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科洛弗道10號》?

阮小虎


《科洛弗道10號》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丹尼爾·特拉切滕貝格執導,瑪麗·伊麗莎白·文斯蒂德、約翰·古德曼、小約翰·加拉赫領銜主演。該片根據約翰·坎貝爾和馬特·司徒肯所寫的小說《地下室》改編,講述了一個女孩因車禍失去知覺,醒來後發覺自己被囚禁在一個地下室裡的故事。

電影的前半段打一個滿分,後半段7分,加起來很奇怪。作為女主逃出來的分界點,電影的前後半段讓作為觀影者的我五味雜陳,不知所措。大叔充其量只是變態控制狂,無奈擋不住危險的外面世界和黑暗的人心。Trailer講了前半段,讓所有看過的人都想去影院看看女主到底看到了什麼,配樂大的嚇死人。還不錯的驚悚片。不知道結局的外星生物跟前面脫節這麼嚴重時為哪般。劇情裡有很多鋪墊梗。莫名地很喜歡三個人其樂融融的場景。三個人在一起,無論是開心滴遊戲還是爭吵或是逼迫,都表演的很有味道。最出彩的地方在於電影在極小的格局裡,卻將人物衝突推到了極致,讓電影所處的封閉空間裡的氣氛真實的展現出來,在演員的表演下讓恐懼感更有說服力,同時也保持了它的神秘感,亦不乏緊張刺激。驚悚元素大雜燴卻毫不荒誕,超過癮。

但真正讓我感到意外驚喜的,其實是老戲骨約翰•古德曼對霍華德這個神經質角色的傳神表演。他的表演尤其出色,顛覆了他此前的形象。可以說,這部電影所製造懸念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觀眾們是否相信霍華德這個角色,而電影一個鮮明的特點正是觀眾們對實際情況理解的多次180度大轉變。霍華德肯定是一個綁架犯;不對,霍華德是對的,他是個好人;又不對了,霍華德是個變態殺人犯;我去,原來霍華德真的是對的,這個世界瘋了。相信要說這是大多數觀眾的心路歷程一點都不為過吧?而這種觀點的改變除了劇情的發展以外,更多的來自於古德曼這位從未被奧斯卡提名的演員這次傑出的演出。而這甚至是今年第一個配得上奧斯卡提名的演出,卻一點都沒有炫技的嫌疑。他大多數的表現都是那麼的精妙而傳神,無論是回憶女兒時看似柔弱的表情,還是殺掉密室中另一人時的無情,抑或是在整體氣氛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隨著音樂搖擺的舞姿,都是那麼的讓人信服。


小芳心


《科洛弗道10號》是一部由Dan Trachtenberg執導,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約翰·古德曼、小約翰·加拉赫、馬特·瓦里奧等主演的恐怖懸疑電影,於2016年3月11日在美國上映。

感覺好詭異的一個片,開頭模式毫無疑問是密室心理戰的類型,而且以後也是嚴格按照這種模式來拍的,中間還摻雜進很多這種模式的小套路,有BOSS有隊友的挺像那麼一回事。

我的思路也是停留在琢磨這事怎麼圓,到底誰是BOSS誰是隊友,結果路子雖然越來越不靠譜,但是我仍然還是再思考,這事到底怎麼回事呢?結果突然的,幾乎毫無徵兆的,給你洩底了,原來這個事真的沒這麼複雜,之前種種的不靠譜,都TM是真的,我實在是難以理解這種思路。你不是一個懸疑片,不需要分析人物關係,你整前邊一大堆幹嗎呢?難道是紀錄片嗎?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最後部分竟然成了相當神棍的熱血格鬥系作品,女主打怪獸能力直逼異型,這就更讓人看不懂了。西餐就著炸醬麵,這能好吃嗎,剛被氣氛弄得有點沉醉,突然上來個摳腳大漢端菜,這感覺實在讓人酸爽的想摔盤子。

