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残酷历史的包装纸,被疫情撕开后,还有人怀着精英迷梦不愿醒!


当残酷历史的包装纸,被疫情撕开后,还有人怀着精英迷梦不愿醒!

目前,有一万多名小留学生滞留英国,而他们的父母,迷信英式贵族教育的中国家长们,此刻在国内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希望早日把自己的小孩接回国内,这一心情可以理解。孩子们是无辜的,如此小小年纪就要在异国面对失控的疫情,这些家长是不是要反思和检讨呢?

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家长,非要早早得将自己尚属年幼的孩子送到英国读中小学呢?一个曾经世界第一的殖民大国,其文化有什么吸引力。

一位网友说:“虽然不列颠早就帝国余晖落尽,但在很多前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一些所谓“精英”眼中,其深远的影响力还保存至今。不自信到了极点!”

说的也是,如果不是这次遇见英国统治精英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糟糕表现,不列颠的人文神话,可能还要存留很长一段时间。


当残酷历史的包装纸,被疫情撕开后,还有人怀着精英迷梦不愿醒!

这不,最近,不少来自英国及英国前殖民地国家的网友,开始纷纷怀念起当年日不落帝国的“全球超强治理能力”,难道是今不如昨的幻灭感搅扰得他们向历史讨安慰?

一些英国网友是这么说的:‘’英国人戴维•利文斯通和玛丽•斯莱斯尔去卡拉巴尔,为这个蒙昧的大陆上的野蛮人做好事”“是的,英国人肯定非常留恋曾经拥有过所有这些殖民地,但现在不再拥有它们了。我曾经在香港遇到一个英国人,他对香港不再属于英国人感到很沮丧,称这是一个巨大的耻辱。”、“好吧,你们这些前殖民地的人,现在有铁路和英语了,像这样的东西,要不是你们被殖民了,是不可能有这些的。”

像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而据最近的一份英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人认为英国的殖民地作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会更好,他们认为被英国殖民过的国家总体上因为殖民而生活水平变得更好了

对此,有殖民主义情节的欧洲网友也有话说:“我是葡萄牙人,我告诉你,每一个非洲前殖民地都被暴力、动乱、内战、腐败所吞没。自从70年代它们成为独立的国家以来。像往常一样,受苦的总是普通人。很有可能的是,如果它们仍然作为一个殖民地国家,那它们今天会过得更好,这当然不难想象”。

听到这些,一位印度籍网友反感地说:“在伦敦生活了10年,我可以说,我遇到的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对大英帝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怀恋之情。我来自印度,所以在我看来帝国就相当于黑暗势力。向他们展示帝国的邪恶一面是很难的。”


当残酷历史的包装纸,被疫情撕开后,还有人怀着精英迷梦不愿醒!

这位印度网友的观点得到一些有良知的英国学者的支持,比如,牛津大学教授奈杰尔•比格对此就反思道,“大多数英国人真的不知道我们在17和18世纪参与了奴隶活动吗?他们没有意识到帝国的道德模糊。”

而正在领导一场运动,要求英国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建立一座新的纪念碑的奥库•埃克佩尼恩,更称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而且,迄今为止,竖碑运动还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一位英国知识分子说:“让我们看看英国历史上,是如何对待殖民地的吧。曾经,伦敦方面拒绝了印度总督在1942年至1943年期间提出的逾100万吨紧急小麦供应请求,而且有报道称,丘吉尔将饥荒归咎于印度人‘像兔子一样繁殖’的事实,并质问圣雄甘地,如果短缺真的如此严重,那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当残酷历史的包装纸,被疫情撕开后,还有人怀着精英迷梦不愿醒!

许多亚洲网友,也表达了看法:“我的想法是,欧洲和其他西方列强破坏了前殖民地国家的稳定,以阻止它们靠自己的资源致富。或者为了让西方国家利用它们的资源。”、“拉美国家也是如此。它们有丰富的资源,但却不稳定,因为相比让它们有稳定的政府,占主导地位的超级大国从它们的动荡中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

这话说得很棒,也提醒我们,西方的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好好学,但是,在人文方面,真要提防他们下蛊。


欢迎阅读,批评指正,甄矜这厢有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