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上兵伐謀最經典的戰役是哪一個,為什麼?

漢史趣聞


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上兵伐謀。

上兵伐謀出處:

《孫子兵法·謀攻篇》

原文: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上兵伐謀”的主要意思就是通過謀略而不通過武力而獲得勝利。進一步引申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裡面的重要思想。

所以說“上兵伐謀”的最經典戰役先排除那些通過武力獲勝的戰役,哪怕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不一定就符合“上兵伐謀”這個特徵。例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鉅鹿之戰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戰役了。

管仲楚國購鹿計:

管仲輔佐齊王稱霸後,楚國不聽號令。當時很多將軍請命去攻打楚國,管仲搖頭說。楚國不弱,一打戰不知要死多少人,還勞民傷財。於是出了一計。派一百多名商人去楚國買鹿,宣揚說,“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當時鹿比較稀少,只有楚國有,楚國人只把鹿當成可以食用的動物,幾枚銅幣就一隻。當時楚王還很高興,十年前衛懿公好鶴亡國。覺得齊國也要亡了。

不久齊國商人把鹿提到40枚銅幣一隻,楚國農民不種地,把鋤具造成獵具去獵鹿,士兵也紛紛偷偷去獵鹿。結果不久後導致,地沒有人種,楚國人民各個特別多銅幣卻沒有地方買糧食。管仲又號令各諸侯國禁止與楚國糧食買賣,楚國士兵,戰馬不久都餓瘦了,這時候管仲覺得時機一到,立馬出兵。還沒打,楚國就投降了。

類似的還有買狐降代,買魯衣制魯等

管仲的這些經濟戰才可以稱為“上兵伐謀”的經典戰役了。


天青如洗


歷史意義重大的平津戰役,無論是實施過程還是戰役結果,在戰爭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主席在此戰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不世之舉,也是其軍事生涯中的傑出代表作。

遼瀋戰役結束後,國共雙方的兵力對比已發生了逆轉,兩個陣營的心態與士氣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軍已掌握了戰爭局勢的主動權。

此時,主席的目光也轉向了華北大地,“現在是解決華北傅作義集團的時候了”,有著無與倫比戰略目光的主席做出了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對於傅作義的50萬大軍,主席並不放在眼裡,雖然華北軍區聶榮臻部只有40萬兵力,且正在分兵作戰,但東北林彪的百萬大軍正在休整,入關作戰只是時間問題,所以他擔心的是傅作義不戰而退,放虎歸山必有後患,如何拖住傅作義成為主席面對的一個問題。

為了把傅作義留在平津地區,主席做足了瞞天過海的文章,他命令正在攻打太原的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徐向前暫停攻擊,以免過早攻下太原使傅作義感到孤立,刺激他逃跑,同時命令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楊得志也暫時不要攻打保定,只留下少量部隊包圍監視即可。

傅作義在對方陣營中絕非無能之輩,他之所以能成為一方諸侯,是靠自己打出來的,現在蔣軍一敗再敗,最終的結局傅作義心知肚明,權衡利弊之下,是走是留他還要看一下戰局的發展。但精明的他也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一面想辦法與我方聯繫,做和談試探,一面又不斷加強兵力部署,做兩手準備。

論鬥智,傅作義豈能是主席的對手,為了不驚動他,主席連發數封電報,催促林彪率東北野戰軍提前入關,並命令部隊夜行曉宿隱蔽前進,甚至在林彪出發一個星期後,還讓新華社發了一條他在瀋陽的新聞,一系列的戰略偽裝行動,讓傅作義對東北野戰軍入關毫無思想準備。

在主席“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的戰略方針指導下,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終於形成了對傅作義的50萬人馬的包圍趨勢,準備對敵人實施戰略分割,並切斷了其南逃的通道。

其後,平津戰役的發展完全是按照主席的設計進行的,在華北野戰軍攻下新保安、張家口之時,東北野戰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其不意地完成了對北平、天津的戰略包圍。

此時傅作義己是焦頭爛額,是戰是和舉棋不定,心裡還盤算著怎樣討價還價。主席一眼洞穿其伎倆,認為他缺乏誠意,無非是借和談拖延時間索取條件,於是決定採取邊談邊打、以打促談的策略,一方面歡迎和談,另一方面命令打下天津,迫使本錢越來越少的傅作義老老實實和談。

天津在付出血與火的代價後獲得瞭解放,這也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天津13萬守軍在29小時之內全部被殲滅,教訓了傅作義,從而促進了北平問題的談判達成協議,北平絲毫未損的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主席指導籌劃的平津戰役,環環相扣,結局完美,生動體現了他作為卓越的軍事統帥,高瞻遠矚、全局在胸的戰略眼光和多謀善斷的非凡膽略。

