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電影劇照

《熱帶雨》於2019年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後並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獲得“穆榮譽最佳影片”,因影片本身贏得的好口碑自然也成為了今年備受期待的華語片之一。導演在29歲那年獲得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成為新生代導演裡最有潛質的一位。陳哲藝本身的產片量不多,但每部電影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是由於陳哲藝的電影很多是根植於自身的經歷,再通過角色本身帶有的文化屬性與劇情對現實的隱喻去抓電影的立意。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導演陳哲藝與電影主角們

這部影片講的不單是阿玲跟韋倫單純從開始到結束過程的師生戀情,而更多地是向我們描述平行線上的一對師生是在社會環境下怎樣有了交集併產生了感情上的羈絆,通過兩個家庭背後的故事表達出對社會有著更深層次的電影立意。所以我想就故事的情節,對社會的思考和情景調動的細節三個部分來淺析這段禁忌的“師生戀”背後導演是怎樣讓觀眾去發現去思考電影更深層次的立意的。

也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談談讓讀者在離開電影之外對自己人生的抉擇有著更深層次的的延展和思考。

故事的情節:讓彼此相似的生活狀況在交集時由孤獨產生感情上的羈絆融合在情節的推動之中,讓劇情更加豐滿和完整。也側面闡述了因孤獨上的依偎而產生的感情,總是短暫的。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韋倫跟阿玲在公交車上


孤獨是感情的催化劑:女主阿玲是一名嫁到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華人中文老師,同時也是一名東方傳統家庭女性:對家庭負責和對婚姻隱忍。

極力維護現實中與丈夫貌合神離,名存實亡的婚姻,阿玲是處於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中年危機孤獨時期。

男主韋倫是阿玲的學生,熱愛武術,崇拜成龍。他學中文是因為父母的意願,但父母長期缺席他的生活,在他家卻是沒有半點家庭溫馨存在的跡象。對於韋倫來說,他是一個處於青春迷茫期且極度缺乏愛的青春少年。

處於人生最艱難兩個階段的兩個人在孤獨的層面上極度相似,相處中有了回聲,情感上有了依賴:阿玲從講臺上補課到課桌上分吃榴蓮,阿玲把韋倫帶回家補課,跟癱瘓的公公共進晚餐,阿玲帶著公公去給韋倫的武術比賽加油助威,在“慶功席”上三人其樂融融,我們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像極了一家人。韋倫在阿玲身上找到了缺席已久的襁褓般的愛,阿玲也在韋倫身上自己釋放母性慈愛的空間。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與韋德在課桌上一起補習一起吃榴蓮

但隨著情節的推動,彼此由於生活的不同,在感情裡面角色投入的狀態不同,甚至連幸福痛苦的表現方法都不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感情始終是脆弱的:韋倫對阿玲的感情是莽撞的,卻是坦誠的,帶著孩子般的真誠的而阿玲對韋倫的感情是寬容的,知性的,也是剋制的

孤獨上的相互依偎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同個世界的人,他們感情上的薄弱,也註定這段戀情只是曇花一現。

對社會的思考:當我們在追逐“城市速度”的同時,我們的文化身份跟生活節奏能否同時跟上且容於同一輛列車之中?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學校學生對漢語文化的不重視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阿玲基本在公共場合都是講漢語,不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無論是在對學生講課或和同事閒聊。而片中不論是校園還是校外,都可以直接感受到社會對漢語文化的不重視甚至說是排斥,就算韋倫學習漢語,也只是方便以後到中國做生意。而片中新加坡對漢語科目的不重視其實也跟我們中國校園教育系統裡面相對的對文化科不重視一樣,這難道不是一種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速度“而衍生的功利性文化失衡嗎?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阿玲的母親多次跟阿玲提起讓她改國籍的事,因為阿玲是馬來西亞人嫁到了新加坡,改國籍方便很多,而國籍的問題也是阿玲生活所焦慮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以另一個國家的公民身份在另一個國家裡面工作生活,而移民問題也是近幾年或者說一直以來的熱門話題,比如前陣子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便引起了熱議,這個不予置評,但條例的目的有一點便是選擇性輸入國外人才,輸入國外勞動力。外國人數基數大,人才自然也是不少,只是不滿足現在的國家發展需要,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國的人才流失量也大,通俗點說就是“留不住人才”。我想其中有一個原因便是素質教育下被扭曲的功利性教育。

文化是潛移默化的,但當我們在功利性教育環境下我們培育的種子又讓他們不去選擇功利性的土壤呢?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媽媽問改國籍的事


導演陳哲藝在我們看到個人問題的時候,也看到背後的家庭問題,從而能讓我們每個人引起共鳴的是個人身上存在的社會問題,不禁讓我們思考:在我們不斷加速,不斷奔跑,不斷趕路的同時,我們的文化身份屬性是否跟“城市速度”相匹配?