據說這還是個原作很NB的續集,我不理解是不是就是有人喜歡這種套路,反正我是接受不了,這完全有一種被人欺騙了智商的感覺。

拋開這個劇情上的噁心之外,別的方面倒確實做的可圈可點,密室鬥心理的部分還是做的挺靠譜的,不過話說回來,這種靠譜,反而更襯托了他劇情上的噁心吧。





天下影院


劇情簡介

年輕女子米歇爾(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 Mary Elizabeth Winstead 飾)不久前剛和男友發生爭吵,她夜晚駕車奔馳在黑暗的公路上,突然遭遇嚴重車禍昏迷過去。當她再度醒來時,發現自己被綁住手腳,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少頃,一個健碩冷峻的男子霍華德(約翰·古德曼 John Goodman 飾)走了進來。軍人出身的霍華德聲稱地球剛剛遭遇可怕的生化危機,地球人幾乎滅亡殆盡。他在數年前未雨綢繆修建了這個設備、資源齊全的避難所,只為生存下去。避難所內,除了霍華德、米歇爾外,還有另外一個年輕男子埃米特。米歇爾對霍華德的說辭半信半疑,她堅信自己遭到了變態狂的拘禁。 真相究竟為何?威脅無處不在……

《科洛弗道10號》徹底滿足影迷的推理慾望,就像是一出實境真人秀,觀眾被迫只能從女主角米歇爾的周遭找尋蛛絲馬跡,電影丟出線索,卻又在下一段徹底推翻觀眾猜想。當我們以為眼前這位脾氣古怪的陌生男子霍華,只是位滿口謊言、囚禁女生的變態的時候,下一秒就讓我們看見被外星毒氣感染致死的老婦人。又當我們開始對他產生信任感時,他反覆暴躁的個性又讓人不安,然後這時突然發現他過去是位綁架犯,甚至還可能將被害者撕票。那麼,這個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男子,到底是誰?電影以相當精巧的方式,不停製造問號,再遺留線索,逐一破解問號,無形之中又製造更多問號,而當電影演變到終點時,又發現真相跟當初想的一模一樣。

《科洛弗道10號》精準運用觀眾情緒,包裝一則驚悚密室電影,與《科洛弗檔案》的相呼應,填補了更多當年未被完整拼湊的拼圖,縱使到最後我們仍摸不著頭緒到底發生什麼事,但整趟觀影旅程充滿驚奇與轉折。從懸疑到驚悚又到科幻,跟著劇情跳躍反轉的感覺真的好暢快!






暖暖影視醬


已經記不清首部曲的《科洛弗檔案》的內容了,所以這部雖然號稱為《科洛弗檔案》續集的《科洛弗10號》的影片個人也就不再多闡述其與前作的關聯了。不過說實話,對於前作的關聯在《科洛弗10號》當中也是相對甚少的。為什麼這麼說?相對於前作的2500萬美元的龐大製作經費而言,本片500萬美元的成本真是實在低廉的有些可憐。成本的壓縮,也就意味著全片當中的特效內容會大大縮減,這也是為什麼個人認為這是一部“偽科幻電影”了。由於成本的縮減導致整部影片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一個名為“科洛弗道10號”的地下室裡面所進行演繹的,只有到了最後階段才“衝出地窖”看到了“未知生物”。所以個人認為嚴格意義上來講與其稱之為是一部科幻電影,著實的不如叫做為一部密室類電影。電影劇情也是頗為簡單,剛剛失戀的米歇爾(瑪麗·伊麗莎白·文斯蒂德飾演)獨自駕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剛剛分手的男友本(布萊德利·庫珀飾演(僅聲音))試圖不停的在與米歇爾通電話。當米歇爾擺弄電話時自己不慎受到了撞擊。當米歇爾從昏迷的狀態甦醒後發現自己被一根鐵鏈固定在了一件房間的牆上。意識到身處異地並不安全的米歇爾盤算著如何逃出這間密室。當逃跑計劃失敗之後,並且與密室當中那位身高體胖的壯漢霍華德(約翰·古德曼飾演)熟悉後,並且發現密室當中還有一名成員艾梅特(小約翰·加拉赫飾演),三個人在這間身處地下的地窖中慢慢熟悉了對方。並且瞭解到密室外的空氣已經被汙染,並且被未知生物佔領,只有這間密室才是最安全的。日子一天天過去。當所有人都認為事情就會這樣繼續下去的時候。米歇爾逐漸發現事情並未有那麼簡單,最終她只有一條出路——逃出密室——即便自己將身處與未知生物面對面。

