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爲什麼有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卻在下降?

鵬鵬254367192


教育投入越來越大沒錯,但很多錢“撒了胡椒麵”,”錢沒花到點子上”,因而近些年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教師工作積極性不升反降。



1、沒有哪個國家教育支出不大的。

一組數據是世界各國教育支出佔GDP的百分比。按地區劃分,北美和西歐最高,平均達到5.7%,其次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為 5.0%,中東歐4.9%,東亞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國家4.5%。歐盟國家丹麥8.28%,瑞典6.97%,芬蘭6.31%,巴西4.4%,墨西哥5.3%。中國2012年佔比年才達到4%

另一組數據是按人均GDP算的。據2010年統計,美國人均教育支出是人均GDP的6.1%,日本為4.28%,韓國為3.01%,巴西為2.29%,俄羅斯為1.87%,中國為0.82%,在世界排名中都排在後三位。



2、自有現代教育以來,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視教育的。100年前,我國國力衰弱,但對教育相當重視。據可靠史料,張作霖時期,當時教育支出佔東北財政收入的40%。當時一個小學校長月收入40大洋,是縣長的2倍。大學知名教授,月收入都在400大洋以上。

我國出生的獲得諾貝爾獎的8人中,有5人就是受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教育。那時候大師雲集,人才輩出,沒有那時候培養的人才,新中國“兩彈一星”等就不大可能。




3、目前的教育支出很多是“似是而非”。比如貧困寄宿生生活補,比如精準扶貧戶子女補助車費補助,比如學生營養餐,比如雨露計劃,比如大學生貸款貼息。。。這些和教育相關,但實際上是扶貧的性質,嚴格說是屬於“民政”的職責範圍。這部分惠及眾多學生,花費巨大,卻撒了胡椒麵,成效並不明顯。

4、歷史欠賬太大,大量資金用於基礎建設。國家改薄計劃以來,近些年的教育支出增加部分很多都是花在建樓房,添設備上,花在新建公辦幼兒園上。

5、用於保障教師待遇的部分不大。近些年,教師很多待遇不能落實,與其他事業單位收入差距拉大,這是挫傷老師工作積極性的主因。“人不患貧而患不公”,以前大家收入都不高,但所有國家工作人員都不高,怨言就少一點。現在別的單位一年得18個月工資,教師就12個月,一下子收入少幾萬,沒有怨言是假的,不影響積極性也是假的。



基於以上原因,現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反而不如從前了。老師中人心浮動,部分老師辭職或改行,一部分私下補課增加收入,一部分從事第二職業,剩下的一部分消極怠工。真正安心教育教學的少之又少。

面對這種狀況,該怎麼辦?向何處去?我想這不是小人物能說了就行的。還是等著某這種人睡醒了再說吧。你說呢?

我是【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致力公平,總愛直言,歡迎關注!


文軒閣


重視教育,首先需要重視教師

我是三水三心,資深教育工作者,中學高級教師。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願與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問題

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希望可以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

誠然,科教興國,早已成為國家的一種戰略,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但為什麼有些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卻在下降呢?我認為,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重視和投入兩個方面:

首先,從投入的角度而言,主要是硬件設施設備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這應成為普遍的共識,所以,各地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但在發展教育事業的時候,投入的關注點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修學校。據瞭解,隨著城市人口的劇增,有的區縣,一年都會有3-4所學校竣工,比如成都市金牛區2018年將有15所新學校開始招生(《成都金牛區2018年將建15所新學校,趕緊看看離你家遠不遠》www.sohu.com/a/218881461_99960442)。所以,教育投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於學校建設。當然,學校的維修,也會佔去大筆的投入。

二是改善辦學條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地就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見下圖《2018年,政府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只增不減》搜狐新聞www.sohu.com/a/214104580_426518)

這些投入有多少是用於提高教師的待遇的呢?

教師有切身的感受,以連教齡津貼為例。1985年頒佈的《關於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85年的3元,從購買力的角度而言,相當於現在的多少,我不是經濟學專業人士,但據說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我當時坐車到縣城9公里路,大約是3角錢,可以坐十趟。而現在的3元錢,可以坐一趟半公交車!

