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一个15岁的高一女生,00后,被蜚声全球的数学家指名要拜访;被邀请参加,媒体称为“世界最霸气大脑”的,全球科技界风云人物,大咖、大腕才有资格参加的,顶尖科学论坛大会。她还婉拒央视采访,怕让妈妈看到。这么牛的一个孩子,她有着怎样的故事着实是个值得破解的谜。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她就是谈方琳,上海的高一孩子,读初三的时候就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在第33届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拿到了一等奖和主席奖。半年后,又改进和破解了一个加拿大著名数学家、教授,5年都没有弄出头绪的难题。轰动了整个教育界和科研界,她这么厉害,是天生的禀赋吗?

牛孩子的背后,一定有着更牛的父母,读她的故事,我注意到,是她的家庭教育太给力了,总结出了几点:1,平和相待。“父母对她没有那么严厉,总是循循善诱”;2,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不开小灶,不增加作业量”,“培养孩子乐观寻求知识的学习观”;

3,细心观察孩子,及时化解孩子心中的不良情绪,“一次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爸爸看到后,立刻放下手中的事,约孩子出来打篮球,打完篮球又玩跳棋,直到孩子的愁云全部散去”。4,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帮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给孩子一把兴趣的“金钥匙”

创造头脑开窍奇迹,真正能决定命运的,是给孩子一把“金钥匙”—兴趣。指导孩子从小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孩子朝着目标前行的过程。只要相信努力的意义,何时成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01,兴趣这把“金钥匙”对培养孩子的意义

《爱因斯坦文集》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他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奋进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认识事物的的质量和效果。兴趣的威力之大很惊人。与谈方琳一样青少年成才的刘路,也是掌握了兴趣这把金钥匙。

20岁刘路攻克世界级难题,三院士联名中央,破格成最年轻的教授。

刘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小在父母的引导下便喜欢数学,一有时间,就研究数学难题。他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钻研数论。

刘路常常吃饭、走路甚至上课都在思考,草稿纸上到处都是演算的痕迹。当难题被解开,他就非常高兴,甚至兴奋得难以入睡。他后来看到了一个世界难题: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反推数学领域 关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证明强度的猜想。在组合数学上,拉姆(Ramsey)定理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找这样一个最小的数 n,使得 n 个人中必定有 k 个人相识或 l 个人互不相识,这个数 n 记为 R (k,l)。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通俗版本被称为“友谊定理”,即在一个不少于6 人的人群中,或者有 3 人他们互相都认识,或者有 3 人他们互相都不认识。”

刘路接触到这个难题后,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运算。在他看来,解这种难题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两个月后,刘路突然灵感爆发,想到利用之前曾用到的一个方法。只要稍作修改便可证明这一结论。于是他连夜将证明写出,并将其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审核了刘路的论文,并拍案大惊:一个困扰顶尖数学家数十年的难题,竟然被一个普通的20岁中国大学生解出了。于是他写信:

“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兴趣的威力之大是超人预料的,不过,个人兴趣体现着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会有着不同的兴趣。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

例如:我的孩子对美术特别感兴趣,他出差无论走到那个地方,或是北京或是奥地利,都会去光顾各个博物馆和展览馆,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只要价钱合适还要进行收藏。

2,兴趣的理论根据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爱好,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以前我们只单纯的去看孩子的兴趣,觉得孩子兴趣广泛,不知抓那个好,而职业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都不厌倦的爱好,比如爱表演的倪萍,诗词歌赋滋润起来的董卿等,都是一生都在围绕着自己的兴趣发展起来的。

借助这个理论根据,我们可以及早的发现和培养孩子的职业兴趣,让孩子的人生路线朝着一条专注,有趣的方向发展。

Holland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辅导理念:把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兴趣联合起来。

