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人民是什么

人民到底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根据百度百科,在某一思维对象领域,思维对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种是同类分子有机结合构成的集合体,另一种是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组成的类。前者属于集合概念,后者属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只反映整体,而不反映构成集合的个体。而非集合概念则反映个体。如果根据这个定义,人民属于集合概念,但也不能绝对的,有时候也要考虑具体的语境。

如果人民属于集合概念,那么在《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厂员工是否是人民了。如果细分,汉东人民由大风厂人民和非大风厂人民组成。大风厂人民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大风厂的员工是组成大风厂人民的重要成分,但大风厂员工不等于大风厂人民。大风厂人民还包括大风厂的管理人员,比如老板蔡成功,他也是大风厂人民的组成部分。那么谁能真正代表大风厂人民的利益了?蔡成功还是大风厂员工?还是蔡成功和大风厂共同?亦或是大风厂每一个职员”?人民属于集合概念,那么代表大风厂人民的利益应该是蔡成功和大风厂职员了。假如两者利益发生冲突了,那么谁又能代表大风厂人民了。蔡成功还是大风厂员工?如果蔡成功可以代表,那么他将大风厂的股权做抵押向山水集团借款就没问题。如果大风厂员工可以代表,那么他们为了争取自己的股权而进行的抗争也就合理合法了。剧中出现的问题,其实就是人民这个概念产生的。作为集合概念,每个人都可以代表,大风厂的每个人都可说这是大风厂人民的要求。他们都可以打着“人民”的旗号谋取自己的利益。

除了大风厂员工外,陈岩石也掺和进来了。大风厂本来是他之前蹲的点,大风厂改制一直是他在抓,尽管退休了,但是仍然不忘初心,继续发挥老干部的余热。陈岩石参与进来,他是向着大风厂员工的,当初的改制,也是希望能够让他们受益。陈岩石也可以向外诉说,自己是代表大风厂人民的,并且是维护他们利益。在这里,陈岩石的利益与大风厂员工的利益高度重叠,他说代表大风厂人民的利益实际上就是代表那些员工的利益。前面已经谈到,大风厂人民不只是那些员工,虽然他们占了大多数,可是不应该用多数决定少数的方式,进而得出大风厂人民就是大风厂员工。陈岩石心中的人民与大风厂员工的心中的人民是一致的,但是与蔡成功心中的可能不一样。蔡与大风厂员工的冲突,必然会在陈岩石身上重演。

人民是集合概念,在集合下的个体被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我们不知道“人民”究竟为何物,只能见到人民的代表不断地把“人民”挂在嘴边,所谓的人民不过就是那些代表罢了,其他的都是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情况在剧中随处可见。比如,李达康在京州党政干部回炉班教训那些干部时,说到“辜负了党和人民……党和人民决不允许你们浪费……”这里的“人民”除了指他外,更指沙瑞金。因为现场直播,李达康明白沙瑞金肯定会看到,因此顺便用“人民”拍拍沙瑞金的马屁。高育良曾经在汉东反腐工作上的讲话,也谈到了“人民”,这里实际上就是指他。沙瑞金在总结一一六事件的时候,谈到“给党和人民群众一个交代”,这里给“人民交代”实际上是让他们给自己一个交代。祁同伟也曾经说过“人民是天,人民是地”这里的“人民”可能指命运,或者是决定他命运的上级。

其实,权力越大,“人民”的概念可能越清晰。权力越大的人说“人民”,实际上就是说自己。比如他说“让人民满意”其实就是“让我满意”。很多人知道“人民”的猫腻,所以常常也以“人民”自居,其实背后不过是借“人民”的名义达到自己目的罢了。概念越抽象,越模糊,才会越受欢迎。因为只有这样,大家才好混水摸鱼。不过,如果权力不够大,搬出“人民”出来也没什么用,虽然能暂时蒙蔽一些人,但最终还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