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学数学——本原数学的100个问题


各位小学数学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从教小学数学二十余年了,无论从时间还是经验都想积累点什么,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思考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并留言探讨!

顾名思义,追本溯源就是“探寻数学产生的本原”。数学是伴着人类的产生而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对数学的理解离不开对数学本原的追溯。从人第一次仰望天空有了数数的欲望开始,人类在数学这条路上经历了千辛万苦,同样也收获着成功和快乐。作为现代人,学习数学的最好途径就是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追本溯源的过程和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数学教材就不一样了吧?

我们手里的数学书是从“教”的角度提供给老师和同学的,确切说是“教材”不是“学材”。《追本溯源》是对现行数学课本的补充,里面不但有对数学知识的本原追溯,还有重点问题的教学片段。不但有老师进行教学的启发和提示,还有数学方法的总结和提炼。数学给人的印象是枯燥的,《追本溯源》想告诉大家的是,数学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充满了离奇与智慧。通过学习,你会在本书中了解“分数乘法、除法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你还会了解“除以一个数为什么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总之,我们要让大家见到一种不同的数学、一种有深刻内涵的数学、一种有意思的数学。首先要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

1.什么是“追本溯源学数学”?

“追本溯源学数学”提倡的是一种自然的数学学习方式。

“追本溯源学数学”主张对数学知识的本原追溯,数学就像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故事,充满了离奇与智慧。英国数学家格雷舍说:“任何企图将一种科目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我确信,没有哪一种科目比数学的损失更大。”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数学概念、方法、语言发展的历史道路的重要信息,它常常指示我们在学校教学中形成和发展这些概念、方法、语言的途径”。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数学历史是数学教学的指南”。历史发生原理告诉我们个体数学理解的发展遵循数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顺序。历史发生原理是运用数学史于数学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数学教育而言,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最好的数学教育。

“追本溯源学数学”就是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兴趣比知识更重要”,但这并不排斥好的数学成绩,只是将成绩置于次要地位。小学才是学习数学的开始,不可透支兴趣。从小有了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数学发展上才会可持续。而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对儿童的单一评价,是在牺牲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来换取高分。就目前来说,成绩是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像美国那样的数学学习状态我们可能无法接受,但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儿童学习数学的角度,让数学学习变得有“文化”,有“故事”。数学知识是一种规定,思考规定背后的奥秘,我们的学习才有兴趣。

追本溯源学数学是思想、也是方法。是老师教学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更是我们对待数学的初心。

小数点儿说:

历经几次教学改革,曾经如火如荼,曾经忽左忽右,作为数学人首先应该不忘初心,正所谓不知道数学是从哪里来的,就不能知道数学要往哪里去,教材 是呈现给学生的学材,学材背后的文化,学材背后的前世今生,更是作为数学人应该学习并思考的,怎样让学生简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怎样经历科学的认知过程,形成高阶思维品质才是一名数学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第一篇连载开始,欢迎广大小学数学人关注并发表中肯的见解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