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吧!我的战友 我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安息吧!我的战友 我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生命在呼唤

疫情不期而至

病毒在冬春之交裂变

武汉、湖北、全国告急

耳畔传来生命的呼唤

捍卫生命尊严!请战

所有情感注入笔端

重温庄严的入职誓言

所有力量注入食指

让签名叠加一抹殷红血色兑现

告别亲人。出征

逆行奔赴前线

沦陷的城池有人徘徊在寻医的街头

破碎的家庭有眼睛透出无助和期盼

消灭病毒防止蔓延

拯救生命刻不容缓

不同的岗位相同的使命,只为

让患病的生命重新绽放

让流浪的灵魂回归家园

责任将我们推向一场

寻找生机的生死拉锯战

凌空飘舞的赞美诗

没有触摸患者的心跳真实

频频推送的新闻稿

没有关注患者的呼吸迫切

生在痛苦地退却

死在狞笑着逼近

我的患者:请与呼吸机一同呼吸

在生死之间给我们留出一点缓冲时间

让奇迹在无望中出现

生命呼唤着夜以继日

时间催促着日以继夜

信息交换

“我不行了。你要保重”

我本能地回复说:

“你要挺住!为你加油”

苍白的鼓励面对你的职业判断

瞬时让我泪流满面

送别平静的没有仪式

甚至没有风经过

只有白色隔离服在警戒线游弋

我看见雾霭中燃起一簇灵魂的火焰

久久不肯熄灭

我知道你心有不甘

“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干完”

此时,我似有所悟:

“因为信仰,注定你的工作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也许人间的信号无法与天堂连接

也许有一天科学有所突破

我的愿望可以实现

安息吧!我的战友

我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儿子

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家长

你是一个无畏的白衣战士

你是一个称职的医务人员

迟来的春天久违的绚烂

我总是不堪回望那场疫情之战

还有那簇点燃春天的火焰

凯旋伴随着刻骨铭心的遗憾

胸花伴随着忐忑不安的心颤

我用无法释然的笔蘸上记忆的片断

洒落在历史的稿纸上

留给复兴路上的后来者阅研

(中国科协机关党委副书记 许向阳)

安息吧!我的战友 我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生命危机与诗歌审美的撞击

——读许向阳诗作《生命在呼唤》有感

刘洪海

生命是神圣的,有关生命的话题是严肃的。许向阳诗作《生命在呼唤》看题目似乎又给读者增加了一种沉重的紧迫感。这是一首科技界的“抗疫”诗,是医务工作者与社会公众关乎生命的一次心灵沟通,是医务工作者之间的生者与死者的沟通。这种沟通是真诚而深刻的,作品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激情和感动,而是具有激情之后的思考,感动之后的反思,为“抗疫”诗歌创作传递了正能量,值得一读。

诗人既无高昂的激情赞美,也没有放纵悲情泛滥,作者创作的初衷是什么?许向阳认为:面对突如其来的全新敌人——病毒,“沦陷的城池有人徘徊在寻医的街头/破碎的家庭有眼睛透出无助和期盼”的场景是存在的,非常态的社会失序、行为失范、情绪失控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所以,这种医患之间、医医之间情感和心灵的良性沟通是有现实需要的,是科普作家的社会责任。

在特定的突发事件中,诗人笔下的请战书是“所有情感注入笔端/重温庄严的入职誓言/所有力量注入食指/让签名叠加一抹殷红的血色兑现”。诗人认知的请战书不是用概念或口号表态,而是一种有“情感”、“力量”、“签名”、“殷红血色”的行为过程,开启了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医务人员的使命是“让患病的生命重新绽放/让流浪的灵魂回归家园”,这种新颖而富有诗意的表达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崇高,让读者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生在痛苦地退却/死在狞笑着逼近/我的患者:请与呼吸机一同呼吸/在生死之间给我们留出一点缓冲时间/让奇迹在无望中出现”表现了医务人员面对垂危生命的态度和作为。这种患者以生命相托,医者以付出生命回应的医患关系,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是人道主义精神,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医务工作者之间生者与死者的关系,是“无法释然的”、“刻骨铭心的遗憾”。分别的场景是“平静的没有仪式/甚至没有风经过/只有白色隔离服在警戒线游弋/我看见雾霭中燃起一簇灵魂的火焰/久久不肯熄灭”。这种真实与虚幻的碰撞亦真亦幻,带领读者进入一种灵动而伤感的境界。战友最后的微信遗言“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干完”。诗人回复时因“人间的信号无法与天堂连接”触发、刺激产生了能够与战友联系的科学幻想,“可我会永远保存你微信的笑脸,等待/也许有一天科学有所突破/我的愿望可以实现”。

真正成熟的诗人是有社会责任的,诗人不能忘情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他总是纠结于失去战友的痛苦,思考取得胜利的代价以及踏上未来之路的方式。“凯旋伴随着刻骨铭心的遗憾/胸花伴随着忐忑不安的心颤/我用无法释然的笔蘸上记忆的片断/洒落在历史的稿纸上/留给复兴路上的后来者阅研”。鲁迅说:“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许向阳的诗更多的属于对事物深处的洞悉和内心深处的忧患挣扎。诗人从“生命”的角度切入,包括生命状态,生命合理存在方式,生命的消失过程及社会意义等等,具有理性的感染力和建设性。

关于这首诗延续了作者“调门不高,但总是能洞悉事物本质而深刻”的诗风,这涉及关于如何理解“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关系的老问题。许向阳这样认为:“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完善,让作品“更真实”,不应该是对“生活真实”的疏离,造成“不接地气”的感觉。总之,好作品传递的信息不是停留在事物的现象真实,或者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大上”,而是力求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可以说,读他的诗就是一次力透纸背的阅读体验。(刘洪海 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原党委书记 高级编辑)

安息吧!我的战友 我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