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辯題:關於精緻窮這件事,“我值得”VS“我不配”

《奇葩說》辯題:關於精緻窮這件事,“我值得”VS“我不配”

  • 第六季《奇葩說》迴歸之後,口碑一路看好,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身為專業半專業的各路大V自媒體們,紛紛打分表示這是一檔保持住自己水準和能量的節目。上一週的首期節目重點是新奇葩的選拔,從節目內容和效果看起來,有噱頭的依然大有人在,但是明顯辯手們的水準整體提升了檔次,但是具有話題性的選手體量明顯不夠,我想這也是馬東請來李誕當導師的原因之一吧。在如今這個世代,做個網紅節目並不難,難的是一直很紅。網紅這兩個字對我們大眾的概念常常就像是綻放的煙花,在暗淡的天幕裡突然綻放,照亮整個夜空,惶惑所有人的眼睛之後迅速的消失掉,然後再綻放另一個,也會迅速歸於寂靜,一個接著一個的重複,這似乎是網紅兩個字的宿命。所以,沒有人期待它能長壽,甚至永恆。而我最喜歡《奇葩說》的地方,也是節目自己最清醒的地方,它給自己的定義與其說是一群奇葩爭做網紅的鬥獸場,不如說是做一個能夠擁有流量和話題的文化論壇節目。似乎這麼說有點離譜,馬東作為米未的領頭人,也一直在給《奇葩說》撕掉所有嚴肅節目的標籤,但是他骨子裡的傳統和清醒一直在節目裡有所呈現,而且這一季似乎越發明顯,節目氣質裡的沉穩和深刻比之前很多季都要明顯,我突然想起來看過的一句話:“當浪潮退去之後,誰是領跑誰在裸泳一眼就看得出來。”當網紅的熱度已經無法吸引要求越來越高的觀眾的時候,真正有內容有文化有趣的節目,才是最終能夠存活下來的,而平衡娛樂性和深度則是目前《奇葩說》最拿手的好戲,全網尚未有第二檔綜藝類節目可以相比,我期待這樣的節目可以越走越遠。
  • 在這個綜藝節目已經可以和影視劇抗衡半邊天的年代,真人秀的參與者們和影視劇裡的明星們也同樣定義了一個節目的氣質,層次和市場。作為網絡綜藝市場的開拓者和領跑者,《奇葩說》無疑也是一座金字塔。這一路走來的馬薇薇、範湉湉、黃執中、邱晨、肖驍、姜思達,顏如晶,直到現如今的詹青雲、傅首爾、大王們,每一個辯手最終都完成了他們的成長,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如今不管是仍在節目裡發揮旗幟作用的老奇葩,還是各自去追逐星辰大海的藝人們,這檔節目無疑都是成功的,而這些選手們各自的氣質和能力,也帶給這檔節目源源不斷的活力。甚至於導師們也不能再高坐神壇之上俯視眾生,點評爾爾,而要根據規則親自下場廝殺了。雖然作為老觀眾,我們依然懷念“馬曉康”世代的驚豔,但是也要承認,如今的導師陣容,也會帶來新的觀點和驚喜,更匹配如今的選手們的節奏和風格。每個時代都會過去,如同我們的青春總會結束,然後年輕的一代又要開始屬於他們的青春時光。這一季的許吉如和雷哥,在第三集一開始就讓大家驚豔,初來乍到的新奇葩毫無陌生感,鎮場能力不輸老奇葩,辯論觀點和抗壓能力也十分傑出,而老奇葩們的壓力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不小心就要從0開始,每一場都要全力以赴如履薄冰,我甚至差點懷疑黃執中就要止步在海選階段,這次真的玩大了。不公平麼?想做奇葩別談公平,現實世界已知的“公平”也許才是這世界最大的不公平,這是《奇葩說》一直在教給我們的事情,也才是這檔節目一直存在的真相和意義吧。

《奇葩說》辯題:關於精緻窮這件事,“我值得”VS“我不配”

