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當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莉絲·默裡總是面帶微笑的說:“媽媽和爸爸總是從我們手中搶走福利金,用這些我們唯一的錢去買毒品,而我和姐姐只能在一旁捱餓。我們那時候總會吃冰塊,因為這樣做我們就會有‘吃到食物’的感覺。我們有時會把一條牙膏分成一人一半,當做晚飯吃。”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從美國破爛不堪的街頭走向哈佛大學柔軟的草坪中,莉絲用兩年的竭盡全力和十七年的迷茫彷徨實現了人生中最大的轉變。這看似是一個震驚全世界的奇蹟,但這確真正會發生在一位普通女孩的身上。

  • “她是一個天才,普通人根本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成就!”
  • “先將智力放在一邊,問問自己,我的生活真的比莉絲更慘麼?問問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將信念與愛放置在心間了?”

一位平凡女孩,一部因信念與愛而滾燙的影片

她出生在美國最貧窮的家庭、她生活在如同垃圾場一般的環境中、她有一雙酗酒、吸毒的父母、她能夠在垃圾桶中找到一塊食物能算得上三五天裡最美好的事、她沒有衣服、她渾身散發著臭味......

她擁有著世間最燦爛的笑容、她用兩年的時間彌補從前十七年的教育缺失、她雖流浪街頭但卻一直將愛無私分享給每一位人、她用自己的信念成功站在哈佛大學的樓道中、她被評為“美國當代傑出年輕女性”,受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接見、她用上帝給自己爛到無以復加的牌打了一場最漂亮的翻身仗!

她就是莉絲·默裡。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默裡本人

《風雨哈佛路》將這位出生在貧民窟中的普通女孩與自己命運鬥爭的故事用徐徐道來的敘事手法展現出來。沒有震撼人心的場景、沒有刺激慘烈的對比、沒有誇張重疊的時間交錯、更沒有痛訴生命的不公與悽慘,影片從都到位都是平淡的、如時光流水般的推進,用最平凡的方式展現最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獲得第55屆艾美獎3項提名、在豆瓣評分高達8.2的《風雨哈佛路》被大眾稱為“人生迷茫時期必看電影”之一。

縱然生活在人世間令人唾棄的最底層,但是信念與愛,確實路途前行中最璀璨的星光。

獨特影片架構:溫柔旁白訴說生命堅毅與挑戰野心

就像一位老朋友和你坐在爐火旁,裹著毛茸茸的毯子,手裡握著杯熱紅酒,互相分享自己兒時的回憶一般,一個溫柔平靜但是包含力量的女生旁白從電影開端就引導著我們,讓我們瞭解她的兒時,清楚她的苦痛和堅持,令我們能在她流浪時感嘆“噢天啊,讓這個女孩得到一點溫暖吧!”,能在她成功拿到學校的入學邀請時露出會心的笑容。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默裡在地鐵中學習

《風雨哈佛路》雖然是一部人物故事記錄型影片,但是在進行影片架構時,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時間推移方式來進行故事闡述。影片巧妙地運用聲音旁白的形式,從電影一開始就迅速拉近著故事主角和觀影者的距離。

在影片開端以過來人的身份回憶兒時出生的卑微,在少年坐在教室被嫌棄時表達自己真實想法和對兒時自己些許心疼,在青春時光流浪街頭時迷茫的吐露,在為生命燃燒提升自我時的不卑不亢,我們跟隨著溫潤如玉且強勁有力的女聲旁白走過了莉絲十九年的路。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電影雖然講述的是莉絲的故事,但其獨有的人聲旁白訴說方式卻能夠引導我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

將自己帶入為歷經磨難的小莉絲,在莉絲獲得彩虹後聯想自我戰勝困難後的喜悅與滿足,為自己的現實生活增添堅韌的毅力。

這就是《風雨哈佛路》魅力所在,在“潤物細無聲”中震撼、激勵著每一位在路途中迷失方向的人,讓沉睡在生活版“利多卡因”的我們清醒並重新充滿力量、認清方向。

熾熱情節安排:愛人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1、母親毒癮、酒癮卻不曾抹殺愛意

《風雨哈佛路》中講述著親情、友情、鄰里之情、師生之情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感情交織,但在影片的整體情節安排中更加側重於熾熱的親情,讓原本躲在昏暗陰冷的愛一步步走向陽光,讓莉絲那顆拘於表達愛意的心帶著愛大踏步前行。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母親搶奪福利金

  • 莉絲的母親是極其不稱職的,青春年代混跡在最破爛的街頭,她吸毒、懶惰、嗜酒如命、花光唯一的用來購買食物的福利金、與莉絲爭吵甚至對莉絲進行語言的傷害與欺騙。
  • 但是簡在最清醒的時刻卻又是最疼愛莉絲的,在得知自己患有艾滋病後含淚與莉絲告別、將自己的房間騰出給莉絲學習而自己則去沙發修養、和莉絲在街頭談笑風生回憶過去。

