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談起黃陂的工業,你會有什麼看法呢?

  • 外地來漢人員思索很久後才猶豫著說,黃陂旅遊業很好,農業也不錯,但工業還真不清楚。
  • 武漢土著非黃陂人,會露出高深莫測的微笑,黃陂?有山有水,景色不錯人也好,但這幾年發展沒有江夏快。
  • 黃陂本地人但工作不在黃陂,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如果黃陂有高新企業,我們何至於跑那麼遠去光谷上班?

確實,如果您沒有在黃陂的工廠裡上過班,或者你對黃陂經濟沒有特別留意過,你很難對黃陂的工業留下很深的印象,畢竟黃陂一不是主城區,國有企業不會來,二也不是國家開發區,所謂的高新企業不會在黃陂落地。

看看2018年武漢規模以上企業排名吧,前三十名要麼是國企,要麼是高新企業,沒一個在黃陂。

政策如此,只有接受。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3月12日,黃陂公佈了前三批覆工企業名單,3月20日,又公佈了第四和第五批覆工企業,兩次相加,復工企業數量居然有614家。

雖然本人長期看好黃陂發展,但看到如此多的企業名單,還是有點吃驚,我過去一直以為黃陂了不起3,400家制造企業。

614家企業是個什麼概念呢?假如每家企業平均員工100人,那麼黃陂的製造業可以吸納近6萬名員工,而每個員工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以每家3口人算,依託黃陂工業生活的老百姓高達20萬。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略微看了下名單,除小部分農業和建築地產企業外,大部分是製造業,分佈於橫店、盤龍城、灄口、武湖、三里橋、大譚、前川、祁家灣和羅漢等街道。

下表為本人初步整理後的工業企業分佈統計(沒統計建築、農業和銀行等企業),時間倉促,未必完全準確,僅供各位參考: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由初步統計可以看出:

  • 黃陂工業的主戰場在南部的橫店、武湖和灄口,尤其是武湖,中小企業一堆
  • 盤龍城、前川以綜合產業為主
  • 羅漢、祁家灣、三里橋算的上黃陂工業的第二梯隊
  • 李集、王家河、蔡榨、天河、長嶺、姚集是黃陂工業的第三梯隊
  • 黃陂的工業分佈還是蠻平均的,北中南雖有差距,但不像某南部新城區內部南北發展天差地別


牛吹完了,該面對黃陂工業的軟肋了,第一缺乏領頭羊企業,比如來個整車廠,會帶來整條產業鏈,第二以中小企業為主,產業未形成集群化,抗風險能力不足。

臨空產業區快升級吧,長江新區快批准吧,於此,才能讓黃陂工業邁上一個新臺階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614家,武漢黃陂率先復工的企業數量,誰說黃陂沒工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