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脫貧攻堅在路上

本報通訊員 劉玉璽

近日,筆者披著柔媚的春光,品嚐著略帶甜意的風,踏著遍野綠茵,伴著一路山水,一路歡聲,一路花香走進了橋頭鎮。來到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卻是一派農特產品和中藥材收購、晾曬、加工、包裝、加工、銷售的熱火場面。十多婦女身著藍色的工作服正精心加工晾曬好的黃芪、黨參等中藥材,車間裡幾個工人正忙著稱量花椒、核桃......進行包裝,庫裡有序的堆滿了包裝成品的藥材和農特產品,種類多達數十種。

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位於洋湯河畔,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金300萬元,擁有固定資產1800萬元,佔地面積15畝,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公司始終堅持“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秉承“質量為本,信譽至上,服務群眾,回報社會”的理念,積極參與精準脫貧實踐,帶動公司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集農特產品和中藥材種植、加工、購銷、倉儲、物流、農特產品展示、電商孵化為一體的隴南市電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據瞭解,2018年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收購花椒、核桃、紋黨、木香、柴胡等近60萬公斤,營業額達到2300萬元,其中線上200萬元,線下2100萬元。“公司+基地”基礎實。據瞭解,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在橋頭鎮區域流轉土地2700餘畝,建成藥材和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帶動務工人員累計24000萬人次,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難的問題。截止目前,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已帶動橋頭及周邊鄉鎮直接受益貧困群眾達1400餘戶。帶動專業合作社13個,584戶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入股853.4萬元,實現年分紅85.4萬元,戶均年增收1461元。

“產業是強縣之本、致富之源、脫貧之基。”作為全省深度貧困縣之一,文縣脫貧摘帽時間緊、任務重,到了“拼刺見紅、攻城拔寨”的關鍵時刻。文縣立足縣情實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據悉,今年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度貧困張家灣村郭溝社免費平整土地700畝,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幫助群眾增收脫貧致富。

陳建平,是橋頭鎮張家灣村村民,去年種植的花椒、核桃、木香等農特產品全由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收購,收入30000多元,很是滿足。“以前,我們種的藥材和農特產品很愁銷路,常常賣不出去,偶爾來些小商販子,上門收購價格壓得太低,連成本都買不回來。現在,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解決了種植戶沒有銷路的顧慮。公司免費提供種苗,產前產後上門進行技術指導服務,還與種植戶簽訂了收購合同,保底收購價要比市場價高,只要有貨,他們全收,直接現錢交易,種植戶就可以放心大膽的種植了。”

“我們家土地少,這幾年野豬多,種不成莊稼,就全部栽成了花椒,老人身體不行,孩子正在上學,出去打工兩頭顧不上。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給我們貧困戶提供了掙錢的平臺,一個月還還是掙2000多元,白天干活,晚上照顧家方便多了。”常年在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打工的楊家山村的貧困戶楊文華說。

如今,在公司的帶動下,在橋頭鎮種植中藥材形成了“比、學、趕、幫”的濃厚氛圍。像陳建平一樣,發展特色產業致富的群眾也越來越多。“公司+三變”動力足。橋頭鎮境內山大溝深,村民大多居住在洋湯河兩岸高半山。這裡的集市是文縣、武都臨近鄉鎮農副產品集散地。雖然每逢集日,農民們紛至沓來,擦肩接踵,熱鬧非凡,各種山貨擺滿農貿市場和街道,交易十分紅火。但是在產業扶貧的路上,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不暢,貧困農民只是“單打獨鬥”,難以應對市場風險,收入不穩定。

針對此現狀,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探索 “三變”制度改革,按照“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推進了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實現了持續發展,長遠發展。

據瞭解,為實現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步伐。該公司主動加強與貧困村黨支部專合組織協作,以入股分紅的方式與橋頭鎮3個貧困村簽訂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協議。無償修建橋頭鎮幹坪頭村通社公路3.5公里。同時,正在籌備修建張家灣產業路4.6公里。無償為幹坪頭村、張家灣村郭溝社貧困戶建設標準化中藥材種植基地1600餘畝,併發放了羌胡、紋黨、木香等種苗。與坪上村幹坪頭社47戶農戶達成1100畝土地的流轉協議。與豐坡、楊家山等8村680戶貧困戶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貧困戶直接作為公司的供貨商,按照公司標準提供產品,公司以最低保護價優先收購。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農特產品的銷售問題。實現了企業和農戶的雙贏。截止目前,已帶動橋頭及周邊鄉鎮直接受益貧困群眾達1400餘戶。

“公司+電商”引擎強。電子商務是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載體。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該公司積極順應市場發展需求,響應“把隴南建成全國電商扶貧示範市”的號召。2014年註冊了阿里巴巴誠信通,2015年成為了“千城萬企先鋒會員”。組建了5名大學生及社會優秀青年11人的電商團隊。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發起百戶百萬電商扶貧眾籌項目,榮獲”全國十大眾籌扶貧項目金獎“,連續三年榮獲“隴南市電商眾籌扶貧項目一等獎”。與此同時,公司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節會,與“德莊”火鍋等國內知名企業簽定銷售協議,有效提高了文縣花椒對外知名度,也有效提高了網貨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據悉,該公司已成為文縣網貨供應點、巾幗電商示範基地、殘疾人電商扶貧示範基地。近年來,先後榮獲了“文縣網貨供應優秀企業”“隴南市應用電子商務優秀企業”“千城萬企先鋒會員”、文縣電商最美“水妹”、隴南市電商扶貧成果“紋黨參王”獎、綠盾企業徵信立信單位、智三農“2018多村口碑服務商”等榮譽稱號。還連續兩年榮獲“隴南市眾籌扶貧”一等獎,併入選2016年度全國10大最具影響力公益眾籌項目,並榮居榜首。

“公司+東西協作”助推穩。“內引外聯”是拓寬產業扶貧新途徑。近年來,該公司搶抓國家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機遇,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雙方實地交流、多次協商,與青島鴻德盛中藥有限公司簽訂了對口協作框架協議。2018年已為青島鴻德盛中藥有限公司預定紋黨參6萬公斤、黃芪8萬公斤,價值約1100萬元。

為了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文縣任和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萬建成了10000立方米的框架式冷庫已竣工投入使用。目前投資5100萬元修建的1800平米中藥材飲片加工“扶貧車間”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據瞭解,中藥飲片“扶貧車間”建成後將承接全縣中藥材的深加工,將提供200餘人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此外,文縣天池純淨水廠是青島即墨區政府和文縣人民政府按照東西協作,拓寬合作領域的建設項目,由文縣仁和天池飲用水有限公司和青島即墨區城市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實施,總投資達1990餘萬元。建成後,將年生產系列純淨水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400萬,增加就業崗位140餘個,帶動農戶200多戶。目前,生產設備已到位,基建工程建設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