現在,有些地區開始關注教師的身體健康,每年都安排有體檢,也有的地方實行了諸如營養早餐等計劃,也算是對教師的一種福利。

其次,從對教育的重視角度,主要重視的是教育業績

重視教育,主要重視的是教育教學的業績,各地都會有針對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業績的綜合督導檢查,並將此作為評價學校的一項重要的指標。按照管理的壓力遞增原則,學校將此逐漸施加到教師身上,所以,重視教育特別是重視教育教學業績,最終是金字塔最下面的教師受力!


當然,對於教育教學業績,本身就應該有要求,我曾經說過“中國教育最大的矛盾是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與現在優質教育相對欠缺之間的矛盾”,只是,要求應該與某些東西成正比才是,不能只有要求,對吧!(俗話說,要馬兒跑,還是要喂點草!)

從對教育的分析來看,教育受制於三個因素:一是教育場所,也就是學校;二是教育內容,也就是教材;三是教育者,也就是教師。沒有教育場所,在哪裡教呢?沒有教育內容,你教什麼?而沒有教師,誰去教呢?(後面或許還有一問,沒有學生,你教誰?)咋著所有的影響教育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毫無疑問,應該是人的因素。

所以,真正的重視教育,首先應該始終是人的教育,重視人的教育,首先是重視教師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投入,首先應該是投入到人的身上。當然,要有整體的系統思維,教師首先是社會人,是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不能過高地拉大差距,以免影響整個軀體的和諧!

當然,導致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社會對教師的過多的未經證實的負面消息,比如“上課不講補課講”,給教師綁上沉重的道德枷鎖,網上流行的一些“妖魔化”教師的言行等等,會影響到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還有現在對教師過多的非教育教學工作干擾(說起來,很多老師都是淚)、家長對教師的過多的干擾、教師身上承擔的安全責任等等,都會對教師造成心理上困擾,進而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總之,不能一味的批判,對問題的分析,有助於我們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改變現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也希望我們的同行,本著對教育的理想信念和執著追求,排除外界的干擾,守望心靈的淨土——

一切為了孩子!


三水三心


第一 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不假,卻難以惠及老師。大部分投入基本上用在蓋新的校舍,更換多媒體,蓋新的實驗室,買最新的器材(一個顯微鏡上萬元但是學生到畢業應該也用不了一次),甚至廣場地磚要反過來再鋪一遍。這些東西都是燒錢的項目,這些大工程到底誰得利用腳丫子想想就知道!試問這種投入和老師有多大關係,只是增加了領導和普通老師的貧富差距而已。

第二 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往往是粗線條的,官員們要做的是上級領導檢查的時候我要給他看硬件配置,而很少涉及到老師的待遇問題。我校是縣重點初中,以班主任費為例,十年了,一個月200元從來沒漲,天天早晨盯早自習,晚上盯晚自習,工作長達近12小時,除了作為老師的責任心之外,沒有其它動力支撐。

第三 媒體抨擊,老師心寒,職業自尊心受挫。 現在社會,媒體發達,公務員是父母官,不好惹,醫院是贊助商不能惹,只剩下無權無勢的教師隊伍給他們提供素材,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總是以抨擊老師博人眼球,對於教師隊伍的個別現象加以放大渲染,什麼黑蛇白蛇眼鏡蛇,什麼上課不講下課留一手,如果你稍微調查一下,這種論調造不攻自破,可是如果你天天看新聞都是教師的負面新聞,你有沒有積極性。

旁觀者清,我只是拋磚引玉。可能我的論調馬上會被罵:不懂奉獻,唯利是圖,不陪為人師之類的,沒關係,天天被罵,習慣就好!

如果教務系統的領導們能夠看到,我希望你們真正為我們的民族未來著想,好好聽聽基層老師的心聲。

如果媒體朋友看到,希望你們能夠深入一線看看我們的老師有幾個上課不講下課留一手的,去看看我們的班主任幾點到校,晚上幾點離校?而天天加班背後到底有沒有一分錢的獎金?