影片中將簡真實的再現,一位深愛著自己的女兒但因為毒癮而無法自拔的頹廢女性。換作平凡的我們,也許或深深地恨著這位母親、這個糟糕的家庭和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起初莉絲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會憎恨會埋怨會痛苦會自卑,但她卻在一步步成長中原諒著自己的母親。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和母親在街上說笑

母親搬走的不捨痛苦、無法與母親居住在一起但總是去看母親、在酒癮一次次發作後照顧醉如爛泥的母親、和母親探討著兒時的趣事、從母親的生活中總結著重要的人生道理。

儘管簡算不得稱職的母親,但是莉絲卻從未抹殺對她的愛意。

2、父親放任、無能卻不曾放棄責任

家庭的構成不單單需要母親,父親的角色同樣極為重要。

  • 莉絲的父親同樣並不理想,整天專注於電視機節目的問答環節、吸毒、放任母親拿走家中所有的生活費、正在莉絲被警察帶到收容所時沒有做出任何挽留的跡象,父親是打破幼年莉絲存留愛意最後的沉重一擊。
  • 但是在莉絲眼中,父親並不是一無是處的社會垃圾,他風趣、博學,總能在遇到問題時想出最有趣且實用的辦法解決問題。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的父親幫助莉絲獲得入學資格

在莉絲需要父親的幫助來獲得高中入學資格時,此時身患艾滋病、生活在集體吸毒者收容所中的父親挺身而出,在教師面前完美的完成了自己“善意的謊言”。

就像全天下的父親一樣,其實父親是愛著莉絲的,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成為更加優秀的人、能夠考取優秀的成績、能夠不像自己這樣虛度浪費這一輩子、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儘管父親對莉絲起初是放任、無能的表現,在其作為父親的擔當與愛卻從未放棄。

3、姐姐冷眼相待卻不曾遺忘深情

  • 莉絲的姐姐與莉絲一樣擁有著悲慘的童年,但姐姐在幼年時曾被爺爺性侵,在家庭分崩離析的那天,姐姐被爺爺接回家居住。起初姐姐對莉絲的態度十分冷淡,也許是因為莉絲總是愛父母到將少得可憐的福利金交給其購買毒品,也許是因為自己兒時被爺爺傷害過。
  • 隨著時間的流逝,莉絲的姐姐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工薪女性,姐妹兩人並沒有過多的交際,只不過在莉絲面試《紐約時報》獎學金的當天,姐姐將自己唯一的外套送給了莉絲,而莉絲也第一次擁抱了因艾滋病眼睛即將失明的姐姐。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穿著姐姐的大衣獲得了獎學金

姐姐總是冷眼相待但卻抵不過莉絲的溫暖與愛意。

有愛才算完整,為什麼莉絲在母親與姐姐搬走、父親放手不管自己是如此絕望,因為那時的她認為自己徹喪失了愛與被愛的可能。被拋棄的她認為自己生活缺少了價值和意義,在收容所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在十五歲時,莉絲成為了流浪女,雖然露宿街頭、偷竊食物、整日不學無術,但那時的她找回了自己心靈的方向與生存的意義,同樣也是愛,為莉絲在人生岔路口的選擇中獲得了勝利。

三位家人,三種看似斷裂但實則堅韌的愛意。悲慘的家庭讓莉絲遭受著世間的歧視與冷漠,但家人的愛卻支撐著莉絲走出紐約貧民窟,走向坦蕩哈佛路。

越是親近的人,越不能輕鬆說出我愛你,但越是這樣的平凡而溫暖,越能夠讓我們在人生路途中找到一點點光亮。

平凡人物成長:用信念與愛闖蕩風雨哈弗路

1、永遠愛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

對於人物傳記型影片,其實質內容與傳達的價值重於花樣的表述手法。在《風雨哈佛路》中,莉絲用自己的人生之路傳遞出寶貴的生長觀念,因荊棘無數次哭泣在黑夜裡的趕路人重獲方向。

儘管莉絲出生在父母吸毒酗酒、缺缺食物與水的貧民窟中,但她並沒有埋怨自己的生命無常與世界不公,在家、在收容所、在街頭、在學校,莉絲無論身在何處都從始至終的愛著自己的家庭與父母。她從破爛街頭走向哈佛路最重要的支柱便是愛。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在母親家的樓梯旁守候

  • “爸,我想買雙nike,我們班同學都買了。”
  • “孩子,咱們家不是買nike的條件。”
  • “不是這樣的條件是我我的錯麼?為什麼要讓我出生在這樣窮酸的家庭中,既然沒想好給我最好的,為什麼當年要把我生出來!”

