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紅一綠”交相輝映 特色產業強縣富民

□盧秀靈 蒙麗陽

“到2019年底,田陽縣芒果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總產量27萬噸,年產值15億元。”“全縣番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2.4萬畝,年總產量60萬噸,預計年總產值可達12億元。”……近日,田陽縣曬出2019年“全鏈條”脫貧攻堅總結報告,該縣2019年特色產業促脫貧成績斐然,“一紅一綠”小果蔬功不可沒。

自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吹響以來,集“老少邊山窮”於一身的田陽縣咬定目標、苦幹實幹,依託本地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明確番茄和芒果“一紅一綠”產業的主導地位,以發展芒果番茄產業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收西紅柿,6月至9月收芒果,助農增收不斷檔,彰顯特色產業減貧帶富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受番茄、芒果產業輻射、帶動,全縣8450戶貧困戶33775人脫貧致富。

今年3月9日清晨,田州鎮興城村的田間地頭開始熱鬧起來,村民們在自家地裡忙著收小番茄、挑揀,運輸小番茄的三輪車排成長龍,一眼望不到頭;在村頭的收購點,50多家收購商忙著收貨,小番茄交易紅紅火火。“一天有二十人左右來賣果,一天能收購2到3萬斤。”收購商滕老闆一邊忙著稱果一邊說:“這裡的小番茄賣相好、口感優、產量大,很受歡迎。”

該村的小番茄受到消費者青睞的秘訣就在於成立了興城番茄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實行“品種、播種、技術、管理、標識、包裝、質量、銷售”的“八統一”生產經營模式,改變了一家一戶“散、亂、差”的生產經營狀況,番茄產量、品質和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2019年,合作社成員僅秋冬蔬菜一項年人均純收入預計超1.5萬元,興城村也先後榮獲廣西“番茄村”“全國一村一品(番茄)示範村”等稱號。

興城村的改變只是田陽縣創新方式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在星級合作社帶動的同時,該縣還積極推動星級示範基地建設、星級致富帶頭人選拔,打造了20萬畝農林生態脫貧產業核心示範區、現代特色農業果蔬產業示範區等特色產業大基地,精選出186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給予金融、產業、農業等方面扶持,並開展跟蹤服務,確保其發揮減貧帶富作用。

不僅“種得了”還要“管得好”,產業技能培訓全覆蓋,是破除果蔬產業發展瓶頸的一劑“良方”。

巴別鄉位於田陽縣南部大石山區,自然環境惡劣,貧困人口眾多,貧困村屯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增收渠道非常單一。“要種早幾十年前都種了,還等到今天?”巴別鄉的群眾眼看著河谷平原一帶農戶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是乾著急,著急石頭縫裡種不出果樹,著急自家只會種早稻晚稻沒有技術種好番茄。

2017年8月,轉機出現了。

自該縣開展“換位沉底解民憂促脫貧”以來,縣水果辦技術員發現,由於缺少資金等原因,該鄉很多貧困戶沒能種上芒果嫁接苗,而以種植實生苗為主,產量低下。“憑著幾十年的積累和過硬的技術,在山區發展芒果種植,帶動群眾脫貧,我們有把握!”縣城來的技術員農誠海的一番話,讓山裡的貧困戶開始有了盼頭。育苗、防蟲、修枝……農誠海手把手把技術傳授給貧困群眾,芒果種植在巴別鄉從無到有,從沒技術到高產量,從2014年始種的650畝到2017年的1550畝,僅僅用了3年時間。截至2019年底,巴別鄉含芒果在內的水果種植面積達7500畝,輻射貧困戶2100多戶7100多人。

同時,該縣積極整合中央和自治區各項優惠政策,因地制宜出臺10多項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配合扶貧小額信貸等各類“金融助推器”,打出一連串政策“組合拳”,解決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的後顧之憂。

“酒香還怕巷子深”,種出來的好產品,賣不出去怎麼辦?

為消除貧困戶的顧慮,該縣通過建品牌、建渠道、建市場,提高產品知名度、產量以及物流配送服務,帶領貧困戶的“土貨”賣向全國。如今,在華潤萬家、家樂福等全國超市各大賣場,田陽的芒果、聖女果及果脯製品都佔有一席之地,這得益於廣西壯鄉河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產品追溯體系。不僅如此,該縣還建立起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壯鄉河谷公司、中國—東盟現代農業物流園等具有大規模冷鏈的物流企業,使芒果、番茄產業形成完整的“種植—收購—包裝—運輸”鏈條。2019年,全縣通過以綜合批發市場為代表的渠道流通的芒果超過12萬噸,從“超市挑”變成了“挑超市”,真正實現了“農超對接”。

經過多年的實踐,田陽縣逐漸走出了“短平快保收入,上產業促脫貧,打造就業空間,解決後顧之憂”的“全鏈條式”精準脫貧新路子,全面輻射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推動“三產融合”,以脫貧攻堅引領經濟發展,努力使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實現“腰包鼓起來、日子火起來、笑臉露出來”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