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狂的學大師狂草就不算書法嗎?

胖胖的老李


我覺得書法也是有脾氣的。

就單單楷書的脾氣都不一樣。

楷書,草書,篆書,

尤其差別大

不同的性格適宜不同的書法

不適宜寫狂草的性格

即便寫了

也出不了那個神采

你覺得呢


書法志


這位道友,你的顧慮和疑惑我深有體會。

其實,學不學他們說的那種都無關緊要,他們說的那種形式是一幅作品的章法,大小不一,佈局灑脫。書法作品主要還是看佈局,真沒錯,但書法不只是作品這麼狹隘。

你的字很好,落款的行書也不錯,中規中矩,沒啥瑕疵。

不過我還是建議你涉及一下其他字體,博覽眾長。這並不是什麼追求境界,而是拓展自己的審美。從你說的情況來看,你是個謙虛的人,甚至過於低調了點。至於“大師”太多,也是少數人的,所以不必過於擔憂。適當的時候也要展示一下自己,這是好事。如果真的遇到你說的大師,請用一句話回懟他:我能用歐楷田楷寫心經,你用狂草寫寫看!

書法包含很多東西,作品和格局是其中之一,並不是全部。練字和書法也是不可分割的,如同模擬訓練和實戰一樣,你說算不算書法呢?不僅算,還是必經之路,只是有的人一直停留在路口,而有的人有了自己想去的方向。所以我才建議老兄練練其他字體,書法之美,歐楷田楷無法全部代替。行書也罷,草書也罷,章法也罷,佈局也罷,都是自我的體現,不必過於嚴苛,過於追求。


銀河疼就


這個問題,從你敘述你學書的經歷,你的觀點,我認為就是對一些寫草書的大師的不服氣,隱隱的感覺到你曬出來你的字,是認為自己的楷書很好的了,當然你用了很巧妙的一個問題方式。對這個問題,首先,只要對書法稍微瞭解的人都知道書法藝術有很多的書體,既有狂草,也有正楷,既有隸書,也有篆書,既有行書,也有甲骨文,在裡面沒有說哪一個書體就是最好的,只有按照書法的審美的要求去具體衡量才是對的,就好像李白和杜甫,不能一個字判定哪個好一樣,因為他們風格不同,但都寫到了詩歌的最高峰,所以他們都好。草書在視覺衝擊力,現場表演力,觀賞性,是最強的,而且它對一個書法家的技法能力、性情、學問、人生積澱、感悟、膽量、氣魄等,要求更高,歷史上有草聖張芝、黃庭堅、林散之,甚至毛澤東,但是沒有楷聖,他們的狂草足可以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所以能夠學習擅長狂草的話,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三,對你寫楷書評價。按照你自己說的己有2O年,原來是學歐陽詢的,感覺比較困難,就偏向田英章,對田間章的書法爭論是時下一個非常熱門書法話題,比較基本的觀點是:第一,田老師的字是有一定功夫的,但是去歐陽詢的古樸、高雅己遠矣,普通群眾很喜歡他的字,但是在藝術學校、省級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眼裡卻是一文不值,甚至不屑於談論,就好比喜歡看西遊三國水滸肯定比紅樓夢的人多一樣,但是紅樓夢卻是更高層次的東西。第三,田英章收徒,像古時候一樣,要遵門規,要跪拜,令許多人看著不爽;而且,規定只能學他的字,不能學其他的,更令人所吐槽,導致千人一面,近親繁殖,寫出來的字,蓋住名,分不清是誰的!就如歷史上,正楷曾經變成管閣體一樣。當然有人喜歡,就有存在的理由,正如你所說,你喜歡就好。第四,是對待別人的意見。別人指點你,或者對你提出意見,我認為作為一個書法人,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夠進步,最可怕的的是天然拒絕或者反駁,而並沒有對人家所說的東西進行嘗試,進行研究,就武斷認為人家不好,自己的東西才是正宗,這樣的話,正如魯迅筆下的閨士,只能夠看到圍牆內四角的天空,沒看到外面的廣闊精彩的世界一樣。總之,你喜歡田楷,可以繼續寫下去,當然,對別人的意見,最好不要抗拒,不妨去嘗試一下,或許你才能真正領略真正的書法世界。





文仰山人


第一,所謂書法,就是字的寫法。

第二,有用隸書寫的,有用行草寫的,有用黑體字寫的,有用正楷寫的,也有用魏體字寫的(比如招牌,標語用魏體就比其它字體中用)等等;

第三,所謂狂草,是指草書。會寫草書的,不一定是瘋狂之人。

第四,有些草書,是酒後才寫出來的,顯得愈發狂奔,一瀉千里,比如懷素《自敘帖》是酒後寫的,一個“戴”字佔去幾個字的位置,它單獨成了一行。又比如“長沙”二字非常自然的連接一體,體現了狂草之美和自然流露,果如行雲流水,蒼勁有力,連貫得體,恰到妙處!