全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就好像特點十分鮮明的敘述文章一樣,“總-分-總”的結構挪移到影片當中就是“緊張-平緩-緊張”。實際上全片的氣氛都給人很壓抑的感覺,這也是密室電影的特點。在狹小的空間內將恐懼、驚悚等等讓人感到壓抑的內容全部演繹出來。這也正是密室電影的精髓。就好像當你從睡夢中醒來時發現自己身處陌生地點,每個人都會下意識的有著自我保護意識。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與你身邊人的接觸。往往,很多人的警惕心理會逐漸下降。只是片中的米歇爾很明顯並沒有這樣,利用一切自己可能接觸到的事物,來進行聯想。影片當中的一個點成為了全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米歇爾看到有人呼救就要打開地窖窖門的時候,她發現來求救的這位女士已經面目全非,剛好這一點與之前霍華德所講的內容不盡相同。此時此刻,她猶豫了。也正是這樣的一幕讓她徹底相信了霍華德,相信了這位外表兇悍的大叔,內心實際上是善良的,也只有他能拯救她與密室當中的另外一個人,艾梅特。

然而,當米歇爾一次不經意的重新啟動氧氣閥門後發現天窗上面的help字樣後,霍華德之前所講的關於自己女兒的事情不禁露出馬腳。這,又是整部影片的一個轉折點。再次將全片的氣氛壓抑到最低。警惕心理瞬間死灰復燃,而霍華德也隨之露出了那本就猙獰的面龐。而此時可以說是米歇爾唯一希望的艾梅特被霍華德殘忍的使用強酸溶解。此時此刻的米歇爾並非徹底崩潰,而是用盡最後的氣力與霍華德纏鬥。因為這樣纏鬥的結果只有一個——你死我活。

對於電影的分析最近幾年才開始的我對於約翰·古德曼這種老戲骨而言知之甚少,唯一的印象莫過於《怪獸電力公司》當中毛怪的原生配音。但當我看到《科洛弗道10號》那個面部猙獰的霍華德的時候,我的腦子裡面瞬間想到了一位亞洲人,一位將猙獰、狡詐演繹到極致的亞洲影帝。沒錯,就是——崔岷植。將韓國青龍獎、百想藝術大賞、大鐘獎拿到手軟的崔岷植個人認為和約翰·古德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崔岷植的《看見惡魔》、《與犯罪的戰爭》可以說將所謂的陰險狡詐的反面角色演繹到家。而《科洛弗道10號》當中的約翰·古德曼有著同樣殘忍的手法。他可以將那陰險的一面偽裝到無辜的表情之後,而當他整理好髮型與衣裝時,這也就意味著殺戮的開始——強酸將艾梅特溶解,以及自己不慎跌落到強酸上之後毀容的樣子讓人記憶深刻。如果之後還能看到這位面部猙獰的老戲骨繼續演繹這種反面角色,那恐怕就是影迷的幸福了。

實際上本片所謂的科幻元素只有到了當米歇爾真正逃出密室後才展開,而整體十分黑暗的色調只能說是成本所限。但是在這僅有的科幻內容當中,對於未知生物的刻畫還是可圈可點的。未知生物的一次次試探,讓米歇爾倉皇逃竄。但最終米歇爾還是暫時逃脫了未知生物的追趕。而再次以一個開放式結局收尾,著實讓人感覺打著科幻片名號的本片有些倉促了。不過作為密室電影來說這也算是可以說通的,畢竟離開了地窖,離開了密室,電影也理應到了一個結點。

