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總是說肺癌術後隨訪特別重要?

醫學小偵探


對於肺癌病人,能夠進行根治性手術屬於比較幸運的。極早期肺癌病人手術治療後不需要做術後輔助治療,而部分Ib期、II期、IIIA期病人根治性手術後則需要進行術後輔助化療,包括局部放療及全身化療。無論是哪種分期,都需要進行定期隨訪複查,這是是非常重要的。前期的治療是控制疾病的關鍵,而後期隨訪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以前遇到一個病人特別犟,做完了手術之後從來不檢查,結果2年後復發直接晚期,無法根治,如果按照規律的體檢是不會錯過再次手術的機會的。

定期複查的目的大部分人都是瞭解的,由於惡性腫瘤會復發和轉移的特性,定期複查就是為了隨時追蹤,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蛛絲馬跡,儘早將復發轉移苗頭扼殺在搖籃裡。部分病人比較麻痺大意,對複查這個事不以為然,覺得自己能吃能喝的,肯定沒什麼問題,沒必要複查還浪費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在門診時常遇到一些肺癌轉移病人,已經出現了明顯症狀才過來複查,一問一年多沒查過,等出現廣泛轉移了再來查,病情太嚴重,醫生已經束手無策了。最近收治一個肺癌術後兩年多的病人,手術後從沒有隨訪過,近一個月出現腰痛了才過來看,一查除了腰椎轉移之外,胸椎、髂骨、肝臟、縱隔淋巴結都出現了轉移,因為疼痛和肝轉移,病人食慾比較差,體質弱,基本連化療都不能做了,只能營養和止痛治療。如果他能儘早複查,及早干預,病情不會發展到這麼嚴重,可見,術後隨訪極其重要。

肺癌的治療是個長期的過程,一旦患了癌症就要做好長期與之鬥爭的準備。對病人來說,手術後堅持長期定期隨訪,及時發現肺癌復發或轉移,並進行及時的處理有助於病人長期生存及提高生活質量。定期檢查的另一個好處是患者能及時的從醫生那裡得到關於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能在第一時間接受新技術、新藥物的治療。不僅僅肺癌,其實所有的惡性腫瘤病人都應該按時的隨訪複查。

複查時間及項目

術後第1-2年:每3月1次;術後第2-5年:每6月1次;術後5年以後:每1年1次複查。複查最好是去病人做手術的科室隨訪或者腫瘤專科隨訪。隨訪項目包括:

1.做胸部CT,目的是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肺內復發、轉移、縱隔淋巴結轉移或者胸膜的侵犯。

2.腫瘤標誌物測定:CEA、NSE、CYFRA21-1、SCC等肺癌相關指標。

3.腹部B超:重點檢查肝、胰、脾、腎,腎上腺、後腹膜,若有轉移可能,再作腹部增強CT。

4.骨掃描:如有骨痛,特別是進行性加劇或伴有壓痛的,則有骨轉移可能,可先作骨掃描,以瞭解全身骨情況,再選擇重要部位進行CT三維成像或磁共振檢查。

5.頭部CT或者磁共振:肺癌容易發生腦轉移,頭部檢查是隨訪中的必查項目,若有持續性頭痛、嘔吐或雙側肌力不等,考慮顱內轉移可能的,需要進行頭部增強CT檢查。


胡洋


肺癌術後復發和轉移問題是醫生和病人都關心的問題。理論上講手術是唯一可以根治肺癌的手段。對於早期的肺癌病人進行手術切除後把腫瘤拿掉,就應該不會發生轉移和復發了。但是腫瘤的難治性也體現在不可預測性。

有大量的數據顯示,對早期肺癌進行手術後5年生存率也僅僅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當然所謂的早期肺癌既包括非常非常早期剛長出來的,所謂的磨玻璃樣改變,也包括小於三公分腫瘤已有兩三公分的這種病變,只不過是檢查沒有發現遠處轉移。

對於那些磨玻璃樣的改變,肺手術後一般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而對於已經有兩三公分的腫瘤,手術後就有存在復發轉移的風險,而有些肺癌手術實際上進行肺的切除和淋巴結清掃後,術後證實是有淋巴結轉移的。