無兄弟不籃球26


首先,是的,教育投資大了,就是教師待遇不提高,現在學校的經費,可以每一年花幾百萬用在校園建設,教學設備設施的更新,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環境的改善等等,就是不能把其中的一點點錢用在老師的福利改善上,老師就只有政府每個月扣除了養老金,職業年金等後剩下的3千多塊錢。

其次, 重視的是教育,以及教育投資,卻不是教師。重視的是數字,而不是實效 ;重視的是撥款的形式,而不是產生的效益。 注重的是基礎建設,而不是教師地位 ;注重的是各種表格,以及彙報,跟教學無關。 重視的是重複建設,是如何把百分之四花掉,而不是看花在哪裡 ;寧願花錢建個空校養豬,不能教師節給老師買本書。 錢再多,再重視,猶如下雨在沙灘,何用之有。

最後,那點工資,教師能買起房,他們也是人,也有家庭,他們也得有房住。全民都信仰錢,他們也不是聖人;


三百六十行,老師的心最誠!可一輪又一輪的狂轟濫炸,淡化教師節,用道德綁架教師,媒體的炒作,個別問題擴大化,醜化教師的行為,偏面地維護,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量化評估的偏面性,諸如此類種種不遵循教育規律的行為,導致教師們不知所措!


遊戲大咖王


1.教師工資投入低。

教師工資報酬低,而且工作壓力大,即使工作出色,最多也就獲得一些榮譽稱號,除了精神上的鼓勵,沒有實際的工作動力。

2.教師本身不熱愛教育行業。

有些教師當初選擇教育行業,並不是出於對該行業的熱愛,而是本著“難找到好的就業崗位,以此作為跳板”的心態,因此,對教學並不上心。


3.學校激勵機制不完善

比如一些剛畢業進入學校教書的老師,學校會要求他們做一個班的班主任,並以你帶的這個班的成績好壞作為考核期,這個班成績差了了,會有相應的處罰,成績好了,也只是作為你考核的通過標準。這種機制無疑只能讓人感到壓力。


4.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

社會上對教師這個崗位的口碑不是很好。比如社會會有評價說“教師這個崗位,是沒有其他謀生能力才選擇的職業,如果什麼都做不了,就去做老師”。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對教師的人格打擊。

5.教師發展前景不好。

教師做得再好,也就是職稱上有所提升,在職位上還是老師,並不像一般的公司那樣,有升職的說法。無疑讓教師們對工作提不起幹勁。而且教師每天都是和學生打交道,即使工作很久,也無法提高自己的社交人脈。

所以,要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必須從教師的利益出發!!


宅腐控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教育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大。



為了圓滿完成兩基驗收和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原來破舊不堪的校舍儼然一新,原來的土操場也逐步被水泥硬化甚至直接改造成塑膠操場。幾十個人擠到一起睡覺的學生宿舍逐漸變成了四人一室的學生公寓。原來放學靠雙腿跑回家現在也用校車所代替。粉筆灰滿天飛的黑板也逐漸變成了電子白板。


校園環境更是日益優美,各種景觀應有盡有,儼然一副生機勃勃的優美畫卷。從表象看,學生學的滿意,教師教的幸福。但是,殊不知教育投入逐漸增大的同時教師積極性卻在逐漸降低。

難道是教師工資待遇低?答案是否定的。國家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近年來逐步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相比幾年前教師工資雖不能大富大貴,但是過箇中等工薪階層生活卻一點也不在話下。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教師工作積極性降低,我覺的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第一:職稱晉升制度讓大多數老師看不到希望。

職稱晉升本是為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但由於近年來名額少,競爭大。導致許多教師為了職稱晉升而不擇手段,購買論文,購買榮譽成了當前職稱晉升的亂像。因此,職稱晉升滋生了新的教育腐敗,教師到處哀聲怨道。



第二:精細化管理使教師不堪重負。

安全責任重於泰山,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為了安全,為了教學成績,到處提倡精細化管理,無縫對接。教師的工作已不僅僅是教書育人,還要承擔值班、查宿、接送學生等非教學任務。行政干預更是愈演愈烈,教育本是一塊淨土,但是為了隔三差五迎接檢查還不得不趨炎附勢。

越來越多的教師不堪重負,選擇辭職、考公務員的人日漸增多。

第三:學生難管理讓教師成為高危職業。

由於價值觀的缺失,越來越多人失去了師道尊嚴。教師本是人人羨慕的職業,現在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歧視。教師地位低使教師工作沒有尊嚴,沒有激情。我曾經支教的時候,聽到一老師說,當老師是最沒出息的職業,有本事的人都不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現在的學生更是難於管理,不管就會更加肆無忌憚,管了就是血海深仇。教師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換來不是學生的感恩,而是家長的興師問罪。