這樣的對話在生活中太過於常見,我敢肯定,當下沒有一個家庭會比莉絲的家庭糟糕,但是當下眾多孩子卻一直嫌棄著自己的家庭與父母。厭惡父母無能、厭惡父母沒有給自己買想要的品牌衣服與鞋子、厭惡父母學歷不高不能在家長會給自己增長臉面。

這是沒有愛的“愛”,這是物質至上的“愛”。在與世間對抗的風風雨雨中,沒有愛的引導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

生而為人,我們應該感恩,不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給予生命的是父母、給予食物的是父母、給予安穩房屋的還是父母,愛父母愛家庭才算得上完整。

2、世界上唯一永不過時的事——讀書

有人說莉絲能夠在兩年內完成四年的學業並考取清華全憑她過人的智商。但回顧莉絲之前十七年的生活,雖然沒有進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但讀書是她一直堅持的事。

  • 兒時鄰居奶奶從垃圾桶中反找到《百科全書》,這是莉絲第一次感受到讀書的美妙,書中的世界能夠將莉絲帶離現實的折磨,讓莉絲忘記飢腸轆轆的感受和自卑無助的絕望。在流浪過程中,莉絲也從未忘記過讀書,竭盡全力尋找書籍和空間,常常站在屋頂思考著自己的人生。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莉絲為自己上學謀得機會

這世間唯一不會過時的事就是讀書,但隨著移動終端的發展和多種娛樂形式的普及,當代人已經漸漸忘記了手指翻動書頁的“唦唦”聲。

讀書耗費時間太長,獲得知識太慢,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代快節奏生活的需求。但但正是這需要耗費長時間來獲得持續性彙報的事,卻最是能夠溫潤充實人心的。

在十七年的破爛時光中,莉絲唯一沒有放棄的事便是讀書,正是這一看似沒什麼用的習慣,讓她享受了哈佛草坪裡的清香。

3、跳出人生框架會收穫新方向

你,不是必須呆在你現在所處的環境裡,如果在你生活中有一些東西讓你退縮,你需要去知道那是什麼,因為我向你保證,這裡有 一條路可以打破和通過這種處境。

——莉絲·默裡

在流浪的莉絲常常與自己進行有效地對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麼?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對莉絲流浪的夥伴麗薩卻總是抱怨自己的生活直至想生活屈服。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雖然莉絲是流浪女,但她在一次次尋找人生方向時終於確定自己的方向——用知識改變自我。

她沒有參加中考便敲遍紐約的高中學校來爭取機會,她沒有房屋住便在地鐵中休息,沒有錢就去打工賺取零用錢,害怕被發現流浪街頭便最早到學校最晚離開,為按時畢業她在兩年是時間內完成四年的課程並彌補之前的教育缺失,為獲得哈佛入學的學費她嘗試尋找不同的方式謀求獎學金。

拿了人生中最爛的牌,但卻沒有自我束縛在惡性循環中,到底是流浪在街頭最後成為自己父母那樣的人還是勇敢的向前闖一闖,也許敲敲門,下一扇打開的門就是奇蹟!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 莉絲在一次上學途中遇到了在街邊乞討的麗薩,她將麗薩帶去學校,想讓麗薩也接受教育並改變自己的人生。
  • “我才不要去讀什麼書,我就是一個流浪女,生活一團糟糕,我沒什麼理想,也許就是一直乞討、流浪或者當個妓女。”

當麗薩面對選擇時,她缺乏跳出人生固有框架與自己進行有效對話的勇氣,麗薩的習得性無助讓她永遠認為自己將永遠流浪無法獲得新生。

也許我們都有習得性無助,在遇到困難時不先尋找解決的方式而是大聲抱怨期盼他人來幫助自己,在遇到選擇時不結合自身情況與認知進行判斷而希望他人代替選擇。可生活是自己的,是否開心與快樂只有自己能評判,也許是時候與自己進行有效對話了。

4、信念所在即為心之所向

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麼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亞歷山大回答說。想要活得更加璀璨, 信念是永恆的真理。

莉絲流浪憑藉的是自己對自由的信念,竭盡全力尋求機會學習憑藉的是自己對知識的信念,考取哈佛大學憑藉的是自己對未來的信念。

有時,當你不知道它是什麼,你不能決定是否有能力做它,你一定要去做它。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在哈佛中學習,他們渾身散發著輕微的光芒但是卻又那麼平凡普通,那為什麼我不能站在他們中間呢?”

儘管前途一片迷茫,每一條道路的終點都是未知的黑暗,但莉絲秉持著自己獨有的信念與堅持,從不畏懼前方的艱難險阻,只堅守心中所向。

其實所謂的信念與自律還有另一個名字,那就是更大的慾望。

莉絲將慾望化作動力,用堅守一步步走向陽光灑下的地方。

總結:

我們所感動的,是因為她做了我們不敢做的!

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個泥沼中,但是莉絲卻爬出了深淵,用全身勇敢的沐浴到陽光。其實啊,有些道理我們在內心深處早已明瞭,有些障礙我們在內心卻不能勇敢克服。


《風雨哈佛路》:信念與愛,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我們需要《風雨哈佛路》來在自己遇到岔路時給自己一股先前的推動力,但就像打電話向電臺提出問題請求解答時一樣,在我們提出問題的那一刻,在我們主動尋找答案的那一刻答案早已在我們心中。

看看莉絲的故事,問問我們自己。

你的生活比她更糟嗎?你的努力與她相差多遠呢?你盡力了嗎?

在匆匆幾十年的光陰裡,信念與愛,才是人生路途永恆的引路星光。

《風雨哈佛路》,獻給所有身處困境的人,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平凡

——莉絲·默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