所以對於這些腫瘤偏大或者已經手術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的肺癌病人,術後發生復發和轉移的風險就比較高。因此,術後的隨訪特別重要,隨訪的目的就是早期發現復發和轉移。

我們知道腫瘤並不可怕,只要我們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如果術後進行密切隨訪,能夠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及時處理,效果就會非常好。

當然,如果隨訪期間沒有出現問題,時間長了病人就痊癒了,更是一個好的結果,所以做完手術一定要重視隨訪。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肺癌術後隨訪很重要,不僅僅是肺癌。任何手術後的疾病,都需要術後隨訪。而對於癌症,更是要隨訪。癌症術後,最擔心的是復發和轉移,隨訪的目的是及時的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做出應對的措施。

癌症的術後為什麼會復發和轉移

癌症最可怕的就是轉移。早期癌症是指影像上的癌細胞只侷限在一個部位,沒有遠處轉移的徵象。手術可以切除。

手術切除後依然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有人會問了,癌腫不是都切了嗎?哪裡來的轉移和復發?

這就好像看不見的種子。手術前雖然只看到一個腫瘤,但是有些癌細胞很狡猾,已經跑到了血液中,淋巴液中去了,但是人們檢測不到他們的存在。所以把癌腫切了之後。這些跑出去的癌細胞,隨著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動,流到哪裡,哪裡適合它生長,就定植安家,慢慢的就長成另一個腫塊,這才被人們發現,就是另一個轉移的病灶。


癌症手術後轉移,就是這麼來的。手術後復發,就是局部又長出來的新的腫塊,性質跟手術前的腫塊一樣。

癌症手術後要堅持隨訪

得了癌症,可以手術,還是值得慶幸的,說明有機會把癌症清除掉。但是這並不是說,做完手術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還是有可能出現術後的復發和轉移,五年內復發和轉移的幾率是最高的,特別是前三年。所以一定要堅持按照醫囑隨訪,定期該抽血的抽血,該做檢查的做檢查。目的就是為了瞭解病情的變化,及時的給予相應的處理。


小影大夫


早在十五年前,《解放軍醫學雜誌》在“專家論壇”欄目就曾發表過一篇當年中華醫學會武漢分會常務理事徐澤教授關於“外科手術治療癌症遠期隨訪後的思考”的文章,其中的很多關於癌症手術治療的真知灼見放到現在來看,仍然非常有價值,也可以部分回答關於術後隨訪重要性的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絕大多數癌瘤並非為局部疾病,在臨床上發現時就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可能已存在微小轉移。是否產生轉移取決於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腫瘤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謂的癌症根治術並不能影響其轉移性,其實並不能根治

外科切除腫瘤的手術技術隨著外科學的發展發展,至20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 腫瘤外科學。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外科手術技術,手術後處理及手術支持措施如輸血、 麻醉、 無菌技術、 抗生素的改進和發展,手術危險性、併發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瘤外科手術的範圍因之趨向擴大,發展了一系列超根治術,如擴大乳房根治術, 但多年的實踐證明,擴大切除範對大部分癌腫,如肺癌、肝癌、胰腺癌並不能改善其無瘤生存期和總生存期。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對腫瘤生物學的認識已有很大變化,目前認為,絕大多數癌瘤並非為局部疾病,在臨床上發現時就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許多患者可能已存在微小轉移。是否產生轉移取決於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腫瘤與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廣泛的區域性手術或手術與放療合用均不能影響其轉移性。