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歷史微點


上兵伐謀的戰役,沒有比得上毛主席擊敗前蘇聯的核訛詐最經典。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前蘇聯在“珍寶島事件”中吃了虧,就想威脅、報復我國。

一方面,在中蘇、中蒙邊境,集結了55個步兵師,12個戰役火箭師,10個坦克師和4個空軍軍團,總兵力100萬人,幾乎佔到了蘇軍320萬人的1/3。另一方面,還準備動用核武器,對我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

為此,毛主席連夜召開軍委會議,商討應對之策。

軍委領導紛紛表態,絕對不能懼怕蘇聯的核訛詐,如果蘇聯膽敢核攻擊,就堅決進行核報復。

但毛主席卻做出了令所有人震驚的決定:蘇聯人民對中國還是友好的,曾經給與我們大力援助。因此,我們不能傷了蘇聯人民的心。我們應該將我們的野戰部隊和民兵,全部集結在中蘇、中蒙邊境一帶。如果蘇聯動用核武器,我們就大搬家,在蘇聯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毛主席似是開玩笑,又似是認真的。繼續說:我不相信勃列日涅夫敢把原子彈投到中國的土地上。

這時候,大家才反應過來,哈哈大笑。

有人問:那我們搞的原子彈咋用呢?

毛主席說:全部投到美軍的基地上。

最後,主席交代周總理把這個決定同時通知蘇聯和美國,並且幽默地說:“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同志,讓我們三更半夜睡不好覺,儘快把這個決定發給他們,臭臭他們。”

果然,蘇聯接到電文後,如熱鍋上的螞蟻,連夜召開會議,研究對策;美國也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將軍們一致表態:毛澤東向來用兵如神,決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必須堅決阻止蘇聯的行動。

美國立即召見蘇聯大使,表明了堅決站在中國一邊。如果蘇聯對中國動用核武器,美國將立即對蘇聯進行核報復。

其實,早在美國做出決定之前,蘇聯人已經做出了決定:不與中國開戰,準備與中國全面恢復友好談判。

當週總理辛苦熬了一夜,等到蘇聯的電文後,立即彙報毛主席時,卻發現老人家在呼呼大睡。蘇聯幾次催促,周總理就回了一句:我們在研究中。

就這樣,毛主席輕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不可一世的前蘇聯以及狂妄自大的美國,搞得團團轉。

老人家這一逆天智慧,簡直是無與倫比。世界上任何戰略,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只能用絕無僅有來形容。

這既站在道義的高度,感謝蘇聯人民的援助,體現了中國人知恩圖報的崇高境界,又展現出不以核汙染破壞蘇聯人民生活的環境。

既體現了我們無法生存只能與蘇聯人民和平共處的智慧,又表明了完全佔領蘇聯的巨大震懾力。

這是上兵伐謀最經典的戰略,把蘇聯的陰謀、威脅扼殺在了搖籃中。同時,成功地把另一個世界霸王美國拖下了水,借用蘇聯最大敵人的力量來制衡它。

本來蘇聯大兵壓境,美國很可能背後對中國下手,幫助臺灣的蔣介石反攻大陸,以此坐收漁利。

老人家此舉,啥金蟬脫殼、借刀殺人、打草驚蛇、渾水摸魚、瞞天過海、李代桃僵、無中生有、暗度陳倉、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伐、反客為主、連環計、圍魏救趙等等,都不值一提;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等等,都用不著。

更令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這麼大的事,居然氣定神閒,不僅忘不了幽他們一默,反而把這事當做一劑上等的催眠良藥。

這境界、這智慧、這自信,簡直就是神人哦。

中國人民有這樣偉大的領袖,真是幸福無比,毛澤東思想能夠保佑中國人千秋萬代。


豹眼看歷史


歷史的發生,為歷史發聲!