總之,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投入也越來越大一點不假,但是教師真正得到的實惠卻很少。當然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個過程,讓我們拭目以待,總會有春暖花開的一天。

更多教育資訊,敬請關注老王的教育情緣。


老王的教育情緣


我是九二年參加工作的老教師。一直從普通老師幹到教導主任到校長。也見證了教育發展幾十年的變化。

在今天下午,我的一位小學的學生找我來聊天。剛好談起這個話題,她問我:“老師為什麼現在的老師沒有以前的老師讓人尊敬了?也沒有原來教師的耐性了?”每當談起這樣的話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

作為我們一個只有300個孩子的農村小學。從2015年教育均衡化發展開始我們小學硬件設施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塑膠跑道、班班通多媒體、高標準的微機室、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充足的教學儀器配備、現代化的水衝式廁所等等可以說是一應俱全。


僅硬件設施就投入幾百萬。

可老師還是那樣的老師。環境的改變絲毫沒有給老師帶來一絲改變。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一、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消失。

就學校外部而言,教師的職業已經失去了往日光彩。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對教育不屑一顧,尤其是男教師越來越少。由於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值逐年增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

就學校內部而言,由於國家禁止亂髮補貼、獎金,教學成績好壞與教師的工資不掛鉤,每年拼死拼活工作的教師得不到突出的獎勵,極大的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

就教師個人來說,教師的工資仍然偏低,剛畢業的教師工資才2000多元。2000多元在當今社會能幹什麼?我工作接近30年工資才4000多一點。勉強可以養家餬口。另外由於國家禁止體罰學生,教師懲戒學生的手段被壓縮到極小的空間,學生在學校受到老師的體罰或變相體罰吃不了都得兜著走。學生招不得,碰不得,對於特別調皮的學生老師束手無策,從心理上打擊了老師管理學生的積極性。

二、師德教育的方式已經淘汰。

八九十年代的教師,仍然保留毛澤東時代無私奉獻的激情,那時候加班加點是經常的事。教師把作業和備課拿回家去夜以繼日很正常。加班加點從沒有要過報酬。那時候講的是奉獻,真正的春蠶和蠟燭,如果你現在在給老師講這些。你已out了,外面的世界已經很精彩,我們不能再關起門來讓老師孤芳自賞了,現在的老師不得不面對現實。空洞的說教已經毫無意義。工資待遇才是硬道理。



三、教育投入絕不是一勞永逸

雖然辦學條件需要改善,但教師的心態更要改變。是誰最終決定教育質量?還是教師!築巢未必能引鳳,實驗儀器大量閒置,現代化教學設備得不到充分應用。到底是什麼原因?說白了還是教師的動力問題。教師缺乏關注!

四、教師晉級方式涼了不少教師的心

能提高教師待遇的唯一方式就是晉級。雖然晉級的方案很好,但少了人性化。每年晉級競爭異常激烈。造成人心惶惶,矛盾重重。老教師無緣晉級,心灰意冷。絕大多數教師望而卻步,每年晉級莫名其妙的都是一些學校領導。這極大地傷害了教師的積極性。

教育是兩條腿走路的行業。又是一個極難量化的行業。工作憑的是一顆良心,如何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才是上策。

五、教師工作壓力太大

由於學校形式化的工作太多。大大擠佔了教師專研業務的時間。每天老師得做多少無用功?這個只有教師自己清楚。無奈!無奈!無奈!