二、未來的癌症治療研究目標之一應該是癌症根治術後復發和轉移的實驗和臨床研究,以進一步提高術後遠期療效。就這一點而言,術後的隨訪就特別重要

雖然有很多患者已經做了腫瘤切除術,但是術後總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會發生復發、轉移。一旦復發,少數患者尚可再手術,絕大多數均無有效良法而於不久後死亡。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手術是成功的、是規範的,但遠期療效是不滿意的。通過隨訪發現一個重要問題:術後復發、轉移是影響手術遠期療效的關鍵因素,因而,也提出一個問題,研究防治術後復發、轉移的方法、措施,才是提高遠期療效,延長生存期的關鍵。當前手術切除腫瘤已取得輝煌成就, 外科醫生下個目標及任務不僅是進一步作好根治手術, 而且應該防治術後復發和轉移,以進一步提高根治術後的遠期療效。因為手術只是局部治療,若腫瘤侷限於該臟器內,則手術效果可能很好,若腫瘤已不侷限於該臟器而侵及漿膜超出了該臟器,則不論你手術如何徹底,仍有復發、轉移的可能,尤其是肺癌、胃癌、肝癌、直腸癌等, 儘管清除淋巴結很徹底,但靜脈血管中仍殘存有不少的癌細胞,這是許多研究資料已證實的,因為清除淋巴結,只是阻止了淋巴道轉移,並不能阻止血行轉移。目前所施行的連同區域淋巴管、淋巴結切除腫瘤,並不能防止血行轉移及脫落細胞種植、播散。因此,加強術後的隨訪,以期及早發現病情的變化,對所有的腫瘤術後患者來說都很重要。


參考文獻

[1]徐澤.外科手術治療癌症遠期隨訪後的思考.解放軍醫學雜誌,2005,30(9):762-764.


子樂健康科普


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某種程度上講,癌症屬於慢性病範疇。類似高血壓和糖尿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和隨訪。不像某些良性疾病,如闌尾炎或者外傷骨折,治療結束後基本不需要定期複查,不會出現新的問題。

但是,癌症的治療不是這樣,不是手術或化療結束了,就完成任務了。實際上只是完成了很重要的治療任務,後面的定期複查隨訪也是非常重要。不僅僅是肺癌,所有的癌症手術後 或治療後,都是需要定期複查。術後早期,複查頻率勤,術後2年內是多數癌症復發的高風險期,一般每3月複查一次,往後隨著復發風險的降低,複查的間隔期越來越長。

比如胃腸癌手術後的複查頻率和內容,參考如下:

術後2年內每3月複查一次,術後2-5年每半年複查一次,術後5年每年複查一次。

複查內容:血常規、血生化、胃腸道腫瘤標誌物;胸片或胸部平掃CT;或腹盆超聲或CT。每年複查一次腸鏡或胃鏡。

因為癌症的最大特點就是: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後複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早期發現復發和轉移的情況,發現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患者創傷越小。如果不定期複查,等到出現明顯症狀再複查,往往會耽誤,即使發現了,沒有好的有效的治療手段,或者治療效果不好。喪失了治療機會,會後悔莫及。在臨床上,偶爾會遇到類似情況,患者術後完全恢復正常生活工作,感覺身體很好,就忽略了正常的複查,等到身體明顯不適後,再到醫院就診,複查發現病情已不可挽回,非常可惜。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隨訪當然很重要,對於肺癌來說,術後復發是有可能的,所以要時常與患者保持聯繫,定期複查,一旦有病情變化,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採取治療措施。

然而事實情況是,中國的醫生們工作量實在太大,人口基數大,患者多,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所以有時候隨訪這個事,執行起來,很難100%落到實處,沒有辦法,國情、民情如此。

所以,我覺得還是作為患者的你,主動去聯繫你的主治醫師吧,多去門診看看,隨時瞭解自己身體現狀。不光是癌症,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等,在醫生給你治療方案和藥物以後,一定要再去門診評估評估,各項指標是否達標,不達標要及時調整!


e醫路同行


肺癌的復發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哪怕早期的。那麼隨訪就可以掌握患者的生活情況,康復狀況等,以防再復發時可以及時治療。


路歌629


肺癌屬於惡性腫瘤,所有的惡性腫瘤,不管分期早晚,即使做完手術,術後都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因此,肺癌術後需要定期隨訪,目的是及早發現復發和轉移的問題,以免發生復發和轉移了,卻不知道,等到發現了,已經難以治療或者治療困難,所以要重視術後隨訪,尤其是惡性腫瘤


胸外科那些事兒


我所說的任何觀點僅供才考;我認為術後隨訪的醫師是一個比較有責任心的;沒有責任感的醫師會關注你術後的情況嗎?還有就是術後隨訪是更早更好的進一步治療做準備;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嗎!


道朗娃


因為手術後能活多久手術醫生得心中有數呀 雖然手術前家屬被迫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 但家屬出了錢的最大希望是病人的病好 醫生沒有辦法跟病人家屬講實話 手術後活著的機會等於零 一旦人沒了 家屬就會醒悟 醒來了的多數是羊 但有的是虎 還有的是拚命三郎。不撐握情況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