當身為時裝設計的米歇爾在密室當中與艾梅特共同設計了一款抵禦“汙染氣體”的服裝後,米歇爾穿著這怪異的衣服來到地上世界後,不慎將衣服劃破,那時候的米歇爾早已沒有了與霍華德鬥智鬥勇時候的機制,而是十分慌亂的將破洞快速彌補,生怕汙染氣體侵蝕到皮膚,最終導致死亡。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在片中的結尾再次擺上熒幕。對,世上有幾個人是真正不懼怕死亡的呢?恐怕少之又少了。可是當米歇爾發現外面的空氣並沒有像霍華德說的那麼恐懼的時候,自嘲之後的米歇爾繼續著前進腳步。與其與一個身處於井底密室的變態男人相處,她更願意選擇自由。而這樣的代價就是要與未知生物進行戰鬥。米歇爾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而未來是否會對於影片真正的“補完”誰也不清楚。就好像這部《科洛弗道10號》一開始並不是為了《科洛弗檔案》續集專門製作的一樣,一切,都是未知元素。包括,那,未知的生物。


雷死人不償命囧圖集


很榮幸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我是一名專注於影視領域的創作者,專為大家提供各種精彩的電視劇、電影剪輯片段,還望大家多多關照。下面請允許我對這個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這部電影整體還是很精彩的。我將這部電影劃分為兩個部分來評價:

  1. 女主逃出地窖之前的故事。在狹窄的拍攝空間裡,米歇爾、霍華德和埃米特之間,不停發生的故事,是劇情很緊湊。代入感很強。當女主在飯桌上誘使鬍子大叔生氣的時候,趁機偷到鑰匙,突然從窗外撲過來的鄰居嚇死個人。相當帶動氣氛。當刮掉鬍子的大叔出現在女主面前,真實的人格表現了出來,這段相當恐怖又很刺激,再配上女主完美的演技。相當令人震撼

  2. 就是整個電影感覺看懵逼了的一部分。電影的最後十五分鐘,一場完全看不懂的打鬥結束了整個電影,看的是真的尬。一把火滅掉的外星人真的是太逗了。完全不符合整個電影的基調。


以上回答純屬個人觀點,若想了解更多精彩的電影電視劇,請關注我。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research


非常火爆的新片,北美上映首周票房僅次於《瘋狂動物城》,以2520萬美元雄踞第二位。之所以會有如此好成績,想必是與當年那部《科洛弗檔案》積累的口碑分不開。多少科幻迷翹首以盼《科洛弗檔案》的續作,在八年之後終於等來又一部名字中帶有“科洛弗”的電影。但其實正如製片人JJ艾布拉姆斯所說,本片並不是一部續集,而是帶有同樣血統的,也可以說是在同一個框架下誕生的姊妹篇。

今天觀影結束後的感覺也是,本片在營造懸念,烘托氛圍,吊觀眾胃口方面確實與《科洛弗檔案》很像,不過內容上與前作無任何關係,攝影風格上也沒有再採用手持攝像的第一人稱視角。本片如果從類型上來劃分的話,絕對算是一部大雜燴,包括了密室/懸疑/驚悚/科幻/災難等元素,同時也有些燒腦。另外這居然是新人導演丹·特拉亨伯格的處女作,雖然有大神們保駕護航,但是也堪稱是了不起的處女作了。

影片最出彩的是劇本和兩位主演的精彩演出。本片編劇之一是《爆裂鼓手》的導演兼編劇沙澤勒,將一個密室故事講得一波三折,劇情不斷反轉再反轉,實在是讓人一刻也不能放鬆。而約翰•古德曼和女主瑪麗•伊麗莎白•溫斯特德為觀眾奉上了絕佳的表演,古德曼借自己龐大的身軀,成功表現出了一個囚禁者的內心活動,以及可怕的控制慾等。而女主演活了一個外表嬌弱,實際冰雪聰明,會做防毒面罩會開鎖會打怪的角色。二人加上另一名男演員小約翰·加拉赫,共同將佔據影片大半篇幅的密室戲演的跌宕起伏,拍案叫絕。

其實本片與前一陣大熱的《房間》有一些相似之處。除去二者都是密室的主題之外,從密室中逃出後的遭遇也讓人玩味。《房間》中,女主逃出後面對的是來自媒體,家人,社會倫理的種種壓力,這些也是她在被囚禁時所沒有想到的,導致她有一段時間情緒崩潰,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她所面對的外界的“怪獸”;而本片自不必說,女主在被囚禁時一直處於外界到底有沒有危險的懷疑之中,當出去後發現,原來真的有怪獸。