大山校長


從國家層面來說,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了,投入也越來越大,但是教師的真正福利改善了多少,其實是值得深思的事情。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分析一下大學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的幾個原因:

(1)\t國家的投入很多是用在了高校的硬件建設上,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是越來越漂亮了,設備越來越先進了,用在普通教師進修和提升的經費卻遠遠不夠。比一些大企業差遠了。尤其對於年輕老師,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歷,項目拿不到;授課水平提升不上去,就沒有經費用於科研的國內和國際交流,這種閉門造車的情況不改善,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很難得到提升;

(2)\t大學老師每天事務性的工作太多了,瑣事佔去了很多時間。幾乎每個老師日常要做的事情有:作為本科生導師,有嚴格的考核標準,比如查宿舍幾次,開班會幾次,做記錄多少找多少人談話;主帶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要求所有教師必須代課,而且有學時限制,講課效果由學生打分,末位晉升資格取消;學科和院系的工作,比如專業認證材料,學科建設等等;申報項目,有最低要求,完成科研,寫論文,申報專利,等等數不清的業績分;教學改革項目的申報和完善,等等。每天時間都是碎片,導致效率很低,無形中降低了積極性;

(3)\t現在的學生,主動求知的少,混學分的多。很多學生選課不看老師講的好壞,專門選哪個老師好說話,哪門課老師管得松;哪個老師講的內容少,學分好拿。這樣的狀態下,老師嚴格要求了,沒準就會被一票否決掉。所以積極性也可能下降。

所以,大學老師,並不像想象那樣一週只上幾節課,繁重的工作之後,家務事等等也需要處理。因此精神壓力也蠻大。好處是,時間相對自由,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熬夜也可,績效完成就行了。

更多深度分析和觀點,請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天雲雅集”!理性成長,感性生活,跟自動化專業女博士,高校副教授一起精進,開啟精進之旅。


理性教育


實事求是講國家對教育非常重視,教育優先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重要日程。我們更不能否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但教師工作積極性為什麼還是不高呢?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財政教育投入,2012年至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累計接近17萬億元,2016年達到38866億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長7.9%。國家大手筆的投入更多的是投在中西部地區,更多的資金是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可老師的待遇和地位沒有顯著提升,工作壓力還很大,制度機制又不夠完善……諸多因素制約,教師何談積極性呢?



待遇不夠平衡。“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的工資”,這是法律法規的要求,可目前而言,教師的待遇並沒有得到完全的落實,城鄉與農村教師的差別,各省、市、縣教師之間的差別或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待遇的差別等,極容易造成教師心理不平衡。



工作壓力太大。當今社會,教師承擔的職業壓力明顯高於其它行業。教學成績的排隊,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評聘分開競聘上崗,教師聘用制,趨於複雜的師生關係、同事關係,學校內部競爭激烈,矛盾激化,難免加重教師的精神負擔。從而導致教師表現出身心疲憊、沮喪、壓抑和對工作、生活悲觀冷漠,表現出失去工作熱情,以消極、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態度來對待學生。



制度機制不全。部分學校的教師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僅無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反而使教師工作情緒越來越消極。有的學校,管理者專制,家長式作風,造成教師對工作產生逆反心理,產生職業倦怠。在這些學校,制度不合理,教師應有的權力沒有得到尊重,就會產生不配合,甚至牴觸情緒。



當下,個別無良教師,有償補課,打罵學生……嚴重敗壞了教師群體形象,老師推到了風口浪尖,讓講求奉獻,愛崗敬業的絕大多數老師心寒,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俺油菜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確實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相當大,可是為什麼教師積極沒有提上來呢?據觀察可以明白。

一,學校確實漂亮了。一棟棟嶄新的教學大樓撥地而起,學生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非常舒服。還有科技實驗室,圖書館及體育館等都一應俱全,學生各種活動場所的新建,對他們舉行綜合活動提供方便,有利於他們全面素質的形成,這些方面投入相當巨大的。

二,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了。教室裡設備全部更新,桌椅都是質量過硬的整齊劃一的組合材料製作。老師上課不用再吃粉筆灰了,換成了幾萬元的一體機,使用起來相當先進而適用。理化,生物及體育器材也跟上了形式的發展了。

三,學生的生活補助也很可觀。鄉村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活補助及營養餐補助,因而對於保證學生生活質量的投入也不少,在校學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學生學習用的書本全免費提供,這個投入也是很大的。

四,部分老師的工資確實很高。老師的待遇也有所提高,甚至鄉村教師裡工資本上,七八千一月的也有,但實際只有少數高級職稱的老師才有,一般年紀也多數到了五十多歲。而青年教師,兩三千一月工資,大有人在。

教育投入從這些方面看,不是不多,而是太多。而教師的收入沒有跟上步子,可能一些老師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的重要原因吧。

我是京京,說出個人的看法,與大家討論,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