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天津和青岛都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青岛2019年初提出“学深圳赶深圳”,要把青岛建设成为北方创新龙头的宏伟目标。那么,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的天津和青岛相比,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下面,我们对两个城市的硬实力进行比较。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一、天津和青岛地位与定位

天津市地位和定位:国家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天津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1561.83万人,城镇化率83.48%。

青岛市地位和定位:国家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副省级城市,首批开放城市,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青岛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青岛市下辖7 区3市,总面积11282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939.43万人,市区人口635.25万人,城镇化率73.67%。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二、高等学校数量和实力

天津市拥有30所本科高校,外加校本部设在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分校和即将建成的中国核工业大学,共有33所。另外,北京科技大学设立天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很多高校在天津设研究院。天津拥有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985高校,天大、南开、天津医科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4所211大学。天津大学还设深圳、福州省外校区。

青岛高校数量说法比较混乱,实际上青岛现有本科院校13所,其中985和211都是2所,即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校实力肯定是天津强于青岛。

但是,青岛正积极学习深圳经验,近几年大力引进全国知名高校在青岛设立新校区。目前有中国社科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外经贸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剑桥大学、天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30多所知名高校与青岛市政府签约设立青岛新校区、分院、研究院等,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超过了50所。未来看,青岛高校研究实力和研究成果数量有超过天津的趋势。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三、科研机构数量

天津作为直辖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数量实在太多,青岛无法相比。天津目前仅国家级科研院所数量就已超过170家。青岛只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2家,其中含中科院3个所。2018年以来,天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无人机应用研究院、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1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中国核工业大学、血液病和中医针灸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另外,天津市已与中国工程院、军事科学院在津共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新设国家生物科技创新研究院,并与北京高校、院所在津共建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四、创新企业数量

截止2018年,天津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29家,青岛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12家,在北方城市中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天津高新企业数量比青岛多,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智能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新材料等领域优势明显。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五、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

天津上市公司51家,从分布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的公司数量最多,有7家;其次房地产业有6家公司;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5家公司,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各有4家公司,批发业、开采辅助活动业各有3家,港口物流2家,其余行业大多为1家。

青岛拥有上市公司38家,从分布行业看,IT和通讯相关6家,电器和自动化4家,金融、批发及商业、制药、新能源、体育、港口及物流、环保各3家,食品2家,其他行业共5家。

从上市公司数量看,天津明显多于青岛,从上市公司分布看,青岛无一家房企,产业分布广,特别是新兴产业比天津强,青岛上市公司名牌更多,质量相对更高。

总体看,天津和青岛这两个城市上市公司数量比国内先进创新城市明显少,比如北京340家(真正的北方创新之都),上海301家, 深圳292家,苏州143家,创新企业发展仍不足,要成为北方创新龙头城市尚存不少差距。

天津和青岛,谁能成为北方创新龙头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申请专利数等创新软实力比较不在此详细比较,从硬实力就可以分出高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