然後再說下結局部分,涉及到劇透,請慎重閱讀。

個人認為結局稍顯突兀,外星怪物的出現可以理解,但是被女主三下五除二就幹掉了有點讓人無語。。。其實我覺得如果結局改成女主自以為逃出生天後,出來發現了外星怪物,然後被怪物殺死了,那麼本片就是神作了,和《迷霧》有異曲同工之妙。

順便說一句,看完電影后發現演員表里居然有布拉德利庫珀的名字,然後奇怪一共三個主演,哪裡有他出現,想了一會才意識到原來他是聲音出演。。。


霸佔N1的美


恐懼是人性唯一的牢籠

自從奧地利獸父事件發生之後,有關女性被囚禁的電影已經拍了不止一部。比較早的應該是彼得·傑克遜執導的《可愛的骨頭》,還有德國人拍攝的《3096天》,再有就是2015年獲得奧斯卡多項提名的《房間》。這些電影都還原了女性遭受劫持並囚禁的過程,讓觀眾難以直面這種人性至為醜陋的一面。

《科洛弗道10號》也延續了這一備受關注的話題,但無疑是一個異數。這部片子借了十幾年前一部末日災難片《科洛弗檔案》的殼子。當年的電影用偽紀錄片的形式描寫了紐約被外星人入侵的慘相,是一部純粹的科幻片。但現在這部一樣帶有“科洛弗”名字的電影,卻只是把故事設定在外星人入侵的那一天,成為整部片子的背景,直到片子快結束才出現外星人。其餘大部分卻在講末日籠罩下一個避難所的故事。

女主角米歇爾根本沒有經歷末日的降臨。她是與男友失戀吵架後離開寓所的,一路開車,在深夜發生車禍昏過去。醒來後一條腿斷了,還被鎖在管道上,自己身處一個地下室中,這時米歇爾判斷自己一定是被囚禁了,而隨之出現的中年大叔霍華德怎麼看都像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變態。不過讓人奇怪的是,米歇爾發現還有一個叫做埃米特的年輕男人也躲在這裡,埃米特證實了霍華德所說的外星人入侵說法。兩男一女、密閉空間、外星人入侵,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這是簡單的巧合還是真相?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接下來故事分為三段。

第一段是米歇爾想盡辦法逃出地下室。霍華德與埃米特看起來並非共謀,也沒有侵犯米歇爾,但外星人入侵地球、末日降臨這種事情怎麼會讓人相信。米歇爾找到機會偷得鑰匙,打傷霍華德,一路逃到地下室的門口,卻隔著窗戶真的看到被外星人毒氣毒得面目全非的鄰居。米歇爾想要逃出去,鄰居卻拼命想要進入,顯然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第二段米歇爾回到地下室,霍華德也原諒了米歇爾的魯莽,三個人相安無事穩定下來。慢慢的,米歇爾改變對霍華德的看法。霍華德拿出女兒的照片,顯得異常悲傷,兩人生出一種類似父女的情愫。米歇爾與埃米特交流各自經歷,顯得很像兄妹。末日世界的歲月靜好,然而一天發電機停止,為了重啟,米歇爾順著通風管道進入天井,在天井的玻璃窗戶上發現用血寫下的“救命”字樣,並發現帶血的耳墜。帶著懷疑與埃米特私下交流,發現霍華德拿的照片中的女兒竟然是兩年前失蹤的高中生。米歇爾再一次懷疑霍華德的真實目的。

第三段,兩人為了逃出去,一邊製造防毒衣服,一邊想要設法霍華德的手槍。霍華德很快發現他們的密謀,終於露出兇相,槍殺埃米特並將其用酸液化掉。此時,霍華德也不再假裝什麼父女情深,刮掉自己的鬍子,捧著冰淇淋,顯然要對他認為的這個“小女孩”下手。混亂中,米歇爾踢倒酸液桶,弄傷霍華德,然後帶著做好的防化服順著通風管道一路逃出天井。逃出後,天空萬里無雲,鳥兒飛來飛去,米歇爾猶豫再三,摘下製作的防毒面具,一切似乎都像一場夢一樣。

難道這一切都是霍華德為了誘騙她而導演的騙局?