上兵伐謀,為兵法的最高境界,運用上乘兵法兵不血刃達到軍事意圖。毛主席一封新聞稿件解西柏坡之圍可算上兵伐謀的上乘之作。





1948年10月,解放軍在東北戰場接連獲得勝利,華北解放軍入山西、內蒙作戰,河北一帶兵力空虛。蔣介石看準時機親赴北平,讓傅作義襲擊西柏坡。

華北“剿總”制訂了偷襲的作戰方案和兵力配備情況,傅作義怎麼也不會想到,偷襲西柏坡的計劃已經被我黨安插在對方的幾路情報人員獲取,並通過秘密渠道彙報給黨中央,毛主席早已心知肚明。

西柏坡的衛戍部隊只有一萬多人,而傅作義安排了十萬人去偷襲,兵力懸殊之大讓人揪心。毛主席卻說:“要給傅作義一點厲害看看”。

周圍人更是不解,不知道毛主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毛主席提起筆,以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寫了一篇評論-《動員一切力量,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文中揭露了傅作義進攻石家莊的計劃,包括作戰方案、部隊番號、兵力部署等情況,還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圍殲來犯之敵。



還沒有進攻,作戰計劃已經被對手提前知道了,偷襲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和價值,弄不好最後被“包了餃子”,得不償失。

傅作義無奈只好放棄了進攻西柏坡的計劃。

毛主席不動聲色,茶餘飯後寫的一篇新華社的評論,就為西柏坡解了十萬大軍之圍,手段之高明不得不令人佩服。


歷史的發生


世界歷史上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在不同人的眼裡。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歷史上那些以少勝多的戰役,肯定是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

說到這樣的戰役,最被我們廣大中國人民熟知的,就是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指揮的四渡赤水之戰。

為何說這一戰是最為經典的戰役呢?

因為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此次戰役毛澤東帶領的三萬工農紅軍,打敗了國民黨二十萬大軍。

能夠取得如此大的勝利,這樣的戰爭當然是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了。四渡赤水之戰,被毛澤東視為此生打的最為得意的一次戰役。

這一次戰役,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要知道四渡赤水之戰打響之前,因為博古,李德等人錯誤的指揮,讓工農紅軍的數量,有原來的八萬,銳減到了三萬。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再不換領導人,工農紅軍很有可能就會面臨滅亡的結局。

但是,還好經過遵義會議之後,所有的人都推舉毛澤東為黨和國家的絕對領導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和國民黨開始交戰的。

本來國民黨之前打了幾次勝仗,紅軍的數量只有三萬人了,在蔣介石看來,在派二十萬大軍,剿滅工農紅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於是,就有了國民黨的二十萬大軍,向毛澤東帶領的三萬工農紅軍圍攻而來。面對這樣的一種形式,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行走在貴州、雲南和四川的邊界線上。他開始採用避開敵人的主力,集中我軍優勢兵力,對敵人進行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

最終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工農紅軍神出鬼沒的四次出現在赤水河,殲滅了國民黨的大部分兵力,剩餘的國民黨最終不得不落荒而逃。

因此,毛澤東帶領工農紅軍迎來了最終的勝利。

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渡赤水之戰,這一次戰役,就是戰爭史上兵伐謀最為經典的一次偉大的戰役。


不才講史


歷史上兵伐謀的經典戰役,可以說數不勝數。只有最為聰明的軍事天才,才能夠成就這樣的戰役,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天才有很多。但是,在如此多的人當中,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最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畢竟他們是為了人民而戰。

這樣偉大的戰役,我們選擇最為代表性的來說一下。

彭德懷指揮的抗美援朝戰爭

大家都知道彭德懷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去朝鮮對抗美帝國。要知道那時候的美帝國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

想要打敗他們真的是太難了。

但是,彭德懷根據自己的判斷,採用避開敵人優勢條件,限制他們飛機、坦克發揮的威力,發動了長時間的夜戰。

最終,美帝國主義被打的不得不坐在談判桌上和中國談判。

所以說彭德懷指揮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是最為經典的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

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打的孟良崮之戰。

我們都知道,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發動的一場戰役,本來張靈甫是想帶領著七十四師把粟裕的華野軍給引誘到孟良崮一舉殲滅的。

但是,粟裕知道張靈甫的計劃之後,將計就計,他帶領的全部華野軍向孟良崮圍剿而來。

粟裕的華野軍到了孟良崮之後,他們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把張靈甫擁有的七十四師全部給殲滅了。

這個結果肯定是在張靈甫預料之外的,正是因為在他的預料之外,所以,這才是最為典型的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

要知道當時的粟裕帶領的華野軍,是殲滅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師,他們僅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殲滅了這樣的一支軍隊,不得不說這就是最為經典的一場兵伐謀的偉大戰役。

毛澤東的四渡赤水之戰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

這一次戰役是毛澤東親自指揮的,也是被毛澤東視為自己一生當中,指揮的最為得意的一次戰役。

這一次戰役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在工農紅軍最為危險的時刻,他僅僅用了三萬工農紅軍,就打敗了國民黨的二十萬大軍。