人生辅导(简单说就是职业兴趣辅导)强调人生探索,对自我能力,兴趣,价值以及未来个人世界的探索,霍兰德巧妙的拉近了自我与未来世界的距离。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我们能迅速地,有系统的,而且有所依据的在一个特定的兴趣范畴里进行探索活动。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人人皆知的朗朗小的时候,是他的父母把他的个人特质,弹钢琴的特别兴趣,联合起来一同陪伴、经历了苦痛的训练走向职业辉煌。朗朗曾经说:“爸爸、妈妈的爱加上我特别喜欢音乐,从小暗暗决定长大也不离开音乐,才使我能在无休止的磨练中坚持了下来,因为爸爸、妈妈的执着陪伴与我的爱好高度一致,我能静下心来,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脑海里浮现对音乐理解的画面。”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和坚定的支持,或者朗朗没有对音乐追求的兴趣特质,再或者手指条件不具备的话,就不会产生世界级的钢琴家。所以借助霍兰德代码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趋向特别重要。

02,兴趣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成长和经历的过程,有些兴趣爱好可以陪伴我们一生,而有些兴趣爱好只适合当时的年龄段。简单的打个比方,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玩各种玩具,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在那个年纪,虽然看似幼稚的东西却填充了我们的童年,但是到了不玩玩具的年龄,对兴趣缺失没了对目标的追求,也就没了人生探求的精彩。

1,没有目标追求的动力驱使

我们知道兴趣是以需求为基础,如果兴趣缺失,实际上就是没有了需求的热情,也就没有了动力的驱使,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的萎靡低落,茫然失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会出现状况。如:没有目标追求的迷茫;青春期焦虑症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出现的原因:

1、年龄的不断增长,智力年龄的发展使我们的心理年龄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一些东西我们可能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兴趣。

2、环境的影响,不知道面对的外界环境应怎么去应对,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想法。

3、得不到相等的回报。我们喜欢的事情,我们的确做了,但是似乎没有获得我们想要的回报。

4、我们每个阶段发展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在我们的生活需求被满足以后,就对于一些事情的需要和注意可能会减少。

如果到中学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发现许多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心不在焉,盲从度日的情况是很多的。与他们贴心交流,就可了解,他们也不想处在一种浅层状态,但没有一种兴趣牵引着上升的动力和热情,他们也为不知怎么破局而苦恼。

2,专注力的延续程度不高

兴趣这个学习品质真的很神奇,缺了它即便有的孩子很努力,他用毅力换成效,也往往达不到正比,主要是专注力和对学业的钻研力不够。

电影演员邓超分享过他的经历:我初一初二放学期间,都是在网吧和游戏厅度过,我不知道自己一天天在干嘛,我也不是喜欢那里,我感觉回家很无聊,上课很无聊,有时候回家早总是盯着晚霞看,我的近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就这样我的初中两年就这样度过了。

在初三我对自己说,我想早点去社会,但是我又不甘心,我就努力让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逼着自己早上起来背,晚上对着书本看,思考,联系,慢慢的学懂了,坐住了,钻进去了,成绩一点一点的提高,兴趣就越来越浓。一年里挺苦的,但是很充实,每天都有事情做,都有目标考查,终于考到满意的中学。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其实越是内心空虚的,都没有一个特别兴趣的人,越容易拿着手机不放,哪怕是东瞅瞅西看看,也能“杀死”那些过分漫长的时间。

记得有次在课上,老师提供了很多节省时间的办法,让我们尽可能多阅读,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实现多维竞争。

结果一个同学说,他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所以他不知道被节约下来的时间该用来做什么。与其节约时间,不如拿手机“杀时间”。所以,他对老师形容的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完全不理解。

老师听完感慨万分,因为这样说的人不止一个。找到自己的兴趣,努力的钻研下去,才能像谈方琳那样大脑多方面产生链接,脑袋不断更新和开窍

03,浅析谈方琳的成长对培养孩子兴趣的3点思考

霍兰德关于人的兴趣的理念是:人的内在本质中的兴趣,必须在职业生涯的领域中得以充分扩展,期待自己能在适当的生涯舞台上,充分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不仅能安身,更能立命。

