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區:“雲端”思政 凝聚“心”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小學生假期延長,在此期間,合肥市蜀山區面向全區中小學校開設“雲端”思政教學,構建課程思政格局,確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研”,把疫情“危機”轉化為教育“契機”,為廣大學子把好青春航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小課堂”緊扣大主題

“3百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10天建起火神山醫院、12天建起雷神山醫院……”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構成的簡易“直播間”裡,蜀山區教體局思政教研員王慧珍,利用鮮活的數據,為另一端的學生講述全國團結一心,英勇戰“疫”的故事。

疫情期間,蜀山區教體局按照《蜀山區中小學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在全區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開展網上教學工作指導的意見》等文件,聯合多部門成立防疫期間教學指導組,對各校教學方案嚴格把關,由學科教研員指導推進教學計劃實施。

合肥蜀山区:“云端”思政 凝聚“心”的力量

“思政教師變身‘主播’,不僅將思政課堂搬到了‘雲端’,更走入了學生‘心裡’。”蜀山區教體局負責人表示、網上開課以來,蜀山區廣大思政教師一邊進行教學輔導、一邊利用“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合肥市教育雲平臺”等教研平臺打磨課件,將“生命”“責任”“國家”等宏大的關鍵詞與教學內容融會貫通,發揮網絡授課的互動性,引導學生從親歷者、見證者的角度分享微故事,產生時代共鳴。

做有情懷的價值引導者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在疫情發生初期,蜀山區教體局依託“思政名師工作室”,組織全區骨幹思政課老師,利用網絡集體備課。

王慧珍是蜀山區教體局思政教研員,具有多年思政教學經驗,也是“合肥市王慧珍教育名師工作室”負責人。

她告訴記者:“我們對海量信息梳理後,提煉出‘家國情懷’、‘感恩奉獻’、‘崇尚科學’、‘敬畏生命’、‘制度自信’等內涵,有針對性的準備了一系列有關‘抗擊疫情’的專題思政課,用更多鮮活案例,展現國家制度優勢,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傳遞戰“疫”正能量。”

合肥蜀山区:“云端”思政 凝聚“心”的力量

蜀山區全體思政教師利用QQ工作群,系統研讀各年級統編新教材,商討調整教學計劃、集體備課儲課、分享交流教學資料。王慧珍表示,網絡授課對老師來說是全新的挑戰, “‘釘釘’、視頻剪輯等都是第一次接觸,但我一直和工作室的老師強調,學生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想要藉助戰‘疫’把勇擔責任、迎難而上等思想傳達出去,教師首先得成為‘逆行者’。所以我們在教學任務之外,還增加了生活技能和危機應對策略等學習內容,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做好鋪墊。”

“雲端”拓展教育範圍。依託數字化技術,五十中學天鵝湖教育集團蜀外校區思政教師鄭成在合肥市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2020高考中考直通車》指導全市學子備考2020年中考;五十中天鵝湖教育集團的徐亞玲、王紅銀、李長娟、詹慧等思政教師,製作微課,進行新課教學。合肥市琥珀中學楊使兵老師和粟秀平等思政課教師,克服困難,錄製了面向九年級畢業生的公益微課,包括中考複習專題課,涉及複習內容篇、時政熱點篇、題型方法篇等。這些精心錄製的課程,在特殊時期,為廣大學子們送上了豐富的精神食量。

“課程思政”全方位樹德立人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如何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蜀山區思政課程系統化設計,集合疫情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創新課程思政,為學子成長成才注射終生“疫苗”。

蜀山區稻香村小學設立“稻香村微課程”,包含“修身堂、啟智館、怡情社、健體廊、耕耘園”,關注“五育並舉”,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體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命運共同體關係。

不久前,蜀山區五十中西校教育集團的姚莉老師錄製的一堂跨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得到了廣泛好評。網課以《預防冠狀病毒 你我責任擔當》為主題,從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和守土盡責三個環節,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意識到當前自身所肩負的使命與擔當,堅定努力學習、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和信念。

合肥蜀山区:“云端”思政 凝聚“心”的力量

“特殊時期,‘雲端’授課打破了傳統課堂的空間模式和教學組織,課程安排更加彈性化。豐富而定抗疫先進人物事蹟,具備時效性強、社會關注度高等特點,是一本生動的教材,也特別適合通過網課呈現。”蜀山區教體局負責人表示,不少學校教師趁熱打鐵,在網絡授課中融入了戰‘疫’素材,比如語文課中講解抗疫先進典型事蹟,讓學生暢談或撰寫觀後感;數學等學科引導學生科學思考和明辨是非,激發起他們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於新東 劉曉朦 朱琛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