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前一陣看了一篇文章,說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區別,連日常菜市場買菜也拿出來作出了比較,看完發朋友圈,大家都笑翻了。後來有北方朋友說,其實挺寫實的,南方菜市場蔬菜瓜果品種多,而且服務態度普遍都很好。

就比如說你去買肉,在南方菜市場可以幫你把豬肉切成薄片,買雞爪也會幫你把雞趾尖給剪掉,買雞腿可以幫你剔骨,甚至你說想吃酸菜魚自己在家做,去賣魚的魚攤上告訴老闆,這魚是用來做酸菜魚的,老闆二話不說立馬幫你把魚骨都剔掉,用不了幾分鐘一份不帶魚骨的純魚片就做好,手起刀落那服務是相當到位。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南方的菜市場是個充滿人情味與煙火氣息的地兒,在大小各種菜市場裡,你總能找到驚喜。今天就來看看,帶了100塊去菜市場買菜的我,都買了些啥?發了個圈,北方朋友都說:你們買菜就是精緻,量少,一次買一頓,咱大東北買菜一次能買一噸。沒事說著玩,但也確實有對比,至少在買菜的分量上來看是比較明顯的。

【耙耙柑】

四川的耙耙柑今年都很便宜,市場門口都有幾檔賣水果的,耙耙柑6元一斤,挑了7、8個掂起來較沉手的,說明水分足,水果花了28塊。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土豆】

土豆挑了2個。啥?只買2個?沒錯啊,土豆久放就會發芽,而且價格也便宜,1塊5一斤,挑2個吃一頓就行,哪天想吃了再買兩個,要新鮮。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銀絲菜】

這菜叫銀絲菜,乍一看以為是娃娃菜,其實有點不一樣,菜頭比較尖,娃娃菜比較嫩黃,都是同一類大棚裡種植出來的白菜類,買了2個,薑絲鹽水煮味道很清甜。兩棵銀絲菜4塊5。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西紅柿】

本地西紅柿,個頭不大,紅彤彤的,我就喜歡這種本地西紅柿,2塊99一斤,挑了6、7個,還不到4塊錢。前幾天還有朋友說他們那的西紅柿要4-5塊一斤,不便宜。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胡蘿蔔】

胡蘿蔔買了2根,和土豆一樣,只是家裡日常備上的一些蔬菜,不用買太多,平時涼拌也就小半根,或者用來煲湯也就用上1個,2塊錢一斤的胡蘿蔔,這正好一斤。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辣椒】

辣椒挑了4個,打算中午用來做辣椒炒肉的,買了兩個紅的兩個綠的,切成絲。這辣椒也不貴,3塊5一斤,挑了4個還不到3塊錢。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本地春菜】

春菜,就是芥菜一類的菜苗,春天必吃的春菜,用來煮菜湯或者清炒都特別好吃,一把春菜5塊錢左右,煮湯可以煮一鍋。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手撕雞半隻】

廣式手撕雞,半隻28塊,菜市場的熟食燒臘店裡一般都有燒鴨、叉燒、豉油雞、白切雞、鹹雞或者手撕雞這些,都可以買半隻,甚至1/4的分量都可以,而且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可以隨你挑。喜歡吃肥一點的一般都挑有雞腿的下半部分,喜歡吃瘦一點的,一般都挑帶雞翅的上半部分。再拌上店裡招牌的蔥姜油,買回家再加熱一下就可以吃啦。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滷豬耳】

買了一小塊滷豬耳,花了16塊,一般豬耳也是可以對半切開,而且還能把豬耳切成薄片,喜歡涼拌的,老闆還會問你要原味的還是麻辣味的,都可以拌好了裝上。我家還是喜歡買回來自己調味涼拌著吃,倒也很方便。

週末買菜髮圈,朋友:南方人買菜買一“頓”,北方人買一“噸”

揣了100塊去菜市場,買了肉和蔬菜還有水果,也只花了70、80塊,發了圈,大家都說在南方菜市場買菜就是好,要多少稱多少,哪怕你只買1塊錢小蔥1塊錢香菜都是會稱量給你的,像肉類熟食,還會切好了調好味,服務到家。

其實南北方買菜不同也是因為地理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哪裡好都不如自家好,大家說呢?

黑貓的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圖文原創,盜圖必究!

與你分享每日家常菜和一日三餐的細枝末節,認真生活,好好吃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