谈方琳科技才能创造奇迹,除了个人的先天禀赋,最主要的是父母准确找到了她的兴趣,努力地培养成她的习惯,前面总结了四点,这里谈谈从中得到的启发后想到的三点做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孩子兴趣的方法

寻找孩子真正的兴趣可以说是个工程,得一步步的考察,是对家长耐心的一种考验。因为每个孩子的特性是,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好多家长都对孩子特别多的爱好,搞得耐不下心来考察,就任其发展,这是不正确的。

其实孩子的好奇和爱好不是一回事,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只有尝试筛选之后,当好奇褪去爱好才显现,但这个显现也只是个苗头,还需要家长不断的引导、督促直到孩子习惯性行为养成,才是他真正的职业兴趣。

霍兰德的兴趣性向论是个助力器,可以出其不意的引导孩子走向一个主动、积极的行动方向,进行动态探索。得到自己的代码和有关的兴趣群名称,使得我们带领孩子得以“起而行”地探查,和孩子将来有可能选择的职业的各种事务。

(1)用书面测试的方法

因为人格类型、兴趣和职业密切相关,我们用霍兰德的兴趣性向论六种类型,拿来先考察孩子的人格特质,用六中类型里的共同特征,来明确自己孩子的类别,然后再针对人格属性再考察出孩子的真正兴趣。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社会型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分析:这样的孩子属于外向型,会处理人际关系,沟通力好。他有一个独特的气质是向外观察:看社会、看大众。

兴趣倾向:语言表达,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和表演能力,无论孩子将来做教师、社会工作、主持人等,语言的缜密性、逻辑性都是他最好的底层技能。

企业型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分析:这样的孩子胆量比较大,竞争性强不服输,有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衡量的标准。他独特的气质是有韧劲儿:有主意,坚持心中的梦想。

兴趣倾向:培养孩子的乐器和指挥能力,懂得音调的搭配和谐,无论他将来做企业老板还是竞争升级,这个底层能力都能帮到他。

常规型

共同特点: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分析:这样的孩子心思细腻,条理性好,他最大的特点是:办事稳,讲求细节。

兴趣倾向:培养孩子数学能力,无论他将来做数学家还是文员,这项技能都会很好的帮到他。

现实型

共同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分析:这样的孩子属于钻研型的孩子,具体做一件事情会非常认真。他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

兴趣倾向:培养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或美术能力,这项能力的细致、专心,都会在他长大后切实的帮助他。

调研型

共同特点: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分析:这样的孩子具有科学家的气质,爱思考对学识追求深度,有自己的见解,他最大的特点:钻研,思考。

兴趣倾向: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帮助孩子从众多的科学门类里(图书馆),找到他爱好的一项,如,数学,天文,化学或航天等。专注的去探求,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如,董卿从诗歌里找到快乐;杨振宁从物理中找到快乐。

艺术型

共同特点: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这样的孩子聪慧、快乐,理想化,他最大的特质是:强烈的表现欲。

兴趣倾向: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或唱歌、表演或舞蹈,无论他将来做任何一种工作,这种艺术特质都会很好的帮助他。

然而,大多数人都并非只有一种性向(比如,一个人的性向中很可能是同时包含着社会性向、实际性向和调研性向这三种)。这些性向越相似,相容性越强,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性兴趣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会越少。

通过书面测评孩子的人格特质,在这个区域内找到孩子的兴趣倾向,进行目标型的培养,是很好的一种方法,既避免了没目标的随大流的做法,又对孩子有了一个了解。

另外,我们现在讲底层能力,只要我们认真的对测评分析后,选择的培养目的重视和尽力培养,这项能力一定会支撑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的。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2)用书籍来测评

