯得見過世面,和外國人打過交道,說過幾句話(其實被外人嘲諷),那也是高人一等。但最能表現在國外有生活經歷的,那就是語言。全說英語沒那個本事,全說漢語倒是容易,但又顯得沒檔次,那就漢語裡摻雜點散裝英語,中西結合,土洋合璧,那就洋氣多了。

自卑已深入骨髓,虛偽佔據了上風。盲目的以外國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是會出問題的。

一箇中國人,說著中國話夾雜著蹩腳的英語,在外時間長了,一時語塞,思維沒轉換過來,說一兩個單詞情有可原,但不能故意為之,邊說還自我感覺還很良好,很驕傲,與眾不同。

這種人,就像吃飯時牙縫裡夾了個菜葉,自己覺得包了個翡翠似的,捨不得拭掉,特意出來顯擺。但總讓人感覺不舒服。

一個人依靠著外物作為裝點自己的門面,只能證明其內心的空虛與自卑。一個真正自信,內心強大的人,能夠特別瞭解外國文化又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民族意識,能夠理性看待中外之間的差距和不同,而又不被外國美好的種種所迷惑而自亂陣腳。崇洋但並不媚外,虛心卻不卑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