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 玉君

中國式教育 玉君

中國式教育,我以為可以分為古代中國式教育和當代中國式教育。

首先,古代中國式教育。

一、典範性,比如楊家將代代精忠報國、為國捐軀,以自己的榜樣教育兒孫,代代出英雄;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不惜三次遷居。最終不負初心,培養出孟子這樣的棟樑之材。

二、重要性,至要莫若教子。做為父母,不惜捨棄一切來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三、目標性,至樂莫如讀書。讀書明理做為一個人成長的最大快樂和志趣來培養和堅守,確定了讀書明理的教育目標。

四、責任性,子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基本責任是把孩子教育好。當孩子被人罵成沒有家教時,父母無地自容,悔恨不已,所以教育孩子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五、政策性,舉孝廉,選天下英才而用之。家庭培養人才,人才極具忠、孝、仁、義、禮、廉、恥、溫、良、恭、儉、讓等美德,國家選拔其代表政府管理和服務於國家或一方百姓,把這種美德傳播到國家各個角落。

六、多樣性,古代教育非常重視技藝傳承。私塾、木匠、鐵匠、戲曲、雜技、武術、廚師、中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多點開花,多層次綻放、奇光異彩,一幅生機盎然的教育畫卷展現在眼前。

七、侷限性,相對封閉。偏文缺理,由於交通、信息的不通暢,古代中國教育對外瞭解、交流相對較少,不能讓孩子更能很好地學習其他國家地優秀之處和把美德傳播到世界更遠的地方。

其次,現代中國式教育

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現代中國式教育開放、專業、重視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外語等學科,使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增強了國力,讓中國揚眉吐氣,驕傲地屹立在世界之林。

二、應試教育褒貶不一。應試教育在建國初期和特殊需要時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能快速選拔、培養出社會建設和軍事戰爭所需要的人才。但隨著人才已經很好的滿足了這些需求,這樣的教育就失去了優勢,學生唯考分第一、唯上大學第一,忽略了基本的素養教育、忽略了社會的多元化需求、忽略了人本身的差異。而培養出來的人沒有特色,一個崗位會有無數人競聘,因而失業率居高不下。

三、中國本土文化教育不足。由於趨於西方化,中國本土文化的教育出現了不足,甚至很多學生都大學畢業了,還沒有完整地讀過《論語》、《道德經》、《易經》、《黃帝內經》、《六祖壇經》等中國文化經典書籍,讓中國孩子失去了文化自信,甚至成為文化的乞丐。

四、道德教育的缺失。由於所有的精力傾注於知識學習,因而忽略了道德教育,讓孩子逐漸養成為一個精緻的自私主義者。

五、綜合素質教育缺失。由於獨生子女的緣故,很多孩子游手好閒、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遇到困難,一哭、二鬧、三跳樓,真真是個小皇帝,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再次,理想的中國式教育。

一、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多層次、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在因材施教、因需培養的大原則下,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形成人人接受教育、人人願意接受教育、人人快樂接受教育教育、人人分享教育成果、人人進入終身教育體系。

二、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以身作則、剛柔並濟、寬嚴結合、 就事論事、以愛為本、相伴成長教育理念的完善。

第一、有規可依, 養孩子猶如養樹,從小就立下規則,規則不僅是不允許做什麼,重要的是激勵做什麼。比如學習文化知識、體育運動、家務勞動等良好習慣的規定及形成。家庭、學校、社會要不斷召開規則制定、修訂會議,形成決議,便於大家協同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逐漸地歡迎孩子也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融入美好的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很好地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

第二、有規必依,制定好規則,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必須執行,當孩子逐漸把規則養成習慣時,規則不但不是束縛,而是舒服了。

第三、執規必嚴,執行規則的時候必須嚴格,不能出爾反爾,懶散鬆懈。當然這個時候必須全家、全校、全社會同舟共濟、一鼓作氣。

第四、違規必究,執行規則時,必須按照獎懲條例不折不扣地進行,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正確與錯誤,及時地修正自己的心態與行為。

第五、以身作則,這是關鍵之關鍵,打鐵還需自身硬,子不正焉能正人。要求孩子的規則家長、老師、公眾首先努力做到,實在做不到的要向孩子說明並請求孩子原諒。讓孩子知道您的理由很充分,獲得孩子的理解和認可。這種公平、公正的良好家庭、學校、社會氛圍會很好地激勵孩子的規則通行和自我管控意識。

第六、剛柔並濟,這是生命地節奏,也是教育的進行曲,根據孩子理解規則、執行規則的不同態勢給與不同強度的引導、激勵和處罰,掬上善若水之心,行驚濤駭浪、靜謐舒暢之流,載欲行萬里之舟。

第七、寬嚴結合,根據孩子的身體、心理特徵,甚至天氣、國家、學校、家庭一些特殊事務階段,給予孩子寬和嚴的規則執行尺度,這便是上升到帶娃的藝術性高度了,需要家長、老師、社會工作者細心地觀察、耐性地引導、智慧地激勵、準確地懲罰。

第八、就事論事,教育孩子不能芝麻西瓜打成一鍋漿糊,前後左右各種事件嘮叨不夠,簡單地只對眼前的事情進行輔導、輔助、讚美、批評與忠告。

第九、以愛為本,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必須以愛為本,是真愛哦。這個真愛是精確洞悉孩子的成長要素,然後去澆灌、潤澤、激發其自身的生命力,明確孩子是他自己生命的主宰,是他(她)要健康地成長、要幸福,而家長、老師、社會工作者做好配角就好了,千萬不能代替。更不能籠統地憑感官感覺行事,必要時淡化血緣關係、親友關係,真正避免愛不夠和愛過頭。

第十、相伴成長,孩子是個自主獨立的個體,但絕對不能遊離在家庭、學校、社會之外,和諧、合作、充滿愛和正能量的家、學校、社會,是孩子永不枯竭的源泉和力量來源,無論成功與失敗、病痛與歡欣,隨時都有父親堅實的胸膛、母親溫暖的懷抱、老師辛勤的哺育、社會關愛的目光,給與孩子溫柔地嚮往和甜蜜地滋養。說得很多,做起來需要一點一滴。

潤物細無聲,

嫩樹也迎春,

以道行德勵,

真心養真人。

三、大興教育、舉國之力做好中國式教育。一個騰飛的中國、一個不倒的華夏民族,教育必須為本,必須舉全國之力、全民之力做好中國自己的教育。

山高水遠不畏難,

巍巍中華敢登攀。

教兒育女須知本,

本立道生幾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