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生活像是一場自編自導的獨幕劇,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方能換來經久不衰的掌聲。

——寫在前面

前久,因為工作上的原因,自己感到非常失落和迷茫。於是,拿起手機和原來的一位好友語音聊了很久,瞬間豁然開朗。放下手機,不再感到悵然若失,卻突然想起這位朋友的故事,雖然剛三十而立,卻始終勵志向上。

於是,趁家人熟睡之際,我偷偷地將它寫下來,希望能帶給更多人溫暖。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01.條件貧困,讓他更懂得生活的不易,學會自強不息


認識這位朋友,是在大二的時候,那時候一起在學校的新聞中心做學生記者。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偏瘦的中等身材,皮膚稍有些黝黑,但說話做事卻多了幾分超越同齡人的成熟穩重。後來相處久了,成了好朋友,也知道了他更多的經歷。


他的家鄉在貴州,生長在一個普通而艱難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農民,有個比自己大三歲的哥哥和一個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家庭條件一直很艱苦,務農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主要種植菸葉和玉米。父親偶爾會幫別人家打些零工來補貼家用,有時候幫忙犁地,有時候幫忙做木活,但日子依然清貧,特別兄妹三人的學費是最令父母頭疼的事。


他曾說,"那個時候看著父母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很多次和父親說過自己不想讀書了",但父親每次的回應都是,"只要你們好好讀書,以後有出息了,再苦再累我們都覺得高興"。


他知道父母是因為文化少,現在只能種地吃了不少苦,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重複他們的人生。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是讀六年級的時候,母親因為勞累過度而昏倒在農地裡,幸虧父親發現及時搶救才無大礙。而那天恰好是六一兒童節,拿到人生中第一張"三好學生"獎狀的他,本來期待著父母的喜悅和表揚,但回來後卻哭的泣不成聲。他說,那天晚上自己躺在房頂上沉默了很久,也下定了一個決心,要加倍努力學習,以後讓父母過上很好的生活。


有一次看他的隨筆,曾這樣寫到:


貧困讓我比一般的同齡人更深刻的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讓我學會了處理同齡人不曾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也讓我懂得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學會拼搏與奮鬥,學會自強不息。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02.以夢為馬,家庭、學校和老師的愛,激勵努力生長


"小時候,我有過很多夢想,燦爛如天際流星,雖不實際,卻透著無忌童真,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師、家長的教誨,知識的不斷增加,我明白,仰望星空,必須腳踏實地。"


在不懈的努力中,從小學到高中,他一直學習名列前茅,多次獲得校級三好學生、市級三好學生等榮譽,也受到了村裡鄉親們和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高考前夕,他曾自勉:清燈苦夜冷相連,閉窗不聞讀聖賢。十年厚積薄發日,六月衣錦好還鄉。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0年他順利考入北方的一所985高校就讀。但接到通知書的時候,他既欣喜又擔憂,喜的是終於考入了大學,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憂的是那年哥哥已經步入大三,妹妹步入高二,看著日益年邁、兩鬢已添白髮的父母,他感到既心酸又迷茫。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父母看出了他的心思,經過東拼西湊,最終那年夏天他邁進了大學校門。但緊張和不安還是莫名地圍繞著他的內心,因為他手上的錢幾乎只夠交住宿費,交完後生活費已所剩無幾。幸好,班級的輔導員在整理新生信息時,瞭解到了他和其他幾個來自邊遠地區同學的情況,便通過學校的貧困生資助綠色通道,為他們一起辦理了國家助學貸款,並優先將學校的助學金也給了他們。這讓他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也給他的心靈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子。


後來在大學的四年裡,他不僅很用功地學習每一門課程,還經常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並在學校申請了兩份勤工儉學的工作,有時還去餐廳幫忙端盤子、洗碗,做過四份兼職。大學畢業,他幾乎拿到了所有的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很多的先進個人,並以專業排名第二的成績獲得外校研究生保送資格。


快離校的時候,新聞中心的老師和所有學生記者進行了一次聚餐,我們都參加了,十分開心與不捨。結束的第二天,老師們便接到校領導的通知,要組織對優秀畢業生開展采訪,給學弟學妹做榜樣,而他,毫無疑問地成了其中之一。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依然記得,那天我們正好在一起值班,其中一個老師就說:"你真的太努力、太勵志了",但他卻回答,"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讓我驚訝而深思。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生活本如是。沒有經歷過流血的手指,便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沒有懸崖摔斷的苦痛,便不能練就一雙堅強的翅膀。大浪淘沙,方顯英雄本色,歷經磨難,才能成就偉大。


03.步履不停,遵從本心選擇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奉獻


畢業後,他通過保研去了北京的另一所大學,我考回來了南方的一所學校接著讀書,但依舊保持著聯繫。讀研期間,他依舊是那麼優秀,研二的時候就發了好幾篇核心論文,順利拿到畢業資格。而選擇就業的時候,卻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本以為他會選擇繼續深造或者留在大城市的,卻回來家鄉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當時問過他為什麼?他說自己也糾結和猶豫過,但有一天突然想起大學畢業時校長在畢業典禮上說的一句話,"希望你們以後步入社會,不僅是一個物質上有能力的人,更是一個精神上有情懷的人",於是心中便有了答案。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回來後,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的面貌,他經常白天去入戶、下地瞭解情況,晚上就爭分奪秒地研究國家政策和材料。慢慢地,他帶著父老鄉親搞大棚、修路,開辦鄉村文化普及課,做了不少實事。有時也會在朋友圈發發圖,看得出來他內心由衷散發的滿足感和快樂感。


雖然前年夏天因為勞累生病了一段時間,但聽他說,那期間很多鄉親們都經常去看望問候他,讓他感到非常溫暖和值得。


去年年初,他和以前的一個高中同學結了婚。如今三十而立,聊起未來的想法,他說希望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繼續去創造美好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豐盈。

所有勵志的背後,其實是生活所迫|人物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