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扶貧車間”再發力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白楊

通訊員 李智謀 朱儁

來到文縣眾鑫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數十名員工分佈在一條集裝袋生產流水線上,頭套安全頭套,面戴防護口罩,專心致志生產著集裝袋。從原料拉絲、絲線收卷、編織筒布、印字圖案、縫製成袋……經過一道道工序,一個個集裝袋打捆後,被運往四川、陝西、青海、蘭州等地的省內外客戶企業。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記者在文縣看到扶強壯大本地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的情況。

文縣山大溝深、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但有著富餘的閒置勞動力,勞務輸轉是多年來群眾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讓一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失去了就業機會。結合縣情實際,文縣縣委、縣政府把促進群眾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在幫助貧困群眾返崗務工方面出實招,扶強壯大就業“扶貧車間”,讓當地企業儘快復工復產,積極促進更多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

為了紮實做好群眾就近就業工作,在縣委組織部和縣人社局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臨江鎮依託文縣眾鑫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了兩個“扶貧車間”,扶強壯大本土企業為群眾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為穩定脫貧奔小康夯實基礎。

王文米是已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倆夫妻都在文縣臨江鎮眾鑫和扶貧車間上班。如果沒有這兩個“扶貧車間”,他們便沒有合適的就業渠道,經濟收入多半就沒有來源,致富奔小康就成了問題。王文米說:“這扶貧車間挺好的,我們有小娃,出不了遠門,在這裡一個月都能掙到4000多元。而且,扶貧車間離家也近,孩子照顧了,老人也照顧了,地也種了,兩個人一個月能掙到9000多元哩。”

年前,文縣眾鑫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尚未組建時,只是一個縫製塑料集裝製品的小企業,組建的“扶貧車間”只有一個加工車間、一個裁剪車間,佔地面積1.5畝,主要從外地購置集裝袋布進行裁剪縫製包裝製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在縣直相關部門和臨江鎮大力支持下,公司投資800萬元擴大規模,建成原材料生產、集裝袋加工車間2個,佔地達到了6000多平方米,年產值可達3500多萬元,能實現利稅450萬元。

公司總經理劉金卓說:“目前,我們的扶貧車間共有兩個,就業人數達到了118人,帶動當地的貧困戶36人,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上班,工資都在4000元以上,再也不用外出去找掙錢的門路了。” 劉金卓介紹,公司加工集裝袋產品的訂單很足,最近還要儘快建設第三個加工車間,能為當地的群眾再提供50個就業崗位,更好地助力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臨江鎮眾鑫和扶貧車間建成投產,是全面抗擊疫情、決戰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我們鎮將持續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努力實現‘小車間助推大扶貧,小產業促進大振興’的發展目標,為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臨江鎮鎮長陶仲軍滿懷信心地說。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文縣通過發展壯大本地企業,努力實現著“興辦一企、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方”的目標。據瞭解,全縣已建成啟用扶貧車間42家,共吸納1678人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636人,特別是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間,已新組建扶貧車間3家,吸納178人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71人,為群眾穩定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