如果這部戲停在這裡,那就與《房間》一樣,只是一部簡單的紀實電影。但外星人真的來了,“科洛弗”三個字也不是簡單的噱頭,片中的外星人正是《科洛弗檔案》中把自由女神像斬首的外星人。總之,霍華德並沒有欺騙米歇爾,他確實給米歇爾提供了一個末日的避難所。

正是如此的故事反轉,才凸顯出這部電影意義和價值:米歇爾的逃出避難的地下室是否是個正確的選擇?

霍華德確實曾在兩年前綁架了一個女孩,並且將其殺害,但他不是個簡單的壞人,不然他為什麼會接受埃米特的避難呢?他完全可以將埃米特拒之門外,與米歇爾獨享避難所。相反的是,他接受埃米特避難後,反而在相互制約的三角關係中,扮演了負責任的家長角色,雖然這個家長霸道、專制。反而是兩人發現他的秘密後,他才決定除掉埃米特,重新扮回自己惡魔的角色。如果兩人沒有發現他兩年前的惡行,這個歲月靜好的避難所是否能一直持續下去?米歇爾是否應該一直待在這裡呢?畢竟這裡可以保全性命。

可見,導演探討的並不是一個倫理道德的問題,而是人性面臨抉擇的問題。

埃米特在劇中講述自己少年時一段經歷。他曾經努力學習,獲得了路易斯安那州理工大學的獎學金,並收到寄來的機票,希望他離開小鎮前去學習。他內心非常為此事自豪,向人炫耀機票,但在臨出發的前一晚,他卻喝得爛醉,在第二天錯過班車,而且沒有為此補救。他從此再也沒有走出過小鎮40英里外的地方,他只是恐懼城裡的學生都比自己聰明,自己怎麼能和他們競爭呢。

正是埃米特如此的故事,一度讓米歇爾慶幸自己在末日有如此的避難所,免遭外星人的屠殺。這也成了歲月靜好、得過且過的理由。

但躲開外面的惡魔,躲不開身邊的惡魔。霍華德這個變態大叔,數年前遭受了婚姻鉅變(劇中沒有說什麼原因),妻子帶著女兒遠走他方。或許正是這種內心慘痛造就心靈的畸形,他在面對米歇爾的時候,甚至意識不到她是一個“woman”(女人),而一再堅稱她是個“girl”,而自己潛意識裡把自己暴虐、專制、掌控一切的“上帝”性格當成了無私送出關懷的“聖誕老人”。兩年前被他殺害的女孩就是他內心惡魔的犧牲品。

所以,米歇爾的困境代表的是所有人類的困境。是選擇一個不如意、恐懼、暴虐但卻能保持 基本生存的避難所裡,還是勇敢地闖出去面對一切未知?是活得如同老鼠一樣苟且,還是死得也要死得有人的尊嚴?是活在權威、迷信、昏聵的統治下還是死在朗朗乾坤之下?

這不僅僅是一個性別的抉擇,也不僅僅是一個國家過於保守的寓言,更不僅僅是哲學、宗教、科學所要探索的倫理邊界,實際上這部電影指向每個人的困境。著名佛教學者宗薩欽哲仁波切說:“如果我們真正對自己誠實的話,就會認為自己的感覺並非神聖,而是不安全。”對於不安全的恐懼貫穿人的一生,所以人寄望外界的保護,特別是神靈的保護,於是出現了上帝神靈。然後在神話的編織中,我們認為自己遭受的厄運是因為我們無法虔誠神聖地供奉上帝,而我們如同螻蟻一樣勉強生存又是出自上帝神靈的恩賜。當神話被揭示為謊言之後,上帝神靈不存在了,但我們的恐懼依然存在。我們畏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畏懼外星人,畏懼世界末日。同時,我們以淺薄的科學知識和貧乏的想象創造超級英雄,他們是新世紀的神靈。當超級英雄也不能拯救我們的時候,我們只好在恐懼中想象我們自己可以控制一切的不安全,控制兒女,控制金錢,甚至控制我們的身體。

