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做公益,欢迎!但公益不能也不该沦为“洗白利器”

在2020年开年这一场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的战役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对抗病毒。明星群体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们有的捐款,有的以个人力量采购物资并想法设法送到一线;同时,明星的粉丝后援会也迅速组织起来,捐钱或捐物资。


只是,明星的公益行为也引来一定的讨论,比如有的明星做公益宣传如火如荼,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网友担忧明星借公益立人设、洗白自己,对此该如何评价?

明星公益多多益善,但不应道德绑架

近年来,全民做公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人主动参与到公益中来。明星亦然,因此明星慈善已成为公益事业中一个非常亮眼的存在。


明星的公益行为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出任知名公益慈善机构形象大使、参与慈善义演活动、组织或者进行慈善捐赠、成立相关的专项慈善基金会等等。


欢迎明星做公益,不仅仅因为明星是公益力量的一部分,也在于明星具有强烈的社会示范效应,明星可以带动粉丝、带动社会形成公益热潮。不少粉丝团对明星的应援,从以前的疯狂砸钱做硬广宣传,转变为做公益应援,以明星或明星粉丝的名义参与各种形式的公益项目。


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许多饭圈女孩展开高效的公益应援,筹款、筹集大量医用物资送往医院,例子不胜枚举。这是值得倡导的追星模式,以偶像为媒介,让自己成为更美好的人、做更美好的事、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将对明星的小爱升华为一种大爱,既是对明星的应援,也是对美好世界的应援。


明星做公益,欢迎!但公益不能也不该沦为“洗白利器”


可见,通过明星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是能为公益事业赋能的。


当然,明星做公益是好事,也值得大力提倡,但做公益应是个人意愿,不应被道德绑架。比如逼捐,或者拿明星的捐款数额做对比,贬斥另一方的爱心。这会打击明星做公益的意愿,不利于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做公益是公民的权利,但公益不是“洗白利器”

明星做公益多多益善,那如果是一些有所谓“污点”的艺人呢?就像有人调侃的:一些“污点”艺人从新闻中消失,该去哪里重新找到他们?——公益新闻里。


公益大门要将这群人拒之门外吗?


“污点”,就是明星曾经做过违法乱纪或者严重违背道德的事。在政策限定下,他们也很难复出了。但积压的剧等着播出、钱还想着挣、对镜头也很怀念,一心想要复出,公益就成了重返娱乐圈的一道门。


因此,不少“污点”艺人扎堆出没在公益新闻里。


明星做公益,欢迎!但公益不能也不该沦为“洗白利器”


有些网友严厉批评道:出事前都没怎么看他们做公益,出事后就开始献爱心了,我们拒绝借公益“洗白”自己。


但客观地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不能因为对方是污点艺人,就反对人家做公益。公益事业,人人都可以参与,也欢迎每一个人参与。艺人行为的“污点”,与他们做公益献爱心,并不冲突,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之前犯错了,就剥夺了他做公益的权利。


何况,做公益的善举,并不能抵消明星的“污点”。如果一个人违法乱纪了轻而易举就能重操旧业、继续赢得大把金钱和名声,是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并让网友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明星享受了光环,赚得盆满钵满,也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挨打要立正。


因此,“污点”艺人要做公益,欢迎;但“洗白”,不好意思,政策不允许就是不允许。

尊重每个做公益的人,但公益本身也值得尊重

固然公众不该去追问明星的公益动机,但这也不意味着,明星顶着做公益的名号,任何行为和举动就都“道德正确”了;更不意味着,公益是人人可以拿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


应该看到,公众对于明星公益的犹疑和不信任,与个别明星不甚光彩的举动有关。比如有几个当红明星都曾卷入“诈捐门”,新闻上连篇累牍说要捐多少,结果名声赚走了,钱却没有落实到位。再比如有些明星热衷于参加各种慈善晚会,非常擅长博版面,将慈善作为自己的个人秀场,结果捐赠明细一公布,该明星啥也没捐。


明星做公益,欢迎!但公益不能也不该沦为“洗白利器”


假若明星不愿参与公益,那你上热搜、赚流量、给公众造成你做慈善的假象,本质上就是一次“欺骗”,是一个华丽但空洞的表演,也是对公益的践踏和亵渎。被网友批评,也没什么可同情的。


这种华而不实、雷声大雨点小的公益“表演”,甚至也出现在一些粉丝后援会中。他们参与公益只为热搜和炒作,将公益作为一个KPI,将饭圈注水、控评、数据造假等那一套也搬到公益中来。明明只做了10分,却往外宣传做了100分,明明偶像参与了一点点,却渲染成偶像做得最多。


这就别怪网友对明星和粉丝的公益行为发出“诛心”之问:你们这是做公益,还是借公益炒作?是不是认为用公益“立人设”成本最低?


因此,我们尊重每一个做公益的明星,但公益事业也需要每一个明星的尊重。虽然我们不想去揣度明星公益的动机,但还是呼吁明星:坦坦荡荡,从心出发。


做公益需要基本的敬畏心,需要的是出钱出力、添砖加瓦,需要说到做到、做一分说一分,而不是虚假宣传、只说不做、言行不一、各怀鬼胎、想法设法只为捞取名声。公益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公众的慈善观念也经不起破坏。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