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大氣,才能成大器!

做人大氣,才能成大器!


宋朝

有一個叫呂文靖的人,他有四個兒子,二兒子叫公著。在四個兒子年紀還小的時候,有一天,呂文靖對夫人說:"咱們的四個兒子將來都能成才,但不知道哪個是宰相之才,我要考驗他們一下。"


於是,當四個孩子都在院子裡玩耍的時候,呂文靖吩咐一個小丫環,手裡拿一件玉器,走到門邊的時候,故意將玉器掉落在地上,玉器就碎了。


這時,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孩子"啊呀"了一聲,急忙去報告夫人,只有老二公著,凝然不動聲色,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呂文靖見此情形,就問公著:"玉器碎了,你為什麼一點兒也不著急呢?"公著平靜地回答:"已經碎了,急有何用呢?不如不去想它。

"呂文靖於是告訴夫人說:"公著這個孩了,將來可當宰相。"後來,公著做官果然做到了宰相。

做人大氣,才能成大器!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論一個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業是大是小,身份是顯是微,一個人的魅力如何,關鍵看“大氣”與否。


大氣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範、態度、氣質、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外散發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大氣是一種納百川、懷日月的氣概,一種從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氣量,一種成熟寬厚、寧靜和諧的氣度。


仔細分析,人的大氣,主要表現在對人、對事、對己三個方面:


其一,對人,要寬容,不要斤斤計較。


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歷史上的成功人士則都具有化敵為友的本事,容人、識人、用人的胸懷和雅量著實令人欽佩。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恆公、唐太宗李世民都是這樣具有“大氣”風範的人。


其二,對事,要超脫,不要深陷其中。


人的一生,碰到的事太多了。幾乎眼睛一閉,一睜,碰到的都是事。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生。


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太當回事兒。

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於色,樂顛顛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焉頭耷腦。遇事不敢擔當,怎麼能成大器?


其三,對己,要豁達,不要小肚雞腸。


一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吃虧啦,受委屈啦,想不通啦,常有的事。同事出言不遜輕慢了你,單位辦事不公傷害了你,領導舉止言談沒給你面子,這都算不得什麼,都要豁達以對,淡然處之。


倘若整天圍著自己那點兒小九九打轉轉,時時算計自個兒的利害得失,甚至以一己得與失作為好與壞喜與憂的標準,心胸如此狹窄,怎麼能成大器?

做人大氣,才能成大器!

怎樣才是大氣?


大氣是一種糊塗。不因貪小利而失大節,保持內心的大原則,看似糊糊,內心亮堂。


大氣是一種忍讓。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屈己尊人,以德報怨,不輕易拿自己的涵養挑戰別人的淺薄。


大氣是一種淡薄。坦坦蕩蕩,身正為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金錢名利浮雲過,我心自有明月在,心如止水觀日月,目似明鏡看春秋。


大氣是一種從容。心態陽光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穩重沉靜,堅韌不拔,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敢色。


大氣是一種境界。戰勝小我,成熟大我;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制怠戒惰,常思責任;寵辱不驚,戒驕戒躁。


大氣的人,有著幽蘭的清雅,竹子的氣節,松樹的風格,寒梅的傲骨,大山的渾厚,大海的淵博。


人生一世,草木一種,精緻做事,大氣做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境界。有大氣者方能成大器,有大氣者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24小時內刪除並表示歉意。

閱讀是一種習慣,分享是一種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