第四,狂草,是一種愛好!就象有人愛行書一樣,同樣寫得美,但亦要酒後更加放膽地寫,比如王義之的《蘭亭序》就是一邊聚會一邊酒後書寫的,而成了曠世奇作!


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


你的字不錯,可以試著練練行書,行書適用範圍相對較廣。藝術是為大眾服務的,要老百姓喜歡,所以,不必在乎一些半罐水的論調!把寫字當成一種愛好,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責任,寫好中國人,做好中國人。


廖茂森書法藝術


當然不是。主要是現在處於文化藝術的普及階段,大眾的審美還沒有跟上,致使亂象叢生,大師多如牛毛。真正的高手,都知道學無止境,高山仰止,哪敢自稱大師。

書法能成為藝術,主要是由於它的多樣性,即書法的美是多種多樣的。沒有多種意象美,又怎能稱為藝術呢。

一、在甲骨文到隸書時期,古人追求的是一種秩序美。這是人類本能所追求的一種普世美。

《嶧山碑》的秩序美

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受道家思想和貴族文化的影響,書法開始追求形而上的韻味美。

王羲之《得示帖》的韻味美

三、到了隋唐時期,文人墨客以森嚴法度為標杆,創造了更具意味的秩序美,及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動感美。

歐陽詢《九成宮》的秩序美

四、到了兩宋時期,蘇東坡、黃庭堅等大家突破唐人藩籬,初次將二王書風與魏碑相結合,創造出了有濃重文人氣息的雅緻美。

蘇東坡《渡海帖》

五、進入清代以後,碑學興起。書法中又多了金石氣、萬古枯藤、天趣、恬淡靜穆等等審美意象。

弘一法師《悲欣交集》

多數人只是學了皮毛,才會只看到行草和魏碑的動感美,而忽略了另一種意象美,即秩序美。


明之書苑


你寫的挺好。書法是個大的概念,字體多,標準也多。自然看法就多。每個人性格氣質學識不同,不必一個標準。適合寫楷的人,比較嚴謹、心細,未必適合草書。適合草書的人往往豁達粗獷,也未必適合楷書。當然兼善多體的也有,但少。就像運動員一樣,有練專項有練多項的。因此,楷不必笑草,草不必輕楷,各有各的追求罷了。


掃地僧畫


關於這個說法,不恰當!中國的書法藝術燦爛奪目,光照古今,傳承千古,遠博海內外!不是一種書法可以代表的!書法分多種字體!如: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瘦金,魏筆……細分楷書還有四大家特色藝術:顏、歐、柳、趙、隸書分:秦隸、漢隸等!行書分:行楷和行草!草書分章草,今草,狂草!篆書分大篆,小篆!

目前的藝術界很浮躁!有的人,楷書,行書寫的還不倫不類,沒有章法,便急不可耐大學草書,結果筆力不行,形體不穩,草的一踏糊塗!給人胡亂塗鴉的醜感!找不到美在哪?誠然!好的草書作品讓人:心懷激盪,激情澎湃,愛不釋手,那種鐵劃銀鉤線條藝術,那種張弛有度,那種佈局,那種一氣呵戊,酣暢淋漓,那種起筆收筆之勢,讓無數人瘋狂!讓無數人折腰!歷史上的:張旭草書,驕若驚龍,翩若驚鴻!懷素草書,大開大合,熱烈奔放,亂而有序!近代偉人毛澤東草書,筆力縱橫,氣勢如山,自成一家,驚豔了多少人!但書法基礎不穩,一味追求去草!去狂!只會走彎路,浪費時間,無效果,顯的浮淺無知!我曾認識有幾個書法名家,練楷十餘年,至今從未間斷!也有人是無耐性寫楷書打基礎,去大跨越練草書,錯誤認為一草遮百醜,認為草書是最高藝術,是捷徑!其不知,哪類字體寫好不讓人受益非淺?哪類字體不是名家輩出?即使硬筆書法也引起國人譁然,爭相學習!





穰原詩畫


那不寫狂草的就不是書法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