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得比較好”的華晨宇淪落後,“歌手”真的“瓦特了”麼?

18年華晨宇就在“歌手”獲得亞軍,不知道今年他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參加這屆“歌手當打之年”的。

我不太喜歡華晨宇,華晨宇看似對每種曲風都有獵涉,但都流於表皮,沒有去追究更深的東西,比如他的嘻哈,比如他的搖滾,他在舞臺上看起很“撕裂”、很“酷”,其實是演技比較“炸裂”而已,他骨子裡根本沒有嘻哈或者搖滾精神的“魂”。

說真的,國內辦得比較出名的演唱類節目,諸如“我是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好聲音”等都是舶來品,但依舊只是模仿,形似而神不似。

“我是歌手”第一季剛開始播出時,確實也讓人感到驚豔,之後也推出了不少諸如“黃綺珊”“鄧紫棋”之類的唱將。但幾季播出之後,就覺得這種節目越來越沒意思了,套路都一樣:一名外國歌手,一二名臺灣或香港歌手,一二名實力歌手,然後就是一些芒果臺捧紅的歌手,基本上看幾期就知道歌王是誰。

“歌手”走到2019年,首期播出後,直播收視率同比竟下降了近一半的百分點,刷新了7年來的最低紀錄。也許年輕觀眾被碎片化的視頻分流是一個原因,但歌手人氣不再、熱度下降、創新不足等等也成了不爭的事實。

請來殿堂級老藝術家們能保證節目的“逼格”,但確保不了流量,更何況一些神仙級的大咖對“歌手”不感冒,據說,張學友對“歌手”“讓不懂音樂的評委去評判唱功”就很是“不屑”。

用“苟延殘喘”來形容“歌手”一點不為過。

這也就明白了華晨宇是來拯救“歌手”的,來撐起“歌手”流量和熱度的。


“演得比較好”的華晨宇淪落後,“歌手”真的“瓦特了”麼?


然而,能帶來“流量”的華晨宇一個人是很難支撐“歌手”的熱度,因此,“歌手”搞了一個火藥味十足的一對一的“奇襲”賽制。

第一期黃霄雲以一首《少年他的奇幻漂流》奇襲毛不易成功,不可否認,黃霄雲的“專業功底”讓她在演繹《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一點不遜於原唱五月天。

但由於黃霄雲“飆高音、炫技巧”“進攻型太強”,在毛不易開唱前就“奇襲”,導致了毛不易的粉絲從“炫技”到“情商”甚至到“人設”等方面,對黃霄雲發起了群攻。

粉絲都是一些非理性動物。

這場爭論不出乎意料地上了熱搜,“歌手”操盤手洪濤可能暗自偷著樂,接著又讓黃霄雲一舉“滅掉”了前來複仇的隔壁老樊。

這又引來了保衛“民謠”的呼聲。

其實民謠這個東西適不適合比賽姑且不說,但有人因此認為,唱歌“情懷”勝過“技術”——這就不是矯情而是愚蠢了。

米西亞對黃霄雲有個評價,我認為是中肯的:假以時日,黃霄雲一定會成為一代優秀的歌手。


“演得比較好”的華晨宇淪落後,“歌手”真的“瓦特了”麼?


洪濤也是有理想的,這從他挖掘黃綺珊、鄧紫棋,就可看出來。

但為了“歌手”的流量,他有時也是無底線了。比如在2017年“歌手”幫幫唱階段時,請來了“外行”岳雲鵬。一想起岳雲鵬在臺上唱:“啊啊啊,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臺下一幫成人就笑著傻乎乎地唱到,“啊啊啊,五環,你比六環少一環”。我去,幼兒小朋友都知道“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當這些“反智”的娛樂節目大行其道、蹭流量、上熱搜的時候,你還能想象我們的文娛節目還能走多遠。

扯遠了,話說回來,“歌手”已經播了7期,不知道是洪濤嚐到了“黃霄雲奇襲毛不易”上熱搜的甜頭,還是腦子“瓦特了”,靈感忽至請來了太一。

太一是誰?

在湖南衛視歌手的官博中,是這樣介紹歌手太一的:他被稱為“臥室音樂怪才”、“天才音樂人”,13歲時就能獨立完成詞、曲、編、錄,截至目前,累計創作上千首,兩年間,發佈原創歌曲多達127首,涵蓋流行、搖滾、電子、民謠、說唱等各種曲風!

“創作上千首”的他在“歌手”唱的《玉》,開始幾句歌詞卻是:

決定了縫上嘴巴一口沙啞

吶吶吶吶吶

聲帶吶吶吶吶吶

靈魂邊哭邊邋遢

見過的人無非就那點破事

“他 她 它 塌 拓”

全部是最傻的瓜

撕咬亂糊塗一塌

我不是專業的音評人,所以只說感受。在《玉》這首歌我感受到了周杰倫的味道,結尾那一段那絕對是碧梨的品味,或許,是碧梨抄太一的作業也不一定。

他就像一名網友說的“感覺像是突破次元壁出來得歌手一樣”,不可評說。

來來來,洪濤你出來走幾步。


“演得比較好”的華晨宇淪落後,“歌手”真的“瓦特了”麼?


最後來說說華晨宇的倒掉。

華晨宇在“歌手”已經連續兩期跌出前四。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聽華晨宇唱歌容易“審美疲倦”,有人說他唱歌有自己的套路:開始基本上是一段低潮的神神叨叨,接著插入一段看起來rap助推氣氛,往下迎來高潮吼叫一番,最後低吟收尾,眯著眼感受觀眾的歡呼聲和掌聲。

他很少翻唱經典的歌,因為套路的侷限。

在“歌手”他翻唱的陳奕迅的情歌《我們》,明顯是一個翻車現場,高音刺耳,無法打動人心,再聽聽徐佳瑩翻唱伍佰的經典《Last Dance》,高下立判。

《神樹》和《降臨》應該說是華晨宇的摯愛。

在演唱這兩首歌之前,華晨宇唯恐聽眾層次太低,聽不懂,所以絮絮叨叨地講訴在這兩首歌中所賦予的含義,還順便普及一下“雅樂調式”,這就不禁讓人呵呵了,聽眾絕對不只是聽得懂“五環,你比四環多一環”那幫傻乎乎笑著的人。

華晨宇是不是眼高手低,喜歡把更深的一層含義的歌曲,通過自己的歌聲表達出來呢?

其實越簡單越易於傳唱的歌裡,它賦予其中的道理越加深奧。


“演得比較好”的華晨宇淪落後,“歌手”真的“瓦特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