有一次,杨振宁在演讲时表示,小时候对他启发最大的人叫刘薰宇,偶然接触到刘薰宇的书后,里面有趣的数学小故事、通俗易懂的知识,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兴趣引导着他进入了科学的领域。

杨振宁的读书故事启发我们,领孩子从书中寻找自己的兴趣,是个特别重要的途径,这是无可质疑的事。

2,坚持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探求

(宋) 陆游 《抄书》诗:“储积山崇崇,探求海茫茫。”(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戏在戏中寻不出,教人枉费探求力。”

探求,指探索寻求。泛指人们对陌生事物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并试图找寻到答案的行为。探求意味着深入求精,集中发展。探求者有一句六字秘诀,就是“只做好一件事”钻研得越深,兴趣越浓。

比尔盖茨在谈她的成功经验时说:少年兴趣一生的梦。我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之所以走到其他人的前面,不过是我依照兴趣,认准了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得更完美而已”

只做一件事,可以超越困惑,超越浮躁,超越诱惑,享受执着和寂寞,带给自己的幸福与快乐。“不抛弃,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的用心做一件事,从量变到质变。这看起来简单的做事原则,却能将兴趣发挥的淋漓尽致,最终品尝的成功的美妙滋味。

如果你希冀孩子进入无限的境界,那就引领孩子对有限的事物进行彻底的探索吧!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3,为培养孩子的兴趣创造条件

网红学霸詹青云,高考时获省前五,港中文本硕连读,后来又去哈佛读法学博士,GRE考试满分……读得了司法,看得了金庸,有辩手和律师的严谨,也有半仙的潇洒和追求。

在《奇葩说》短短几分钟的辩论内,她可以从《西线无战事》谈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再谈到《美丽新世界》;即使是一道爱情题,她也可以从经济学谈到法学,娓娓道来,引经据典,但句句都以理服人,逻辑严密。

智慧,独立,不失骨子里的叛逆和浪漫,大俗,大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詹青云。

北大教授、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曾在节目中说道:“詹青云父母借了一百多万,供她去读哈佛的一个学位,她穷不穷?她贫,但她不穷。我们许多年轻人是贫,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有到获取收入的时间。”

年轻的时候,你的视野,你的格局,你的野心,都是通向成功的路,这些更是你宝贵的财富。

詹青云自己也曾这样说过:“年轻人不是替你一个人在谋幸福,不是一个人看开了就可以,他需要为这个世界拓宽边界,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道路越走越宽。是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

除了在经济上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我们还要在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上动脑子积极创建优良环境。

家庭教育是家长生命的展现,是孩子智慧和学习做人的发源地,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主要空间,创建有利兴趣发展和成长的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家庭的活动氛围和生活方式能构成相互作用的心理系统。

就孩子的兴趣发展和成长水平来说,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即学友同伴的关系非常重要。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做好以下几点: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一,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父母角色包含着为人父母在法律和伦理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恰当只既有威望,又能确保对孩子的学习成长的引领作用。家长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在观察中努力,在效仿中阅读思考,所以言行举止都是父母表率的来源。

二,沟通方式的民主化。在家庭中,民主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它含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的修养,有平等讨论问题,不断处事无原则的迁就;有真是温和明确的说出对孩子的感受,不贬损孩子的态度;还有保持一颗童心与孩子共同领略美好事物,和探求心智的乐趣。

三,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一定的期望,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动机促使其更加努力向上,但设置期望目标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分析学霸谈方琳的成功,7000字干货告诉你兴趣是贯穿孩子一生的底


结语:

兴趣是金,坚持是银。家长是引航的灯,孩子是向光的鹰。

科学头脑开挂的谈方琳背后,有着头脑更厉害的父母为她勾勒美好的远景。从小发现和培养孩子一生都喜欢的职业兴趣,是激发他们执着、努力、专注追求的终生目标,这就是谈方琳身上解出的谜底。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