情景調動的細節:情景畫面的調動,還原了電影人物的真實情感,也刻畫了導演的人文情感,既提煉了主題也昇華了電影的基調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和韋倫在雨中”分手“


《熱帶雨》是電影名字,我們知道熱帶雨的天氣,就是來得快去的也快,說來就來,說去就去,似乎跟我們心境起伏一樣,所以我覺得心情受情景影響,但與天氣無關。電影的幾個情景的調動跟細節就很有意思:

教韋倫寫“幫”字:我們都知道,公公生活不能自理,靠家裡請的護工跟阿玲跟兒子照顧。但在韋倫遇到不會的字時,他推著輪椅到韋倫身邊用手在韋倫胳膊上比劃,教他寫。而在韋倫的“慶功會”上,韋倫一點一點喂著公公吃東西。這些讓我們在他們死水般的生活中看到了愛激起的漣漪,這與公公死後,兒女就爭家產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和韋倫和公公三人在水果攤上“慶功”


公公在電視機前看的基本是國語片跟時事政治,在有一次鏡頭拉近電視機的時候,畫面播放的是一部老片《俠女》,公公看得津津有味。還有一次阿玲在發現丈夫外遇後在公公面前偷哭的時候,公公讓阿玲看看牆上掛著的字畫“笑”字。這個家裡公媳的關係彼此惺惺相惜,比父女關係還讓人感動,而在公公的靈堂上,丈夫便帶著新歡給公公上香,更加證明丈夫是個自私,絕情的人,更加烘托出阿玲平時生活的痛苦與絕望。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幾句對話道破了這場貌合神離的婚姻


還有一個就是片中的床戲部分,這段床戲似乎歧義很大,有說是強姦,有說是愛。從在講臺上補課到坐在旁邊邊吃榴蓮邊補課,我想阿玲跟韋倫發生性行為是一種水到渠成。但不管怎麼說,這次性行為讓二人的感情再次迴歸現實,提前終結這段感情。

而電影還沒開始前,序幕便在雷雨聲中拉開,讓我們一開始就籠罩在陰鬱的電影情景之中,阿玲在車裡打針的時候,去醫院檢查身體跟接到醫院的結果報告的時候也在雨天,在學校的時候也多是雨天,在公公去世的那天是雨天,在第一次送韋倫回家跟最後跟韋倫“分手”的時候也是雨天。

在家照顧公公的時候,基本每次都是雨過天晴(窗玻璃電城還有雨跡),在帶韋倫回家補習的時候也是雨過天晴,在大多數送韋倫回家的時候也是晴天,跟公公去看韋倫比賽回來的“慶功會”上也是雨過天晴(路面還是溼的),從新加坡回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是晴天。

所以,我們發現,阿玲在面對名存實亡而試圖挽救的婚姻,面對社會不甚重視甚至冷落的工作,情景總是發生在陰雨天氣,而面對對自己有溫度,多生活有態度的人面前,卻總是雨過天晴,而在離婚後,離職後回到自己的故鄉,迎來的是明媚的陽光。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抬頭看看久違的陽光


總結一下:《熱帶雨》並不是一部單純的浪漫愛情電影,在這種“禁忌之戀”下,我們看到的不應該只是“戀情”。《熱帶雨》用一種“雨型”做影片名字,是一語雙關的手法講述了因為“補習”而彼此有了感情上羈絆的“師生戀”的故事,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在感情上有了依偎,是孤獨的產物,這種感情不是“愛情”,稍瞬即逝。

“熱帶雨”來的快去得也快,說明了這段“禁忌之戀”也是如此。而更深層次也說明了在我們生活中,特別是在“城市速度”快節奏的我們自己,我們是否也有著許許多多“快銷”式的煩惱與焦慮,當我們沒及時處理卻又在別處堆積的時候,我們便走入了困境。

《熱帶雨》:這場熱帶雨,蘊含著對倫理戀情和對人生身份的思考

阿玲回到馬來西亞

而我們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何嘗不像陰雨天,但只要生活還有愛,還有希望,還有寄託的時候,我們自得在困境中學會去擺脫,學會去捨棄跟接受,我們總能慢慢得從困境中走出來,去擁抱生活,沐浴陽光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