從此,讓工農紅軍轉危為安,不僅僅保存了工農紅軍的火種,而且為日後工農紅軍的壯大奠定了基礎。

所以,毛澤東領導的四渡赤水之戰,就是最為經典的兵伐謀的偉大戰役。


漢史趣聞


說到歷史上兵伐謀最為經典的戰役,我覺得空城計是不得不說的。歷史上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用過空城計,他大擺空城計之後,把司馬懿的大軍給嚇走了。

可是,諸葛亮用的空城計終究是小說裡描寫的,當不了真的。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用過空城計的人,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的一生,總共用過兩次空城計,也只有空城計可以做到不費一兵一卒,就嚇退敵人幾十萬大軍。

不得不說這樣的戰役,才是兵伐謀史上最為經典的。

我們直接說毛澤東第二次用的空城計吧,這一次是毛澤東和傅作義之間的較量。當時黨中央的革命根據地已經搬遷到了河北的西柏坡。

那時候國民黨的大部分人還不知道我黨的重心遷移到了西柏坡。但是,這個消息被國民黨傅作義知道了。

蔣介石本來是想讓傅作義到東北戰場上去作戰。可是,傅作義不想去,畢竟他們不是蔣介石的嫡系。

說白了他不想丟了自己的地盤,然後去給蔣介石賣命。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去給蔣介石說自己不去東北戰場呢?

於是,他就想到了進攻西柏坡打黨中央的所在地。蔣介石一聽,傅作義有了線索了,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傅作義還在暗暗慶幸,自己若是偷襲西柏坡成功的話,他不但能夠立大功,而且還能做到不丟失自己的京津地區。

這真的是一個一箭雙鵰的好事呀,當然了這也僅僅是傅作義的想法。

當傅作義率領自己的軍隊,向京津進軍的時候,毛澤東知道了這個消息。

不得不說,當時的西柏坡確實是一個空城呀,若是傅作義來了,真的會讓黨中央損失很大的。

那麼,要如何不讓傅作義來呢?

這時候毛澤東就想到了空城計,事實上他就是用空城計嚇退了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的。

那麼,毛澤東是如何用的空城計呢?

其實說來也是很簡單的,毛澤東僅僅寫了一篇文章,然後登入到了報紙上,傅作義讀了之後,立馬就沒有了主見。

毛澤東在報紙上到底刊登的是什麼呢?

大致就是關於傅作義進軍西柏坡的一些情況,包括傅作義如今進軍到了哪裡,有多少人,配置了什麼樣的武器.......。

都是一些絕密的信息,傅作義對於這一情況,真的是害怕極了。

畢竟,毛澤東對他的情況瞭如指掌,他不得不怕呀。而且毛澤東還說只要傅作義敢進軍西柏坡,他就讓京津地區附近的解放軍拿下傅作義的京津。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不得不撤軍了。就這樣毛澤東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傅作義的幾十萬大軍給嚇退了。


史學達人


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

按照這一標準,我個人覺得毛主席的“三篇文章退強敵”就非常經典。

這事發生在遼瀋戰役期間。面對我東北野戰軍的攻勢,東北蔣軍是一敗塗地。為挽救東北危局,於是蔣介石就來到了北平(現北京),想讓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出兵支援東北。

傅作義怕出兵東北會變成“肉包子打狗”,於是就給蔣介石出了個“圍魏救趙”的好主意。他說,根據他們的偵察,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人民解放軍總部就在離石家莊不遠的地方。那裡如今兵力空虛。出兵去救東北不是上策,正所謂“摛賊先摛王”,我們應該趁著石家莊兵力空虛,出兵偷襲石家莊,一舉蕩平共黨首腦所在地,活捉朱毛周。

蔣介石一聽,這主意還真不錯。雙方一合計,決定出動五個師,採用閃電戰法,偷襲石家莊,掃蕩黨中央。

但這個計劃很快就被我地下黨知道了,他們馬上向中央報告。

於是毛主席和黨中央就唱了出空城計,並且連發三篇文章,將敵人嚇退。

第一篇文章發佈在《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廣播上,叫什麼題目我忘記了,其主要內容是揭露蔣匪軍偷襲石家莊並號召石家莊黨政軍民齊動員,粉碎蔣匪軍陰謀的。意思就是告訴蔣介石和傅作義,你們那點小聰明我早就知道了,我現在號召石家莊黨政軍民一起起來粉碎你們的陰謀。

蔣介石和傅作義雖然對自己的絕密計劃被發現而震驚,但他們哪肯善罷甘休啊!畢竟石家莊兵力空虛,這可是他們扭轉戰局的好機會啊。於是命令部隊繼續執行閃擊石家莊的計劃。

看著蔣介石和傅作義不退兵,毛主席一面命令華北野戰軍的鄭維山三縱迅速回援,一面又命令東北野戰軍的程子華兵團入關,直逼平津。同時,他又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廣播電臺上發表。

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什麼我也忘了,但其主要內容是無情的嘲諷蔣介石和傅作義“東北已經完了,平津線上也只有稀稀疏疏的幾個兵了,還在做偷襲石家莊的美夢。”“如今北平的兵力是這樣的空虛,你們還要不要北平呢?”

