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世界,沒有誰是永遠的強者,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如果做不到“居安思危”四個字,那他就已經處在了失敗的邊緣。永遠不要貪圖一時的享樂,越是覺得安穩就越是有危險逼近。

沉溺在現實的安樂中時,往往看不到隱藏的危機,而一旦危機爆發,就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人在舒適的環境中最容易滋生惰性,而一旦離開了那個環境,就會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生存能力。只有那些在溫室中還能堅持自苦的人,才能抵禦後來的風雨。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之前看過一個報道,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率持續走低,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走入社會幾個月後發現自己不適應,轉而選擇繼續考研、考公務員甚至回家啃老。很多學生在學校只顧著享受悠閒的大學時光,沒有想過為自己的未來儲存一點技能,一旦步入社會就立刻起了“排異反應”,吃不了一點苦頭,受不了一點打擊,只能轉頭再次尋找學校和家庭的庇護。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這個社會上,沒有人能一直庇護你,只有趁著還有人庇護時就打磨自己的劍,才能在有朝一日失去庇護時獨自面對一切。所謂的居安思危,就是要在“安”的時間段裡,尋找好應對潛藏危機的方法。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海爾”的創始人張瑞敏曾說:“我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一家企業無論做到多大,無論取得怎樣的社會地位,一旦失去了危機感,傾盡心力建築的大廈,就會在一瞬間倒塌。

戰戰兢兢是為了防止意外“偷襲”,如履薄冰是怕自己一腳踏錯就墜入谷底,而要想防患未然,排除掉未來潛在的危機,就要學會“革自己的命”。

所謂“革自己的命”,就是敢於打破傳統,敢於顛覆自己長期以來建立的模式和習慣,給自己注入一股新的血液。所謂刮骨療毒必傷己身,“革自己的命”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華為高速發展的這幾年,任正非並沒有止步於現有的模式,而是看出華為管理體系的短板,毅然決定引進西方的管理模式。他曾在《活下去才是企業的硬道理》中說:“我們引進美國Hay公司的薪酬和績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我們看到沿用過去的辦法,儘管眼前還活著,但是不能保證我們今後繼續活下去。”

聰明的企業領導人絕不僅僅看到眼下,還應該著眼於未來,這才是大智慧。無論對哪家公司來說,引用別人的管理模式必然會有一陣艱難的階段,然而,但凡是走得長遠的企業,無一不是在痛苦中改變,關鍵是有沒有“革自己命”的決心。

居安思危,惶者才能生存!

商場如戰場,從來沒有溫情脈脈。柳傳志曾說:“我們一直在設立一個機制,好讓我們的經營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對手的機會就來了”。處於逆境時,人們孤注一擲,背水一戰,反而能逆風翻盤;而處於順境時,只是一打盹的功夫,危機便已來到眼前!

永遠不要在順境時“打盹”,古往今來,居安思危者方能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