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後,給小麥澆水每畝應該追施多少尿素正確?

農夫老嶽


追肥的問題,要根據苗情而決定追肥量,苗齊、苗壯、群體結構合理,畝莖數達80萬以上的,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即可。一般的苗情,或稍差的苗情,每畝追施20~25公斤,也屬正常。



但什麼事道理也是一樣,做到基本適當。物極必反,過量了並不一定是什麼好事。做到即不浪費資源,又能滿足作物營養需求,達到目標產量為是。


有個事例我在其它回答中說過,就再重複兩句,我本族的一個叔叔,他家條件好,開有小賣部,不差錢啊!別人追肥10~20公斤,他分兩次追施的,返青期25公斤/畝,拔節期又追25公斤/畝,總追肥量每畝合50公斤,且底肥充足,都是價格高的好肥料。麥子長得確實棒!誰見誰誇啊!這長象畝產1500都擋不住!

沒到麥子灌漿期呢,颳風帶雨,麥子倒伏了不少,一片一片的狼窩似的。到麥天時,別人都開鐮割麥子了,我叔的麥子有黃梢即將成熟的,有還鬱鬱蔥蔥呢!最晚收割,仍還有綠泡泡呢,乾熱風一刮,不熟也得熟,還得騰茬種夏玉米啊!最後產量只能說比別人的麥子沒有少打太多!



種地也得講科學,科學管理,合理勻衡施肥澆水,及時防治病蟲害,中耕除草。根據作物對水肥的大致需求,而施肥追肥,節約成本投入,取得最高目標產量才是王道。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春分後,給小麥澆水,每畝應該追施多少尿素正確?

導讀: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淮黃海地區和沿江區域都有種植。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只有科學合肥施肥,才能獲得高產。

  • 小麥整個生育期要施三次肥。

一、底肥。淮黃海地區種植的是冬性、半冬性小麥品種,生育期在225天左右,這種小麥晚熟,產量高,抗凍害能力強,適播期在十月十日左右,直播畝用種20斤,沿江區域春性小麥,生育期215天左右,適播期在十月二十日左右,畝用種20斤。種植小麥底肥要重施氮肥和磷,千斤產量的施肥標準,每畝尿素50斤磷肥80到100斤混合施入。農諺說:"麥要胎裡肥,氮磷一起施",也可選用磷酸二氨作基肥,畝施100斤。底肥充足小麥苗期長勢旺盛,分櫱率強,為小麥高產打下基礎。

二、拔節肥。三月中旬進入春季,小麥要及時追施拔節肥,拔節肥畝施尿素30斤,如果種的是高產系列小麥,小麥長勢差,每畝追施尿素可增加到40到50斤,在下雨時撒施,晴天有露水時不要撒施尿素,以防尿素沾葉而燒壞小麥功能葉,影響小麥生長,而降低小麥產量。春天是多雨的季節,在給小麥追肥撒入尿素時,不用給小麥澆水。農諺說:"春水是小麥的病,夏水是小麥的命"。意思是說,春季小麥澆水易容發生病害,五月上旬進入夏季澆水,能防治小麥乾熱風,能使小麥灌漿籽粒飽滿,提高小麥產量。

三、噴施葉面肥。小麥在揚花、抽穗、灌漿時要注意防治蚜蟲、吸漿蟲,可選用用毒死蜱、呲蟲啉,赤黴病防治可選用高效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混合噴霧防治,在防治病蟲害時,可加入磷酸二氫鉀、或黃腐酸、蕓薹素內脂,每畝噴60斤水(兩霧器左右),每七到十天一次,連噴兩到三次,可使小麥抗病畝增長30%左右。

上述小麥施肥經驗,在小麥生產中運用,增產效果顯著。(原創)。網絡下圖配文。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南麟若竹


春分後小麥反青,清明開始撥節了,離成熟也就四十來天,一般在不缺肥的情況下儘量不要施尿素肥料。因為尿素表層施肥吸收率太低,量很難把握而尿素對小麥有反青現象,常常因春施尿素使小麥成熟期拖長影響秋種甚者受天雨而損了麥質。

在種植小麥時選肥很重要,肥效長還要一次施足,春雨貴似油有一次春灌足矣。如果小麥有缺肥現象春分後澆水追施尿素10公斤即可,春分前小麥末反青時追施15公斤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