這一下傅作義可就揪心了。是啊,如果北平丟了,自己也就完了。特別是他聽說東北野戰軍程子華兵團已經入關並向平津地區開來的消息後,更是猶豫不決了。

在傅作義猶豫不決的時候,毛主席的第三篇文章又發表在《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廣播上了。這篇文章明白無誤的告訴傅作義和蔣介石,現在我們石家莊黨政軍民已經全部動員起來了,華北野戰軍的第三縱隊已經回防了,如果你們還敢來進犯的話,那我們抓住機會吃掉你一部或大部也是沒問題的。是走是留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這一下傅作義可真的坐不住了。為避免自己的部隊遭受損失,只好撤兵,放棄了閃擊石家莊的計劃。

毛主席靠三篇文章嚇退敵人五個師,真是名副其實的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


血染戰旗紅


首先,上兵伐謀的意思是指:用計謀取得勝利,所以歷史上最經典的奇謀都是不動刀兵而戰勝對手。但是既然樓主限定了戰役,那麼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何為經典?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定:

一、這條計策前無古人。

二、戰役獲得了豐厚的戰果

三、這條計策的實施是這場戰役的決定性因素

原諒我對外國史不是很瞭解,只能說說中國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老闆親率大軍20餘萬先取荊州,收編劉表部眾,長坂坡擊敗劉備,此時的曹老闆的大軍只要渡過長江,大喬小喬就都進銅雀臺了。可惜正要渡江的時候碰到小喬他老公——周瑜。你想人周瑜會乖乖把自己老婆送給曹老闆嗎?套用李雲龍的話說就是自己老婆被鬼子抓走了,咱屁都不放一個還算是爺們嗎?於是搶先在赤壁給了曹老闆一記悶棍,此時,曹軍不吹不黑20萬妥妥的,孫劉聯軍多少人?5萬!不能再多了。當時是個什麼形式?4-1的人頭比,別說20萬個人,就算20萬頭豬,周瑜抓三天也抓不完...呃,跑題了。此時曹老闆內心真實想法搞不好是想架一座浮橋,讓自己的軍隊騎馬衝過去。當然史書上是說曹軍不善水戰,所以栓一起方便訓練。

結果對岸的周瑜一看,“乖乖,栓一條繩上的螞蚱沒見過,栓一條鐵鏈上的船今天倒是真開眼了!眼珠子一轉就想到一條毒計:你說把這船點著了會怎麼樣呢?

曹老闆不傻,我看著你來燒我船啊?正一籌莫展的時候就有人來獻計了

後來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為什麼說赤壁之戰是最經典的呢?因為這是一條連環計,連續運用到了物理學中的動能,勢能,天氣學以及心理學等等範疇的奇謀,你就說經典不經典?


戒飯君聊體育


我覺得是越南戰爭:

1945年,二戰結束以後胡志明宣佈脫離法國獨立,並在北越的河內建立社會主義陣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此之後的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國的支持下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就任國家元首。

1954年,法國軍隊被北越軍隊包圍,後來在中、美等國家的斡旋中法國投降,於是美國接過法國的接力棒,扶持並支持了新的民選政權,此時的越來實際上是南北分治的狀態,隨著冷戰格局的形成,美國發現北越的社會主義陣營在蘇聯的支持下不斷向南越滲透,1955年,在美國的慫恿下,南越政權到處捕殺越南共產黨,於是北越政府1959年決定武裝推翻南越政權。越南內戰正式開始。

1962年,隨著美國派兵介入,越南戰爭正式開始,此時正值中蘇關係破解,但是同屬共產主義的兩國都積極支持南越,於是中國發聲:如果美軍部隊越過北緯17°線(當時南越和北越的實際分界線),中國將視為全面戰爭,由於之前在朝鮮戰爭中中美直接較量過,再加上美國擔心把中國逼急了會再次倒向蘇聯,所以,美國部隊始終沒有越過北緯17°線。

越南戰爭雖然中國沒有直接關係,但也正是中國軍隊當年果斷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才能夠給美國劃定一條紅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