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泉:官員在抗疫中其實只有兩種做派


張洪泉:官員在抗疫中其實只有兩種做派


  疫情斐然,全國乃至全世界抗疫,我國治療效果明顯,各級幹部身先士卒,積極應對。14億人口戴上口罩,眾人一心,看似都在抗疫,但在抗疫中的幹部中,只有兩種做派。

  一種是為了抗疫而抗疫,上級有要求,社會有需求,就按部就班的去抗疫,儘快消除隱患,儘量減少損失。在抗疫中一直跟著效仿一些地區、一些人的做法。一種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去抗疫,包括疫情前期的搶先安排車輛接送工人,區別性的組織復工,到後期帶頭摘掉口罩開會等等。這兩種做派其實是一種被動,一個主動,存在有無目的性和目標性的現狀,反思起來,就能找到發達地區和發展中地區一把手思路上的差距,和差距的原因。

  疫情期間,工人和公務員很多待在家裡不上班,有人包括有些公務員認為自己“旱澇保豐收”,不上班也可發薪水。其實,錯了,公務員的工資也不是直接印刷鈔票發的,而是依靠稅收支持來維持的。沒有開工的企業,沒有繳稅的企業,財政收入就會減少,工資性收入就沒了來源,這就是為什麼那些發達地區的地區僱車搶工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些落後地區還美滋滋的享受不上班可以發工資的美好時,發達地區已經甄別疫情,組織開工了。

  差距是有的,在很多關鍵點上,在一些事情預判和做派上。小事明白,大事糊塗,是做不成事的,也沒法給民眾謀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