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精志愿详细解读新高考的“变与不变”

今年的高考学子心态应该比往届生更加忐忑,家长的日常也应该是着急不安的,因为今年不仅有新高考带来的内容形式、志愿设置、招生录取等方面变化,也有疫情带来的各种特殊影响。不过也请大家放宽心态,精志愿将详细的解读新高考的政策变化以及如何应对。



疫情过后,精志愿详细解读新高考的“变与不变”

没有变的新高考

01 取消文理分科没变化。新高考制度实行后,取消文理分科,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包括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例如可选择物理,化学,历史等综合性学科,再结合三门主科来形成“3+3”学科模式。

02 志愿填报数量增加没变化。2020年新高之后,学生将有更多专业选择机会,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96个专业志愿,艺考生可以报60个专业志愿。

03 大学和专业没变化。参加招生的大学还是原来那些大学,专业也是原来的专业。除此之外,各个大学的综合实力,还有考生报考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04 填报志愿的时间没变化。这个政策已经公布,今年填报志愿的时间仍然是在高考以后,也就是在我们知分、知线、知位置之后,再开始填报本科志愿,未被本科志愿录取的考生,在本科录取结束之后,再开始填报专科志愿;

05 批次设置没变化。本科志愿仍是两个批次,就是本科提前批和普通本科批。另外,专科志愿的批次也变化;

06 志愿投档的规则没变化。对于高考来讲,志愿投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顺序志愿,一种是平行志愿。今年的投档规则没变化,那么我们选报志愿的思路、意向和方法也应该不会有变化。


疫情过后,精志愿详细解读新高考的“变与不变”

变化了的新高考

01 艺考政策有变化。受疫情影响教育部要求各有关高校要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根据不同艺术类专业人才选拔的特点,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积极引导考生理性报考。对于与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省级统考已覆盖的专业,高校要尽量减少校考专业范围。对于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方式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具体方案由高校确定。对于艺考时间安排。校考组织方式包括现场考核和非现场考核两种。对于拟采取现场考核的高校,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应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组织。对于拟采取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高校,要尽快确定考核时间,便于考生提早规划备考安排。

02 自主招生有变化。2020年,自主招生正式取消,强基计划即刻落地,二者“无缝对接”,没有任何缓冲期。


疫情过后,精志愿详细解读新高考的“变与不变”

03 会考成绩有变化。2020年普通高中会考成绩将由以往的成绩等级变化“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04 考试时间的变化。由于考试科目的调整,我们的考试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原来我们是6月7日和8日考两天,现在是要从6月7日考到6月10日,一共要考4天;

05 成绩的呈现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高考成绩,所有科目都是用原始成绩来呈现,今年我们是语数外三科原始成绩呈现,但6选3的等级考要采用等级赋分形式来呈现;

06 志愿设置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高考志愿是以院校为一个志愿单元,本科普通批可填写16个院校,而今年则调整为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元,可填写30个院校专业组;

07 专业选考有要求。由于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作出了要求,所以如果考生选考的科目不能够满足选考要求,那就不能报考,这一点需要考生和家长特别注意;

总之,新高考的高考规则没有调整,但填报规则有所调整,希望考生与家长们了解清楚政策后放平心态,轻装上阵,才能在最后的冲刺期有一个稳定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季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