  • 然而以上這些,都還不是我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和終點。本季第三期的節目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節目的論點是討論關於“精緻窮”這個話題,年輕人的“精緻窮”到底對不對?這個話題無論正方還是反方都有太多觀點,在現實社會里的解釋,無非是年輕人為了不窮選擇超前消費這件事,到底對不對?說實話,這個論題的重點不是你的立場,而是你的邏輯,如果有新觀點那就是意外驚喜。這種話題對現場的六個辯手來說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讓我意外的是觀眾們的投票。一開始基本是1:2的大概率比例,認可選擇精緻窮是對的,雖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這種100人規模來說已經是驚人的比例,我不禁感慨消費主義對現代年輕人的影響和誘惑。無關對錯,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一步步邁入自己被催眠後挖掘出的陷阱。而後,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每一個辯手錶達完,票數都會有大規模的一邊倒,當然可以歸功於這場的辯手能力真的很強(也確實,這是選拔本期節目隊長的節目),不過這種規模的改主意也算前所未見,從另一方面解釋,就是人性面對誘惑的軟弱。不管是正方還是反方,這麼容易就陷入對方的邏輯,說明自己本身的立場就不堅定,甚至是沒有立場。正是因為這種對消費主義的“懵懂”,導致了現代年輕人超前消費的腳步越來越大步邁進。雖然今天全場最讓我驚豔的是詹青雲,她再次讓人見識到了何為知識的力量,何為見多識廣,硬生生的把辯題的高度拉起來不止三個層次,真讓人望塵莫及。但是最讓我感動的,確實是傅首爾。這個一貫以市井煙火氣見長的女性,第一次用接地氣的方式真實的打動了我,年輕人為什麼只能精緻,不能接受年輕的我們確實窮的現實?或許總有些人天生比較幸運,但是大多數人只能靠我們自己去努力。我很喜歡她的一句話:“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太喜歡跟自己說我值得,很少跟自己說我不配。”這句話,值得這個時代每個人去思考。當然這種帶有自我貶低意義的話語,是這個時代過度爆棚的自信所不提倡的,但是如果沒有任何一個反對的聲音讓你保持清醒,也就不會再有清醒了。我們常常以為父母那一代人過度壓抑,過度自卑,不擅長表達,不喜歡解釋。站在他們的時代,當生存尚是重點,肉體的折磨遠遠大於精神的苦惱, 生活裡最重要的事情是生死而不是抑鬱症的時候,我們怎麼能要求他們有寬容敏感的靈魂和熱情表達愛的能力呢。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和缺陷,最好的成長方式是彼此取長補短,打成身體的平衡和統一。我不配並不只是一種自我貶低,更多的是要你自己審視自己,也許我們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無所不能,明白這件事才能真正的全力以赴去努力,才會有達成目標的機會,也會避免這個過程裡變得偏執,甚至劍走偏鋒,失去未來或者生命。每一天都能看到年輕人因為經濟問題而輕生,除了苛責這個時代和社會之外,更多的也是要問問自己,你真的值得麼?你真的配擁有精緻麼?你想要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呢?
  • 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對於“精緻”的定義,不可強求,但是終究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當我不再年輕的時候,我才會相信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的人,到最後多半就成了無能的人。所以,找到你自己想要的“精緻”,配得上你的“精緻”,為之努力和奮鬥,而後無悔。這是真正屬於你的未來,趁著年輕,還有機會,一切都有可能。這一次,我都站在年輕不需要“精緻窮”的觀點上,堅持到底。
  • P.S.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看楊超越參與的綜藝,雖然真的只是個嘉賓,我大概也明白了邀請她的意義。除了熱度,她也確實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觀點和意見,在這個年紀你無法反駁他們,因為路要自己走,是福是禍也要自己經歷,才會真的明白。祝她能一直好運吧!
《奇葩說》辯題:關於精緻窮這件事,“我值得”VS“我不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