所以,恐懼是人性唯一的牢籠。它驅使大多數人像老鼠一樣苟活在自我構築的避難所裡,同時它也驅使另外一部分人變成野獸,希望以獸性驅逐恐懼。

正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言:“我們唯一值得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逃出避難所,確實會遭遇外星人;逃出恐懼的囚籠,並不能避免損失和死亡。但人總是會死的,無論你如何逃避。如果知道恐懼不過是我們多餘的擔心,我們才能真正活在此時此刻,活得如魚得水。所以,逃出避難所的米歇爾剛剛遭遇外星人確實被懵了,以為自己死期將至。然而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何不奮力一拼,於是她無師自通打敗龐大的外星飛船。

最後,米歇爾在廣播中聽到兩則消息。一則是在巴吞魯日建立了安全區,她可以開車去那裡避難。一則是休斯頓一家醫院裡有幸存者,希望有人前去救援。米歇爾義無反顧地把車開往休斯頓。

因為,當一個人走出恐懼的牢籠時,他就是一名英雄。


朵朵明星解說


“2008年,一部叫做《科洛弗檔案》的電影橫空出世。海報是被削了腦袋的自由女神像。電影講述怪獸入侵,紐約城在一夜之間走向滅亡。最後敲定的片名《科洛弗檔案》,也是艾布拉姆斯工作室所在街道的名字。《科洛弗道10號》在籌備和拍攝期間,代號是《地窖》和《瓦倫西亞》。

2008年,一部叫做《科洛弗檔案》的電影橫空出世。

《科洛弗道10號》秉承了前作的末日題材,同樣是怪獸出沒,同樣是以微觀角度展現宏大事件。

不過,《科洛弗道10號》講述的故事跟前作基本無關:

一個女人在一個地窖中醒來,發現自己被陌生人囚禁,這人告訴她外面的世界已經完蛋了。電影講述怪獸入侵,紐約城在一夜之間走向滅亡。

首映票房就打破了《星球大戰》保持了10年之久的紀錄。

以區區2500萬美元的成本,換回了1.7億美元的票房,堪稱小成本驚悚片營銷經典案例。



白皮的娛樂天地


該片在103分鐘的時長裡,情節紮實,引人入勝。這使得《科洛弗道10號》不只是一部合格的續集,而且是本身卓越的電影。它使用了前集的設定,將其更出色地發揮,同時又不重複任何角色,結構或者是情節。或許可以這樣說,《科洛弗道10號》最大缺點就在於“過於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務”——即,比起大場面動作片更關注人物關係的衝突,同時又讓封閉空間內的戲劇性比任何在人物行動自由的情況下有趣得多。

影片儘管從一開始便顯得很經濟、節制,但是電影的節奏很美好。

科洛弗道10號

影片的那種緊張感是植根於心理層面而不是恐怖片的那種小伎倆,用傳統的製作方式顯得該片改頭換面。

影片極有效地帶動著觀眾的想法,並讓觀眾感受著片中角色正在經歷的一切。

影片唯一的問題便是跟前作之間那種故意而又牽強的聯繫,除了那個顯得失望而又脫節的偽高潮結局,該片還算一部成功的、令人神經緊張的驚悚片。

該片的導演作為一名新手顯得技藝嫻熟,儘管他還沒完全達到我們的期望。






淦淦剪輯


影片儘管從一開始便顯得很經濟、節制,但是電影的節奏很美好。影片的那種緊張感是植根於心理層面而不是恐怖片的那種小伎倆,用傳統的製作方式顯得該片改頭換面。

影片極有效地帶動著觀眾的想法,並讓觀眾感受著片中角色正在經歷的一切。影片唯一的問題便是跟前作之間那種故意而又牽強的聯繫,除了那個顯得失望而又脫節的偽高潮結局,該片還算一部成功的、令人神經緊張的驚悚片。該片的導演作為一名新手顯得技藝嫻熟,儘管他還沒完全達到我們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